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朱元璋派張國勸降張士誠時,張士誠爲什麼卻給拒絕了?

朱元璋派張國勸降張士誠時,張士誠爲什麼卻給拒絕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民起義軍後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朱元璋派張國勸降張士誠,張士誠吩咐張國坐下,又讓侍衛給張國倒茶。張國坐下喝了一口茶後繼續說下去:“想大王當初,一十八騎入泰州,據高郵稱王。曾擊破元兵百萬,東踞三吳,有地千里,甲士數十萬,謀臣如雲。如論勢力,比項羽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又何以有今日呢,是不是也與天數有關?”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朱元璋派張國勸降張士誠時,張士誠爲什麼卻給拒絕了?

停了停,又接着說,“不過這只是其一,古人云,‘盡人事以聽天命’。如果大王那時能夠苦心勞志,收召豪傑,愛惜民衆,獎罰公平,號令嚴明,百姓歸心,如此盡了‘人事’,那麼‘天命’又何至於獨吝惜於大王呢?”張士誠聽了這話,連連點頭。但事已至此,追悔也是無益,不禁對張國說:“足下以前不說,今日已經來不及了!”

張國苦笑道:“以前即使小人想來進諫,又怎麼可能呢?那時公門如海,甲戈森嚴,怎容小人涉足!而羅列於大王前後左右的子弟親眷,將帥朋友,又怎許小人說這種逆耳之言!他們終日裏美衣玉食,只圖享樂,真個是朝朝宴會,夜夜笙歌。

帶兵的自比爲韓信、白起,謀劃的自認爲是肖、曹的化身,驕傲自負,不可一世。大王深居後官,把軍政要務都委給他們。他們打了敗仗,隱瞞不報,丟了地方,不許聲張。即便大王發覺,也不肯追查他們的責任。那時小人就算能夠有幸得見大王,但小人的這番言語,怕大王也難以聽取吧!”

張士誠點點頭,嘆息說:“事已如此,不必說了。李伯昇派足下來此,爲了何事,你便說吧!”“大王,如今天時如此,人事也難挽回,所以李伯昇派小人前來向大王奉稟,不如與朱公講和吧!否則就如陳友諒那般聲勢,也只落得瓦解冰消。‘識時務者爲俊傑’,還望大王三思。”

“什麼‘講和’?說得好聽,還不是要我投降!”張士誠憤憤地說。張國默不作聲,停了一會兒,才又小聲說:“陳友諒的兒子陳理,被朱公封爲歸德侯,母親兄弟,俱得保全。大王此去,自也不失萬戶侯。這便如賭博一般,有得也便有失,大王十四年前,原也不曾想到今日……”張士誠越聽越躁,便揮揮手打斷張國的話,大聲說:“不降,不降!你去吧,告訴李伯昇,我張九四至死不降!”

這時已是九月。徐達聽李伯昇轉述了張國勸降的經過,知道張士誠決心要抵抗到底,便下令攻城。十路大軍,如潮水一般,向平江城衝擊。一波下去,一波又至,炮火連天,殺聲震地。張士誠率心腹將領,日夜守衛在城上。突然一炮飛來,把張士信的腦袋打得粉碎,張士誠兄弟幾人,便只剩下他獨個兒了。

朱元璋派張國勸降張士誠時,張士誠爲什麼卻給拒絕了? 第2張

但他倔勁兒上來,寧死不屈。城上的防守器材用光了,便下令拆毀廟宇和民居,把木頭和石塊搬上城去,當做武器。兩軍苦戰了兩個晝夜,徐達軍終於攻進了葑門。常遇春和湯和也從閶門攻入,守將潘元紹等投降。張士誠率領殘兵巷戰,轉瞬間身邊只剩下了幾十名親兵勇勝軍。直到這時,他才長嘆一聲,不得不承認垮臺了。

這時城中多處火起,張士誠的後宮齊雲樓也燃燒起來,原來是張士誠的王妃劉氏,把張士誠的羣妾和侍女統統趕到齊雲樓上,放把火全都燒死,她自己也在宮裏自縊了。張士誠趕回來一看,點了點頭,換上冠冕龍袍,找一根絲帶拴到正樑上,也想自盡。可就在這時,李伯昇奉徐達的派遣,匆匆跑進宮來。他讓人把張士誠解下,耐心勸解。已經投降朱軍的姑老爺潘元紹也跑來幫腔。但張士誠卻早是把眼睛緊緊閉上,一句話也不說。

徐達聽說後,便派軍士用盾牌把張士誠擡到船上,押送回應天,張士誠在船裏躺着,不言不食。幾天後船到龍江,張士誠還是不肯起來。押送將士只好把他擡到中書省。中書省丞相李善長親自來看他;這時張士誠卻開口講話了,他耍起私鹽販子的脾氣,支撐着站起來,把李善長和朱元璋臭罵了一頓。李善長也火了,給以嚴詞斥責,將他幾年來失政的錯處一一指出,使他又悔又恨。當天夜間,他乘看守的軍士不備,終於懸樑自盡了。

張士誠於至正十三年起義,稱誠王。十七年降元,任太尉。到二十三年,又自立爲吳王,人稱爲“東吳王”。至此覆滅,前後不足十五年。到這時,元末的主要起義軍,包括韓林兒、劉福通一夥,徐壽輝、陳友諒一夥,還有張士誠一夥,都已先後消亡,這幾股是起義軍中力量最強的。此外,還有個方國珍,盤踞浙東。徐達佔據平江後,奉朱元璋的命令,派湯和與朱亮祖去征討。方國珍不敵,只好出降。

與此同時,朱元璋又派胡廷瑞等取福建,派楊璟等取廣西,派湯和等取廣東,都先後告捷。四川重慶原來有個隴蜀王明玉珍,於至正二十二年自稱皇帝,建國號“夏”。至正二十六年病死,他的兒子明昇繼位。因爲夏國遠在蜀中,朱元璋便先不理他。直到四年以後,朱元璋已經統一了中國,宇內只剩下這一小塊割據勢力,這纔派湯和、廖永忠、傅友德等入川。兵臨重慶城下,明昇只得投降——這當然是後話,此處約略提過,便算元末羣雄起義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