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西域三十六國之精絕國,突然消失的原因詳解

西域三十六國之精絕國,突然消失的原因詳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都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西域三十六國之精絕國的故事,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站在尼雅河出崑崙山的河口放眼望去,只見一條谷地曲折北去,穿行於自崑崙山地向北方的沙漠延伸出去的山麓坡地之間.尼雅河最親近的人們,自然是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生息在河水兩岸以及下游尾閭沖積三角洲上的古代尼雅人。他們是尼雅河綠洲的主人,他們曾經擁有一段奪目的輝煌。他們的國家,叫做精絕國。

西域三十六國之精絕國,突然消失的原因詳解

歷史往往給人以無情的捉弄。那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和古代遺址,往往最早被那些貪婪的掠奪者首先發現。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處於動盪、混亂之中。一批接一批的外國強盜趁機潛入中國,肆意盜取中國人的文明成果。英國人斯坦因就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個。

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古代時有一條叫做“尼雅”的大河從這裏流出。它發源於崑崙山,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中部自南向北流入卡巴克·阿爾斯漢村附近的大沙漠,長約210公里。在出山口地勢平緩的地方河水盤旋,形成了一片沖積綠洲,叫做尼雅綠洲。

1900年1月,斯坦因率領探險隊來到了尼亞綠洲。這裏有一個叫做尼雅巴扎的城市,許多人就在那裏生活。一個名叫伊普拉欣的當地人引起了斯坦因的注意。伊不拉欣從北方沙漠裏帶回來的兩塊寫有字跡的木板。這些書寫木板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木簡。斯坦因很驚訝地發現:它們竟然是用一種早已消失了的古代文字——佉盧文書寫的。佉盧文最早起源於古代犍陀羅,是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的文字,全稱“佉盧蝨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帶使用,公元l~2世紀時在中亞地區廣泛傳播。公元4世紀中葉隨着貴霜王朝的滅亡,佉盧文也隨之消失了。到了18世紀末,佉盧文早已經成了一種無人可識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國學者普林謝普探明瞭佉盧文的奧祕。斯坦因認爲佉盧文在沙漠中的出現不是偶然的。這很可能是沙漠中一個不爲人知的王國曾經存在的證明。

斯坦因極力按捺住自己的喜悅心情,並不失時機地邀請伊普拉欣當他的嚮導,還保證:如果他能把斯坦因帶到那所他發現過的被埋沒了的房屋去,就可以得到一筆優厚的報酬。伊普拉欣本來就是個經常在沙漠中尋找寶藏的人,斯坦因與他一拍即合,邀請他做自己的嚮導,尋找可能存在於附近的遺址。

1901年1月,在當地人引導下,斯坦因順利到達了伊普拉欣發現文物的地方。進入尼雅的第一天清晨,斯坦因走出寒冷的帳篷,緩步來到一個小小的臺地的斜坡上時,立刻就撿到3塊他夢魅以求的木版文書。而且僅在這一天裏,他就獲得了幾百片木版文書,超過了以前人們所知的這類文書的總和,簡直是天大的收穫,遠遠超出他的想象。  斯坦因在尼雅獲得佉盧文木板的當天,興奮得無法入睡,憑他所受的語言學訓練,大致瞭解到這些木版文書多是一些官府公文。可爲什麼保存如此完整,有的從未開封,整齊堆放在一起呢?如果尼雅僅僅出土那種世界上僅有幾個人能讀懂的“天書”,不會引起更多人的興趣。當然,尼雅發現的文物遠不止於此。

斯坦因闖入古城遺址,眼前的一切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用梵文雅語書寫的一段段佛經、漢文木簡等。還有陶器、銅鏡、金耳飾、銅戒指、銅印、銅鏃、帶扣、鐵器、玻璃、貝器、水晶珠飾、木器、漆器殘片和各類織物。更有歐洲人從未見過的捕鼠夾、靴熨斗、弓箭、木盾、紅柳木筆、六絃琴,餐具等,連身臨其境的斯坦因也不敢相信這會是真的,而且出自寸草不生的沙漠中近2000年前的古代遺物。官署、佛寺、民居、畜廄、窯址、煉爐、果園、桑林、古橋、田畦、渠道、蓄水池、墓地等遺蹟,也出乎意料展現在斯坦因眼前,他比別人更瞭解這些遺蹟在考古學上的重要性。時間看似停止,曾經住在這裏人們彷彿剛剛離開這裏。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毫不費力地通過眼前的景象想象出曾定居在這裏的人當時的生活風貌。

斯坦因爲這個神奇的發現欣喜若狂。他把所發現的城市遺址命名爲“尼雅遺址”。由於食品、用水不足,斯坦因不能盡情地發掘文物,被迫早早結束這次尼雅之行。但被斯坦因發現過的遺址卻沒有幸運可言。在離開的同時,斯坦因就已經決定儘快回來大肆掠奪了。

斯坦因把精美的陶器、絢麗的織物、罕見的木雕和還有大量帶各種文字的木板文書帶回歐洲的同時,還繪聲繪色地向人們描述他在沙漠中發現的冰窖、倉庫、垃圾堆等遺蹟的情況。人們驚奇地得知,在荒漠的沙海之中,古代竟然有如此燦爛輝煌的文化。尼雅的發現轟動了歐洲,學者們把它稱爲東方“龐培城”。

1906年之後,斯坦因真的回來了。他帶着5年終不斷累計的強烈慾望重返尼雅綠洲。鑑於前一次準備不足的教訓,這一次他做了充分的準備,儘可能多帶飲水,多招了許多當地人。準備工作格外順利,他在一天裏就募集了50人和4個星期的糧食,又增加了些駱駝,浩浩蕩蕩開進尼雅。此後又來兩次。先後4次來到尼雅,共發現、繪圖和記錄了遺址41處,而帶走文物至今沒有清單。僅根據斯坦因自己寫的記錄來看,他通過挖掘以及收集的古代文物包括盧文和漢文文書約1012件;木質藝術品若干;古代紡織品若干;用來作身份證明和模印裝飾性的印章若干;金、銀、玻璃、漆器等:比較珍貴的器物若干各種材料的工具、生活用具、文具和樂器等若干,包括陶、石、木、銅、鐵、皮革、角、骨製品;還有一把古代的“吉他”。  最令人痛心、憤怒的是,爲了攫取文物,斯坦因坐在帳篷裏發出向自己僱傭的當地人懸賞,凡是發現文物並交給他的人,都能因文物價值的高低獲得相應的報酬。他自己安坐在帳篷之中,並不進行指導,被僱傭的人爲了得到更多的賞錢,根本不在乎是否破壞遺址,瘋狂地到處挖掘、拆毀。披着考古學家外衣的斯坦因,用野蠻的方法給尼雅古城遺址造成了永久性的傷害。

當時,中國很少有通曉西域古文字的人,而對語言學的研究比較領先的西方學術,也很難找到真正懂得中國古代歷史的學者。斯坦因帶回西方的那些出自古代官方之手,表述當時官府命令之類漢文簡牘文書,對學者們來說看上去非常奇特,一時無法釋讀。後確認爲尼雅就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精絕國位於崑崙山下,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緣,接受漢王朝西域都護府統轄,國王屬下有將軍、都尉、驛長等。精絕國雖是小國,但它位於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史書所描述精絕國所處的環境是:“澤地溼熱,難以履涉,蘆葦茂密,無復途徑。”從文寥寥數語中顯然可以看出,當時的精絕國是一片綠洲。但在公元3世紀以後,精絕國突然消失了。

精絕國是如何從歷史上消失的呢?它爲何被埋沒於滾滾黃沙之中呢?爲什麼璀璨的綠洲變成了死亡的廢墟呢?這些謎題,歷史學家們既困惑不解又爭論不休。沒有一個人能給出毫無爭議的答案。

“精絕國,國王駐精絕城,距離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人口四百八十戶,三千三百六十人,其中具有戰鬥能力者五百人。設置有精絕都尉、左右將軍、譯長各一人。北距西域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裏,南距戎盧國四日的行程。地形崎嶇。西通彌四百六十里。”

在《漢書》中,對於精絕國的描述只有這區區113字。在班固的眼中,也許精絕國太微不足道了。全國僅有480戶,人口僅有3360人,能戰鬥的士兵僅有500人。  精絕國確實是一個小如滄海一粟的小國,但它曾經活躍在絲綢之路南路,以殷實、富庶著稱。當時,尼雅城叫做尼壤,是精絕國最繁華的城市。可惜的是,這個富庶的國家不知因爲什麼原因突然消失了,以至於時四五百年之後,玄奘取經東歸時經過尼雅城,只見到了滿目的荒涼。

玄奘身爲佛教信徒,所寫的作品也就充滿了怪力亂神。在關於精絕國一帶的描繪中,他就根據傳說寫了許多有神話色彩的東西。玄奘這樣寫道:“在一片發生過大戰的戰場往東走30多裏地,就到了媲摩城。城中有一尊雕檀立佛像,高兩丈有餘,非常靈驗,經常放出光明。從媲摩川東進入沙海,走200多裏,就是尼壤城了。尼壤城周長三四里,位於大沼澤地中。那裏又熱又溼,難以跋涉,蘆草生長茂盛,沒有可以通行的途徑,唯有進入城中的道路可以通行,所以往來的人沒有不經過這座城池的。而於闐則以此地作爲其東境的關防。從尼壤繼續往東走,就進入大流沙地帶。那裏沙流漫漫,聚散隨風而定,人走過之後留不下痕跡。也正因爲這樣,有很多人在那裏迷路了。在大流沙地帶,放眼四顧,都是茫茫沙漠,分不清東南西北。因此,那些往來的行旅就把別人的遺骨聚集起來作爲路標。不僅分不清方向,那裏水草也很缺乏,熱風肆虐,風起的時候人畜昏迷不清,很容易染上疾病。人們在那裏時不時的還會聽到歌和呼嘯的聲音,有時會聽到哭泣之聲。不知不覺間,人就會跟隨聲音,受到魅惑,不知道身在何處,這樣一來就經常有走失的人。這都是鬼魂精靈所幹的事……”

說到玄奘,就不能不提一提《西遊記》中演繹出來的“女兒國”的故事。故事的內容幾乎人人都知道:那是一個只有女人、沒有男人的地方,叫做女兒國。女兒國國王愛上了唐僧,想留唐僧做女婿。一段浪漫的傳奇就這樣展開,並以遺憾結尾。

許多人大概以爲,女兒國不過是杜撰而已,很少有人知道玄奘真的知道女兒國的所在,也很少有人知道精絕國與女兒國之間還有着不得不說的故事。女兒國,在歷史上被稱爲女國,國中之人則稱自己的國家爲蘇毗。在鼎盛時期,蘇毗國是一個北接于闐、東北鄰青海通天河、西至天竺、東與吐蕃接壤的部落型國家,是一個大國。

蘇毗國在形式上是一個母權國家,最高統治者爲女王。蘇毗女王每五日一聽朝,處理軍國大事,另外還有一位小女王協助女王管理國家。蘇毗國的王位由女性終身把持,後繼者也必須是女性。王位的繼承有兩種途徑,一是兩位女王如果都死了,大臣們就帶着

豐厚的禮物,求死者族中最有聲望的女子兩人,一個立爲女王,一個立爲小女王,共主國政。若女王死了,小女王就可以即位爲女王;二是女王死後,由女王的侄女繼承王位。  國王的丈夫被稱爲金聚,社會地位遠不如女性。女國向中原王朝所遣使者,雖然都是男性,但他們的職責只在執行命令,不能決斷國事。因此史稱:“凡號令,女官自內傳,男官受而行。”

至於蘇毗國的來歷,在青海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說:蘇毗國開始沒有男人,女孩只要到黃河源頭的星星灘去洗個澡就可以懷孕。據說女兒國後裔一年一度的洗澡節就是因這個風俗而起的。至於後來居住在蘇毗國的男人,則是戰敗的羌人戰俘。

西域三十六國之精絕國,突然消失的原因詳解 第2張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卷四中記載了這個奇特的國家,稱之爲“東女國”或“蘇伐剌拿瞿呾(da)羅國”,並說此國“世以女爲王,因以女稱國”。不過,對於“東女國”,玄奘也只是聽說,並沒有到過那裏。

蘇毗國重女輕男的風俗在婚姻問題上最突出。《新唐書》稱:“(蘇毗國)俗輕男子,女貴者鹹有侍男。”就是說,像古代中原有錢有權的男人妻妾成羣一樣,蘇毗國的貴族女子都有很多丈夫侍候。據《唐會要》記載,在蘇毗國,不僅是貴族女子,就算是最沒錢沒權的女子,也是家中的家長,有多個丈夫。女人生了孩子都隨母親的姓氏。而再尊貴的男性,也不能有妻子之外的女人。

由此可見,蘇毗國是一個並不多見的一直承襲母系氏族公社傳統的國度。考證它的國家機構,已經屬於奴隸社會,但觀其風俗,則儼然是母系氏族公社。蘇毗國人的生活有很濃厚的原始風情,平時喜歡在臉上塗抹顏料,頭髮也不論男女一律披散着。

雖然保留着濃厚的原始風貌,但蘇毗國卻曾經是個非常富有的國家,屬民以畜牧業、農業爲生,男子務農狩獵,女子要麼出將入相,要麼就是盡享一家之主的榮光。蘇毗國出產有上等黃金,還有黃銅、硃砂、麝香、犛牛、蜀馬、駿馬等。國中尤盛產鹽,與印度有貿易往來,具備相當殷盛的國力。

前邊之所以說精絕國與蘇毗國有關係,是因爲在精絕國遺址出土的木簡中的一些記載。根據木簡的隻言片語可知,精絕國王朝長期受到西南方向的強大部落“SUPIS”人的威脅和入侵,並且步步加深,國王對“SUPIS”人的威脅十分擔憂。在精絕人的眼中,“SUPIS”是一羣像魔鬼一樣野蠻、兇猛、可怕的敵人。有人據此認爲,精絕國的消失就是“SUPIS”人造成的。

推敲“SUPIS”的讀音,與蘇毗二字極其相近,蘇毗國的位置,相對於精絕國來說,也確實是在其西南方。根據蘇毗國的風俗來看,蘇毗人保留着相當原始的生活方式,在已經不如封建社會的精絕國人看來,蘇毗人必然是野蠻可怕的。雖然在精絕國遺址出土的木簡中未見有“蘇毗”等確切的字樣,但漢朝時蘇毗國不爲人知也是極有可能的。精絕國曾經與“SUPIS”在一段時間裏爆發了戰爭,而且經常打敗仗。蘇毗國在隋代時被記載人口有上萬家,人口估計在7萬以上。那麼,在漢朝時,蘇毗國人口也應該遠在精絕國之上,更何況比較原始的民族青壯年男子都可以在戰時成爲戰士,遠不是僅有500士兵的精絕國所能戰勝。種種跡象表明,“SUPIS”就是蘇毗國。  蘇毗國是一個非常讓人感興趣的國度,曾經擁有輝煌的文明。遺憾的是,這個曾經以原始制度稱霸一方的民族沒有延續下來。

由於實行女王與小女王的共同執政,蘇毗國內逐漸出現了裂痕,矛盾日益激化。當時,蘇毗女王達甲吾居於輾噶爾舊堡,而小女王墀蚌蘇則居於悉補爾瓦之宇那。達甲吾昏庸暴戾,大臣念·幾鬆上言勸諫,反爲達甲吾放逐。念%26amp;#8226;幾鬆怨恨在心,於是暗中策劃,殺死達甲吾,投奔了墀蚌蘇。

墀蚌蘇也不是英明的君主,被她器重的念·幾鬆的妻子又恣意妄爲,殘酷虐待奴隸,於是激起民怨。一些大臣暗中聯繫吐蕃王南日倫贊,裏應外合,一舉佔據蘇毗王宮,處死了女王墀蚌蘇,蘇毗從此被吐蕃吞併了。後來,南日倫贊死於內部鬥爭,蘇毗人造反獨立。南日倫贊之子松贊干布即位後,又重新徵服蘇毗。

蘇毗與吐蕃合一後,迅速由女全社會轉變爲男權社會,蘇毗軍隊因爲戰鬥力極強,成爲吐蕃武力擴張的得力工具,在河隴、西域一帶屢次征戰。蘇毗也成爲吐蕃的後方大基地。當時,蘇毗具有相當大的勢力,在吐蕃諸部中最強大。有的蘇毗人不堪忍受吐蕃奴役之苦,就投奔唐朝。唐玄宗天寶年間,就有蘇毗王沒陵贊企圖率部投唐,結果被吐蕃發現,沒陵贊及其家族共2000餘人被殺;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春,沒陵贊之子悉諾邏也要投奔唐朝,事情再次暴露,其1000餘部衆被吐蕃所殺,悉諾邏本人則逃至隴右,後來到了唐都長安。唐以後,蘇毗漸漸淡出歷史,蘇毗被逐漸藏化了。

精絕國的文獻資料以及尼雅遺址的考古發現,讓人們對精絕國有了全新的認識。《漢書》和《後漢書》原本就提到塔里木盆地南緣有一個叫做“精絕”的國家,斯坦因都將精絕國的位置定在尼雅河流域的尼雅遺址,在當地發現的一枚漢文木簡上也寫有“漢精絕王”的字樣。由此可見,精絕國確實是在尼雅遺址一帶了。  但是,精絕國裏的居民們是從哪裏來的呢?他們是什麼楊的人呢?我們至今仍然不知道。精絕國這個名字是突然出現在《漢書》裏的,它以前的史書裏,根本找不到精絕國的任何記載。

尼雅河流域的人類活動歷史,從考古發現來看,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但是,沒有人能夠證明精絕國人就是那些揮舞着石刀石斧的人發展來的。他們之間也許是繼承關係,但也可能是毫不相干的兩羣人。

從《漢書》首次記載了精絕國以來,此後的史籍對精絕國的記載都很少,而且是人云亦云,使我們對精絕國的認識極其模糊的。

比起史籍來,考古工作者能夠向我們講述的要多許多。尼雅遺址那些輝煌的發現,就是屬於精絕國時期的遺蹟和遺物。遺址裏的建築、墓地和生活用品,都向人們揭示出了這個早期綠洲城邦的物質文化和精神世界,令今天的人們瞠目結舌。

精絕國人最後在歷史上出現時,已經是改名爲鄯善的樓蘭國的子民了。作爲一個袖珍國家,僅有500名士兵的精絕國在那個兼併戰爭如同家常便飯一樣的時代是不可能長期獨立存在的。樓蘭國在改名鄯善之後,因爲是西出陽關第一站,又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扶植,曾經盛極一時。大約在東漢王朝的末年,強大起來的鄯善兼併了包括精絕在內的鄰近的幾個綠洲城邦。從那時起,尼雅河流域被納入鄯善王國的版圖,變成了它的一個行政區精絕國改名爲精絕州。

鄯善王對精絕的治理比較高明。他任命當地的一些有勢力的人物,委任官職,負責管理精絕州的人民。國王還保留了直接派遣官吏檢查稅收和監察地方官吏的權力。他還下令:全國的百姓如果在地方上遇到司法、行政、民事糾紛,都可以直接上訴國王,由國王本人裁決、處置。

那時正是西晉時期,精絕人雖然沒有了自己的國家,但生活比以前更好了,也比以前更安定。然而,就是這樣一座曾經輝煌過的城邦,它的創造者在歷史沒有記載的情況下失蹤了。

斯坦因曾在書中記載了一發掘經歷:“……土塊剛挪開,就見魯斯塔姆(斯坦因探險隊的成員)的雙手挖進了光禿的地面。還沒等我發問,他的手已從挖了不到六英寸深的洞中拽出1枚完整的矩形木簡,封泥完好,函蓋仍由原來的線繩捆紮完好。魯斯塔姆的手指好象突然灌注了‘尋寶人’的力量。在擴大洞口,很快我就看到,靠近牆的地方及牆柱基座下,堆滿了層層摞起的同樣大小的木板。”

根據斯坦因的描述,這顯然是被人有意識地掩埋起來的一批文件,堆放在這處房屋的一個隱祕的房間裏。後來的考證證明,那裏是一處官署,負有保存公文和經濟文件等方面的職責。這些契約等文獻可能打算永久地保存在那裏,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斯坦因也說:“從這批契約埋藏時得到的照顧以及對埋藏地點的標示(在埋藏點前發現的那一大塊泥塊無疑就是起這個作用,也就是它促使魯斯塔姆動手刨土)來看,文書的主人明顯是在緊迫中不得不離去,但卻抱有重返的念頭。魯斯塔姆一下就猜到那塊標誌的用意,因爲現在農民被迫棄家而去時,他們仍然這樣做。在掩埋時既沒有遮蓋,也沒有用容器來保存這批極有價值的文件,這本身也清楚地表明離去之匆忙。”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使得主人倉促間離開了這裏,還抱着重返的念頭?他們爲什麼並沒有返回?

西域三十六國之精絕國,突然消失的原因詳解 第3張

遺址出土的木簡中中曾反覆提到蘇毗人的侵略,稱蘇毗人性情悍勇,經常攻擊精絕州,威脅着它的安全。鄯善國王爲此頒佈了很多命令,令精絕州的管理者們注意警戒。可見,這裏的戰爭是經常發生的。那麼,是不是突如其來的戰爭使這片綠洲被廢棄,使精絕人被迫遷徙到其它地方?

這種情況是可能的。但是,既然是有組織的撤退,爲什麼撤退了的人們沒有帶走重要的官方文書呢?而且,在尼雅遺蹟中,沒有斷戟殘劍沉埋沙中,也沒有白骨遍野的戰爭痕跡,所有出土的古屍,都是平靜面又安詳的,大禮安葬,陪葬物豐富。他們的墓葬,盡顯太平盛世的風貌。所有的房屋遺址,都是完整的。它們排列整齊地坐落在那裏,平靜面又安詳,彷彿它們的主人沒有走遠,煙炊當再次升起,牛羊會再次撒歡,尼雅孩子們的笑聲會再次瀰漫在大街小巷、村莊院落。如果說精絕是毀於戰爭,又該如何解釋這不合理的一切呢?

也有人說,精絕可能是毀於自然條件的惡化。尼雅遺址在民豐縣尼雅河流域北邊,而尼雅河當時屬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一條中型河流,從崑崙山上流淌下來的雪水孕育着尼雅河流域三角綠洲,成爲西域精絕國得以世代繁衍的依託。西域的氣候異常乾燥,沙漠花的進程非常迅速,而其中的河流也經常改道或者消失。如果養育精絕州的尼雅河改變了流向,或者水量減少,如果風沙干擾了精絕人的生活,那麼,精絕人確實可能放棄曾經世代生活的土地。

《漢書·西域傳》稱精絕國“澤地溼熱,難以履涉,蘆葦茂密,無復途徑”,這樣的地方很難住人,絕不會是精絕國人當初定居時的羊毛,可見當時精絕國環境已十分險惡。在出土的佉盧文木簡中也發現了這樣的條款:“砍伐活樹,罰一匹馬,砍伐樹杈,罰母牛一頭。”精絕國開始用法律手段保護樹木,可見樹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了。這是不是暗示着尼雅綠洲的生態已經開始惡化?精絕國的廢棄會不會與自然條件的逐漸惡化有關?

如果水源仍在,沙漠化的進程就會收到遏制。精絕人如果面臨乾旱威脅,就必然與尼雅河的變化有關。因素可能有兩個,一是河流改道,二是河的上流出現大規模的其它居民聚居點,對河水消耗大增。但現在人們並沒有在尼雅遺址周圍找到關於尼雅河大規模改道的證據,同時也並未在尼雅河上游發現任何人類聚居點的遺蹟。另外,在尼雅遺址裏,不少住宅周圍都有巨樹環繞,樹幹粗大至一人不能合抱,果園中林木整齊。桑木排列整齊,不少爲數十年之巨桑。住處附近從堆積的淤泥看,還有水塘的痕跡。在這樣好的生存環境中,很難說尼雅河會突然斷流,導致精絕王國覆滅。即便是由於環境惡化,精絕舉國遷移。可是,爲什麼沒有開封的各類文書還整齊地放置在屋內牆壁旁?如果是因爲環境的改變而搬遷,精絕人就更沒有理由丟棄下官方的文件落荒而逃了。

不是自然力,不是戰亂,那麼精絕人爲何而遷走呢?考古學家在尼雅遺址的一所房子廢墟中發現一隻狗的遺骸.它的脖子上拴着繩子,繩子的另一端拴在柱子上。顯然,主人離去時忘了解開繩子,這隻狗活活餓死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主人匆匆離開,連愛犬的繩子都忘了解?或許,他以爲一會兒就能回來,纔沒有考慮愛犬的生存問題,但他爲何又一去不返?如果說精絕的居民真的集體遷徙了,他們究竟遷到了哪裏?考古學家沒有發現任何線索,而古老的文字也正是在尼雅廢棄之後就失傳“死亡”了。

難道幾千精絕居民都在1600年以前的某一天突然同時消失了?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爲什麼沒有被記載?這樣的事情又是如何發生的?來歷是謎,去向是謎。精絕國在歷史的天空中如流星般劃過,沒有留下太多的影子。你也許會問:真相到底在哪裏,人們究竟能不能找到答案?不得不遺憾地說,也許,我們再也無法知道答案了。

西晉時期,精絕國被鄯善國吞併,稱爲鄯善國的精絕州,由原精絕國貴族自治。

1600年前,精絕國突然神祕消失。原因是什麼,至今沒有確定的說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