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行書是古代書法統稱,它如何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行書是古代書法統稱,它如何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行書,是一種書法統稱,分爲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爲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符號,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行書是古代書法統稱,它如何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書寫發展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於東漢末年。行書的名稱始見於西晉衛恆《四體書勢》一文:“魏初,有鍾(繇)、胡(昭)二家爲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升。”唐代張懷瓘《書斷》記載:“行書者,劉德升所作也。即正書之小僞,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張懷瓘在其《書議》又云:“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

明代豐坊在《書訣》中則有更爲形象的描述:“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重按,如水流雲行,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也。”行書正因其行雲流水、書寫快捷、飄逸易識的特有藝術表現力和寬廣的實用性,從產生起便深受喜愛、廣泛傳播。

行書歷經魏晉的黃金期、唐代的發展期後,在宋代達到了新的高峯,於各種書體中逐漸佔居主流地位。縱觀漫長的書史,篆書、隸書、楷書的發展都存在盛衰的變化,而行書則長盛不衰,始終是書法領域的顯學。歷代書法大家共同書寫了行書發展輝煌燦爛的歷史。

行書是古代書法統稱,它如何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第2張

隨着當代書法藝術的蓬勃發展,行書創作的探索與創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熱潮,呈現出多元激盪的繁榮景象。在繁雜的書法熱浪中,筆者以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和執著追求,理性地摸索,從多年的躬耕實踐中總結了一些初步的體驗與感悟。

在浩如煙海的書法藝術寶庫中,行書無疑是一座最爲絢爛多姿、豐富厚重的寶藏。其中王羲之創作了被譽爲“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顏真卿創作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蘇軾創作了“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王珣創作了《伯遠帖》,王獻之創作了《鴨頭丸帖》等。這些照亮書法藝術星空的經典之作,是歷經漫長歲月淘洗留下的藝術精髓,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審美領域的獨特貢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