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春秋時期的晉國有多強大?它的軍事能力如何?

春秋時期的晉國有多強大?它的軍事能力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晉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我們都知道,春秋時代有五位霸主,各領風騷一時,但五位霸主含金量卻並非一樣,真正最具含金量的霸主只有兩國,即齊國與晉國。

周室衰弱之後,齊國提出“尊王攘夷”,開啓了稱霸之路,成爲春秋第一霸,是當時名副其實的最高領導。齊國之後,歷代霸主都向齊國學習,打着尊王攘夷口號,討伐不臣,因此齊國稱霸含金量非常高。

而與齊國不同,晉國沒什麼政治口號,但就是實力強大,率領諸侯壓制“蠻夷”秦楚二國百餘年,幾乎在同一時間裏,晉國爆發晉楚爭霸與晉秦爭霸戰爭,而且持續時間還長達百年。可以說,如果晉國不亡,那麼一統中國的很可能就是晉國。那麼,晉國的軍事實力爲何如此強大?

春秋時代,華夏文化圈裏排斥兩個國家,即楚國與秦國,除了秦楚生活習俗等與中原文明大相徑庭之外,還有秦楚打仗不守規矩。

當時非常注重戰爭禮儀,要求擺開陣勢堂堂正正的打,比如不準截取糧道,不準偷襲,不準師出無名等等,而秦楚經常不守禮,把中原諸侯氣壞了,於是將秦楚歸於蠻夷一類。晉文公即位之前,宋楚爭霸時,宋襄公遵守禮儀,而楚成王不僅在會盟時挾持宋襄公,將宋襄公抓到楚國囚禁,還在後來戰爭中以突襲的手段擊敗宋軍,嚴重不遵戰爭禮儀,因此遭到諸侯鄙視,“宋襄之仁”如今是一個諷刺的典故,但在當時卻是褒義詞。另外,孫武的《孫子兵法》之所以在當時不出名,就與戰爭禮儀有關,因爲孫子兵法認爲“兵者,詭道也”,陰謀詭計迭出,違背戰爭禮儀,自然遭到排斥。

秦楚兩國雖然偏居中原,但卻佔據了地利優勢,秦國向西空間很大,楚國向南空間廣闊,秦楚位於華夏文化圈邊緣地帶,反而避開了中原諸侯紛爭,可以默默壯大實力。隨着春秋爭霸開始,齊國成爲第一霸之後,實力已經很強的秦楚二國按捺不住,也開始逐霸天下,但不幸的是,秦楚遇到了晉國。

春秋時期的晉國有多強大?它的軍事能力如何?

晉楚爭霸,一共爆發11場戰爭,晉國9勝2敗,其中主要有三場戰爭: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戰晉勝,前597年邲之戰楚勝,前575年鄢陵之戰晉勝。

晉文公時代,晉楚爆發的城濮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遏制了“蠻夷”楚國北上,一舉奠定晉國霸主之位。如今,我們熟知典故“退避三舍”,就源自這一戰。

晉景公時代,楚莊王再次挑戰晉國,雙方爆發“邲之戰”,由於晉國將帥失和,遲疑不定之際,楚軍發動突襲,一舉擊敗了晉國,楚莊王由此成爲春秋五霸之一。但這一戰中,晉國擊殺楚軍先鋒連尹襄老,生擒楚莊王弟弟谷臣,且損失有限,並未損害晉國元氣,此後仍與楚國爭霸。

“邲之戰”晉國兵敗,其實還有一個歷史背景。當時,秦楚爲了共同對付晉國,雙方成爲盟友,此前秦國還將俘虜的楚軍還給楚國,而秦國一直騷擾晉國,吸引了晉國大量兵力,另外楚國與齊國又是盟友,晉國的軍事壓力非常大,因此“邲之戰”中楚國面對的遠不是全部實力的晉國。

然而,一旦晉國認真起來,解決後顧之憂後,楚國立即顯現原型。“邲之戰”後,晉國以武力迫使齊國就範,打破齊楚聯盟,又在西方打敗秦國,一定程度上解決後顧之憂後,前583年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楚敗,前585年晉楚繞角之役楚敗,前575年晉楚鄢陵之戰楚敗。

春秋時期的晉國有多強大?它的軍事能力如何? 第2張

晉楚爭霸持續時間很長,前後長達百餘年,楚國整體一直被晉國壓制,幾乎算是屢戰屢敗。

在公元前546年,爲消弭戰爭,宋國召集晉楚會盟,晉、楚、齊、秦等十七國響應,在此之後五年中,中原地區沒有爆發戰爭,而晉國因爲國內六卿專權,互相爭鬥不休,不得已對外罷兵,晉楚爭霸才告結束。

明面爭霸戰結束,但實際上晉楚之爭還在繼續。鄢陵之戰失敗之後,晉國採取新戰略,扶持同姓的吳國來牽制楚國,從“北—東北—東”三方形成對楚國的包圍。歷史上的吳楚之戰中,吳國勢如破竹,一舉攻克楚都,吳國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既有晉國支援的原因,又有之前晉國率19國諸侯聯軍侵楚,消耗了楚國戰爭潛力。吳楚之戰後半段,秦國出兵支援楚國,原因就在於秦國不希望楚國倒下。

晉楚爭霸之餘,晉國還要面臨一個爭霸者——秦國。

公元前627年,“崤之戰”爆發宣告晉秦爭霸開始。秦穆公趁機晉文公去世,晉國無暇顧及諸侯之餘,派兵突襲鄭國,但由於愛國商人弦高發現秦國目標,讓鄭國做好了準備,於是班師回國,但在途中遭遇晉國,結果全軍被殲,秦軍三帥被俘,損失慘重。

這一戰之後,秦晉之好變爲秦晉交惡,秦晉聯盟就此崩潰,爲了遏制打擊晉國,秦國立即釋放所俘楚將,與楚國結盟對抗晉國。此時,晉國形勢極爲嚴峻,齊楚結盟,秦楚結盟,秦與狄戎結盟,目標都是遏制打壓晉國。

三年之後,秦晉爆發王官之戰,秦穆公親自率領大軍突襲晉國,而晉國形勢嚴峻,強敵太多,爲了避免與秦軍決戰,於是堅守城池拒不出戰,最終秦軍不戰而勝。這一次的勝利,是秦穆公成爲霸主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與楚國一樣,一旦晉國認真起來,秦國也會露出原形。在此後70餘年中,秦晉爆發過十餘場大戰,秦國敗多勝少。尤其是公元前578年的麻隧之戰,發生於秦地麻隧(今天咸陽境內),晉國聚集一幫諸侯懲罰秦國野蠻行爲,最終秦軍大敗,秦國此後十多年沒敢攻晉,數世不振,不再對晉國西部構成威脅。

在此之後,秦晉爆發多次戰爭,但晉國卻將秦國牢牢的封鎖在函谷關和桃林塞以西,讓秦國只能專注於稱霸西方。

春秋時期的晉國有多強大?它的軍事能力如何? 第3張

可見,晉國爭霸之路非常艱辛,要面對秦國、楚國、齊國、狄夷四方圍攻,卻牢牢壓制秦楚齊,從而獨霸中原百餘年,不得不讓人歎服。秦楚對晉取得勝利的戰爭,都是兩國趁晉國主力不在時的突襲勝利,而沒有一國敢於直面晉國主力。可以說,晉國是春秋第一強國,秦國、楚國、齊國只是第二層次強國,單獨面對晉國的話,只有戰敗一條路。

那麼,晉國爲何如此強大?這與晉國的軍制密不可分。周朝軍制是軍、師、旅、卒、兩、伍六級建制,一軍有12500人、五個師,周王室有六軍編制,大諸侯有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而晉文公時先是三軍,後來又再建三軍,就與周王室一樣都是六軍。更爲關鍵的是,有學者研究發現,晉國的軍隊編制很大,雖然是三軍或六軍,但每一軍兵力卻遠超1.25萬人,甚至有猜測超過3萬。當然,諸侯爲了表明表面禮儀,一般都不超過天子六軍,但實際每軍兵力都超標,只是晉國更爲誇張。

可惜的是,晉文公實行三軍六卿制,讓晉國強大了起來,但六卿卻不斷壯大,彼此相互傾軋,王室又被架空,無力控制局面,於是強大的晉國因內鬥而不得不退出爭霸,最終韓趙魏三家分晉,一場內亂開啓了戰國序幕,也毀掉了晉國。而即便晉國分成了韓趙魏三國,卻全都是戰國雄主,因此如果晉國不分裂,估計一統中國的是晉國,而不會是秦國。

總之,如果說春秋含金量最高的霸主,必然是晉國無疑,齊國其次。至於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等,最多隻是稱霸一時,而晉國卻是稱霸百餘年。尤爲重要的是,晉國總體遵守春秋禮儀,因此稱霸時諸侯歎服,秦楚是中原諸侯眼裏的蠻夷,根本得不到心悅誠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