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孝文帝爲何將北魏都城遷往洛陽?爲了實現統治中原的需要

孝文帝爲何將北魏都城遷往洛陽?爲了實現統治中原的需要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權統治者,五歲即位太和十四年親政三十三歲駕崩,在他短暫的生命中爲北魏以及古代中國的發展,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他是一位銳意改革、積極進取的皇帝,他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權改革,使北魏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得到大力發展。

孝文帝爲何將北魏都城遷往洛陽?爲了實現統治中原的需要

尤其是發生在公元493-494年的北魏遷都運動,將北魏的政治中心遷往洛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北魏政權,同時也從大方向上促進了民族融合。

如果從北魏民族發展的歷史來講,其實不斷“向南遷徙”擺脫惡劣環境,其實既是拓跋鮮卑的歷史傳統,也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的一個初衷。

同時通過由平城遷都洛陽行動,也能夠在一個程度上實現孝文帝拓跋宏的政治理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特別傾慕漢族文化,他希望通過遷都洛陽離中原文化更近一些,這其實對於鮮卑族政權“實行漢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北魏孝文帝遷都的原因

從歷史角度來看拓跋氏鮮卑政權,在不斷強大的過程中從未離開過“南遷”這一基本國策。

孝文帝曾對羣臣說:“卿等或以朕無爲移徙也 。昔平文皇帝棄背率土 ,昭成營居盛樂,太祖道武皇帝神武應天 ,遷居平城。朕雖虛寡,幸屬勝殘之運,故移宅中原,肇成皇宇。卿等當奉先君令德 ,光跡洪規” 。

其實北魏孝文帝遷都與先輩的影響密不可分,在其遷都之前拓跋鮮卑就曾多次遷都。而離孝文帝最近的一次遷都,即公元39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成。

這位皇帝在遷都之後大力實行改革,同時對漢文化也十分推崇而“仿漢制”也是其統治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其實是孝文帝遷都的政治考慮。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思想,除了受到民族遷徙習慣以及祖制的影響之外,其實讓孝文帝拓跋宏下定決心遷都的原因,還有本國所處之地的惡劣環境。

孝文帝爲何將北魏都城遷往洛陽?爲了實現統治中原的需要 第2張

南朝史載 :“土氣寒凝 ,風砂恆起 ,六月雨雪。議遷都洛京。”,當地的惡劣環境不僅會影響人民的生活,而且還對農業、畜牧業以及國家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危害。

公元495年四月,孝文帝“欲自泗入河,溯流還洛”遭遇羣臣勸阻。孝文帝曰:“我以平城無漕運之路 ,故京邑民貧 。今遷都洛陽,欲通四方之運,而民猶憚河流之 險 ;故朕有此行, 所以開百姓之心也。”

當時北魏的國都平城地理位置非常偏僻,而且當地多山、氣溫寒冷,不僅不適合發展農業,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對北魏的經濟產生了束縛和制約。同時,還要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糧問題,所以這也是北魏孝文帝遷都的客觀原因之一。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小時候由於北魏道武帝崇拜漢文化,所以他小的時候其實受過非常好的漢文化教育。在大量的漢文化典籍中,他了解到了漢文化的魅力以及實用性。

所以他在當政之後在本國大力推展漢文化活動,其中讓鮮卑族的貴族“改穿漢服”,就是孝文帝拓跋宏仰慕漢文化以及漢民族的一個重要表現。

基於這個原因孝文帝遷都洛陽其實也是爲了能夠離中原王朝更近一些,這樣就可以學到更多漢文化。如果從政治因素角度來看,其實北魏孝文帝擁有比較完整的“大一統理想”,而這種思想其實也是他學習漢文化的結果。

爲了實現統治中原的需要,他將北魏的政治中心遷往洛陽,而洛陽曾經是很多中原王朝的國都,孝文帝也正是看中了洛陽的政治象徵意義纔會遷都到此。

二、北魏孝文帝遷都的政治意義

洛陽位於古代中國的“中心”位置不僅四通八達,而且還曾長期作爲很多封建王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可謂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王權象徵,《李寶附承子韶傳》載: “洛陽九鼎舊所 ,七百攸基,地則土中,實均朝貢,惟王建國 ,莫尚於此”。據《馮熙傳》載: “洛陽雖經破,而舊《三字石經》宛然猶在, 至熙與常伯夫相繼爲州 ,廢毀分用,大至頹落 ”。

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洛陽之地確實是一個王朝應該據爲國都的地方。

孝文帝爲何將北魏都城遷往洛陽?爲了實現統治中原的需要 第3張

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遣兼侍中張彝、崔光,兼散騎常侍劉藻,巡方省察,問民疾苦,黜陟守宰,宣揚風化”。其實,孝文帝遷都洛陽也與自己的政治抱負有關係。

孝文帝因爲小時候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所以即位之後一直都有“和天下”的 觀念。在他遷都洛陽之後曾以正統之君的姿態,不斷祭奠歷代漢族的皇帝以及忠臣。

據《魏書·高祖紀》載:“(太和十九年 )癸丑,幸小沛 ,遣使以太牢祭漢高祖廟。庚申,行幸魯城,親祠孔子廟。”

這說明孝文帝雖然是鮮卑族,但他對漢族以及漢文化都具有非常深的感情,所以在遷都之後纔會屢次巡幸古代中國的大好河山。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會在遷都後作出這些看似表面文章的事情,其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爲了以“華夏正統”身份,宣揚王化並表達其政治理想。

三、北魏孝文帝遷都的影響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遷都洛陽以前,就在北魏國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這些改革涉及政治、經濟以及軍事等方面。

這其實也爲遷都洛陽打下了堅固的基礎,遷都到洛陽之後他爲了進一步實行改革,進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大手術”。

比如,辦公時需要說漢語並使用漢語批閱奏摺,由他開始以及所有官員都必須穿漢服,同時爲了讓改革更加徹底,孝文帝還規定北魏朝廷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還通過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爲漢族姓氏的方式讓鮮卑人徹底漢化。

僧淵復書曰 :“ (北方 )三光起重輝之照,庶物蒙再化之始。分氏定族,料甲乙之科;班官命爵 ,清九流之貫。禮俗之敘 ,粲然復興;河洛之間 ,重隆周道……加以累葉重光 ,地兼四嶽,士馬強富 ,人神欣仰,道德仁義 ,民不能名……

文士競謀於廟堂,武夫效勇於疆埸,若論事勢 ,此爲實矣 。”這段記載充分反映出了但是北魏遷都後,政治、經濟、文化皆一片繁榮景象。

孝文帝爲何將北魏都城遷往洛陽?爲了實現統治中原的需要 第4張

四、結語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不論對本國還是古達中國歷史,都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和意義。通過遷都北魏由地處偏僻的平城來到了繁華的洛陽,不僅開闊了統治者的視野和胸襟,同時也讓北魏擺脫了經濟落後的局面。

其實北魏孝文帝將國都遷至洛陽,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爲了完成“和天下”的政治抱負。

他雖然是鮮卑族政權的統治者,但由於從小到大一直都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所以逐漸在內心中能發出的“大一統”的思想。

而這種思想的關鍵環節就是遷都洛陽,這樣不僅可以近距離接觸中原文化和政治體系,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北魏逐漸擺脫“狄夷”的困擾,只有這樣才能讓北魏真正成爲統一中原和天下的強國。

但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在政治祥和的景象之下其實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很多鮮卑族的貴族並不支持遷都洛陽,雖然他們迫於皇權的壓力不得不遷都,但是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從來都沒有改變。

這也爲“皇族反叛”提供了口實。以太子元恂爲首的鮮卑貴族們,趁孝文帝出巡之際祕密出奔平城。事發後廢元恂爲庶人,囚禁於河陽無鼻城。但此子不思悔改故技重施,孝文帝爲了國家利益賜其毒酒逼其自盡。這也不得不說是遷都洛陽之後的一個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