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鄭國在春秋時期號稱“小霸”,那麼爲何最終卻被韓國所滅?

鄭國在春秋時期號稱“小霸”,那麼爲何最終卻被韓國所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國(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西周時期諸侯國,享國432年,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之弟姬友被封國於首都鎬京附近,國號爲鄭,這便是鄭國的由來,鄭國第三位國君鄭莊公在位時期,使得鄭國稱“小霸”於諸侯,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所滅。

那麼取得“小霸”後的鄭國卻爲何走向衰弱的道路,最終被韓國所滅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鄭國之所以能夠在春秋初期的實現崛起和稱“小霸”與諸侯,一方面是鄭國的實力的確強盛,但是,也和鄭國抓住了春秋初期的歷史機遇有關。

公元前770年,西周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鬧劇中走向了滅亡,後來周幽王的兒子重建周王朝,是爲周平王,但此時的周王室已經衰弱,周平王在鄭國君主的支持下才東遷洛邑,建立東周,所以此時強大的鄭國自然是以功臣自居,陸續消滅了多個諸侯國,比如鄶國、東虢國、鄢國、胡國。所以鄭國在原本的版圖基礎上,佔據了當時的中原核心區域。

鄭國在春秋時期號稱“小霸”,那麼爲何最終卻被韓國所滅?

西周滅亡後,鄭國和與秦、晉、衛三國聯軍擊退犬戎,立此大功後,鄭國獲得了大片土地,同時鄭國國君鄭武公(鄭莊公的父親)和鄭莊公先後受封卿士,鄭國先後滅亡了鄶國、東虢國、鄢國、胡國,再加上鄭國佔據着中原有利地形,鄭國“小霸”於諸侯的局面就此形成。

鄭國在春秋時期號稱“小霸”,那麼爲何最終卻被韓國所滅? 第2張

鄭莊公死後,他的幾個兒子爲了爭奪鄭國君主的位置,展開了20年左右的互相攻伐。此後就到了齊桓公稱霸諸侯的時候。在齊桓公之後,晉國和楚國展開了長達百年的“晉楚爭霸”。最後等到齊國、秦國、晉國、楚國等大國崛起後,鄭國就錯失了良好的發展時機,再也無法稱霸與諸侯了。

在春秋時期,鄭國處在晉國、齊國、楚國、宋國等大國的包圍之下,鄭國可以消滅小國,但對於大國是無能爲力的,即便是實力相對較弱的宋國,也不是鄭國可以擊敗的。

同時,鄭國在春秋初期的崛起,離不開周王室的支持。但是,在周鄭的關係惡化後,周王室自然疏遠了鄭國,轉而支持齊桓公、晉文公等君主稱霸。

由此,失去周王室扶持的鄭國,逐漸走向衰落。

到了戰國初期,新興的韓國逐漸強盛,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所滅,徹底遠離了歷史的大舞臺。

鄭國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要時刻警醒,始終以發展爲導向,強國是第一要務,同時要拒絕內鬥,白白耗費國力,到頭來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