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江南三大案之一的奏銷案是怎麼回事?有多少人受到了牽連?

江南三大案之一的奏銷案是怎麼回事?有多少人受到了牽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江南鄉紳漸漸開始不按照朝廷的要求,不在私塾學習修生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事,而是利用自己的特權以及高於普通百姓的社會地位,爲非作歹,不少人成爲了地方的邪惡勢力。他們打通官員,明目張膽的不交稅,這種惡意抗稅的行爲也是導致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清朝政府爲了嚴厲打擊鄉紳抗稅的行爲,便有了之後的“江南奏銷案”,一場因爲徵稅而引發的慘劇。

江南奏銷案也被當時的清政府稱爲“辛丑江南奏銷案”、“順治十七年江南抗糧案”、“江南抗糧不納案”等,“奏銷案”只是時人與後人對於這一案件的隱晦稱呼。由於江南一帶是歷朝歷代的賦稅種地,江南鄉紳也被列爲朝廷首要打擊對象,江南地區也的確受到了針對,因此也被稱爲“江南奏銷案”。

江南三大案之一的奏銷案是怎麼回事?有多少人受到了牽連?

江南地區鄉紳欠稅的情況原本就十分嚴重,當地豪強憑藉着昔日權勢進行賄賂、製造假賬、拖欠錢糧等行爲,導致江南地區處於虧欠狀態,清軍入關後,這樣的不良局面並沒有得到緩解。清朝初期,戰爭不斷,生產力的恢復還需要時間,軍餉也隨之告急,全國的財政需要重新整頓,江南地區作爲財賦重地更是重點關注對象。清政府爲了壓制鄉紳特權,打壓當地達官士紳,便以追逼錢糧爲由,製造了奏銷案。

順治帝發佈長篇諭旨,下令戶部採取有效措施,力求追回歷年拖欠的數目。然而江南一帶的士紳實例盤根錯節並且根深蒂固,僅憑一道諭旨想徹底清除這些勢力是遠遠不夠的。康熙登基後,爲了清除這種積弊,下達了更爲嚴厲的諭旨,自此才真正在江南地區掀起腥風血雨。

江南三大案之一的奏銷案是怎麼回事?有多少人受到了牽連? 第2張

江寧巡撫朱國治對於士紳的追查十分嚴酷,凡是欠糧者,不管錢多錢少,官大管小,一律受到處罰。在高壓政策下,有人因爲只欠了一釐而被降級,有人因爲只錢了七絲而遭到了罷免,秀才、舉人、進士,但凡欠了糧,都會被革去功名出身。哪些沒能力繳納錢糧的人,會遭到官府的催逼勒索,處境十分艱難。探花出身的翰林院編修葉方藹因爲欠一錢,被降至二級,因而民間有了“探花不值一文錢”的戲說。其中也有不少人被逮捕,被捕者都送到刑部議處。

朝廷還將辦理欠稅與官員的任免考覈相聯繫,任務如期完成者,能夠加官進爵,未能完成者,則面臨嚴峻的處罰。在這樣的步步緊逼下,各地官員不得不加大清查力度,更加大膽地催徵。

江南三大案之一的奏銷案是怎麼回事?有多少人受到了牽連? 第3張

奏銷案起初只限於無錫、嘉定兩縣,愈演愈烈之下未完成錢糧的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與溧陽一縣的官紳全都受到了波及,吳偉業、徐乾學、汪琬等江南鄉紳中的著名人物幾乎全都包含在內,前後累積黜降1.3萬餘人,涉案人員之多、地域之廣、懲治力度之大,可謂是恆古未有的,江南縉紳豪強也在此案中受到沉重打擊。

奏銷案本質上就是清朝政府對於江南縉紳豪強的一場討債事件,清理了在賦稅方面存在的積弊,鞏固了基本財政支持,也殺雞儆猴,維護了自己在江南乃至整個中原地區的統治地位。

原創獨家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