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在明神宗萬曆年間,發生的三大徵分別是哪三次軍事行動?

在明神宗萬曆年間,發生的三大徵分別是哪三次軍事行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這個萬曆三大徵,是發生在明朝,也就是明神宗萬曆年間。對於這一次的戰役,鞏固了中華疆土,維護了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不過關於這個三大徵分別是哪三次軍事行動呢?想必大家應該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明神宗萬曆年間,發生的三大徵分別是哪三次軍事行動?

一、萬曆三大徵是哪三大徵

寧夏之役,朝鮮之役和播州之役

萬曆三大徵指明神宗萬曆(1573-1620年)年間,先後在明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分別爲李如鬆(李成樑長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鬆、麻貴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

在明神宗萬曆年間,發生的三大徵分別是哪三次軍事行動? 第2張

二、萬曆三大徵歷史影響

首先,不管古今中外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朝代經受過萬曆三大徵這樣的重大戰役。這也說明了張居正改革的成功,同時也是萬曆皇帝的成功。在萬曆三大徵中,對整個大明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楊應龍的播州之役和朝鮮之役了,寧夏叛亂幾乎沒啥大影響。

先說朝鮮之戰,朝鮮之戰是一場爭奪東亞霸權的戰爭,明朝以傷亡3-6萬人,殺傷日軍10萬人的代價取得勝利,對明朝而言不過是恢復明朝對朝鮮的宗主權,保護了國防安全而已。而在日本影響則極其深遠,首先,石田三成由於後勤問題和當時出征的武將關係極差,直接導致後來豐臣政權大量武將跳反;同時豐臣政權力量相當一部分損失在朝鮮戰場,反倒是德川、伊達等大名未損一兵一卒;擴張的失敗也導致幕府威望的下降,這一切都成爲了豐臣幕府後來倒臺的原因。

就中國而言,播州之戰影響極爲深遠,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在播州地區實行改土歸流,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南地區的有效管轄。其次,在教育方面.中央政府對相對落後的播州地區各府、州、縣開始推行儒學教育。再次,通過敲山震虎,西南諸土司消停了幾十年,直到崇禎朝的土司們包圍貴陽,西南都沒有大的戰事。

這三場戰役幾乎是同時發生的,大明朝在短短數年間,連續獲得三場大規模戰役的勝利。不但爲大明的歷史增添了華麗的一筆,更是展現了大明朝的軍事實力。但其實我們反觀這三場戰役,除了朝鮮之役無法避免,其它的戰役不是由於政務處理失誤就是由於用人不當引起的。這其實也反映了,張居正去世後,萬曆作爲一個皇帝的失誤,而這種失誤並沒有結束,在隨後的遼東更是一次次的上演。

在明神宗萬曆年間,發生的三大徵分別是哪三次軍事行動? 第3張

萬曆三大徵的接連進行,戰爭對明朝國力產生了巨大消耗,僅播州之役集四川、貴州、湖廣八省的力量,耗銀約二百餘萬兩。內閣大學士王家屏說:“車騎戈甲,連數鎮之師,半委山谷矣;金錢芻粟,傾數萬之積,盡填溝壑矣;兵老財殫,智窮計絀......墜狡夷之牢籠,而內坐守寸步難移之困局……今時事與資力並當困絀之際,國威與士氣並當挫刃之餘。”

萬曆二十七年開始平叛楊應龍,增派賦稅之情況“比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天下盈實之戶,比二十年之前,十減其伍”。民生因戰爭凋敝,百姓的不滿情緒在不斷累積。戰爭曠日持久,賦稅日益增加,使生存壓力極大的百姓走向了官逼民反的道路。播州之役後,因爲加稅加賦不斷激增,全國各地接連爆發了流民起義。

連年征戰不僅導致了明王朝衰落,還給了滿族的崛起機會。明王朝調集20餘萬大軍遠赴西南平定播州之亂,其中一大部分的精銳力量都來自於常年駐紮東北的軍隊。這些軍隊內調後,明朝在東北的軍事力量大大削弱。明廷無暇顧及東北,讓東北女真族有了崛起的大好時機。努爾哈赤在東北招兵買馬,不斷擴充實力,進而逐步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強大的後金政權。而明軍於薩爾滸之戰的慘敗揭開了明王朝衰落的序幕——明朝在東北完全喪失主動權,接連喪師失地,戰線一直延燒到山海關附近,成爲了明朝這隻駱駝上最沉的稻草之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