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周亞夫用三個月時間平定了七國之亂,他是如何做到的?

周亞夫用三個月時間平定了七國之亂,他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周亞夫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等到劉邦坐穩江山,便將異姓王想辦法廢去,並且立下誓言“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大封同姓之王。他的想法很簡單:血濃於水,共保社稷。只不過,權力的誘惑下,親疏之別反倒漸漸模糊了。

景帝三年,七王禍起,叛軍直逼長安。

首先,叛軍掌握着全國大範圍的地區,諸侯王們的封地加起來,下轄三十九郡,而漢朝中央直屬領土,不過十五郡。其次,諸侯在封地內部擁有很高的獨立性,用專業的詞語形容便是擁有“事權”:財政,軍事。而其中不乏江淮、山東這樣的富庶之地,所以經濟實力上足以和皇帝打擂臺。最後,叛軍的跟進速度很快,正月裏戰火燃起,同月,樑國的四十座城池瀕危。

但,結局卻是“歷時三個月,七國平”。究竟什麼原因令來勢洶洶的諸侯敗下陣來?周亞夫的作戰策略起到關鍵作用:

周亞夫用三個月時間平定了七國之亂,他是如何做到的?

七國的聯盟,以吳楚軍隊爲主力。周亞夫分析“吳兵很銳利,不容易與之爭鋒”“楚軍實力較弱,堅持不了多久”,因此生出計謀:以樑委之。當號稱五十萬大軍的吳楚聯盟匯合,向長安進發時,途徑樑國,很快就讓樑國折損了數萬戰鬥力。樑王無奈,一邊向周亞夫求援,一邊堅守在樑都睢陽。

周亞夫這邊收到求救信號後,卻未見發兵,原來這纔是“以樑委之”的核心:樑王是太后的小兒子,備受寵愛,其封地城牆堅固,人口密集,必定可以做到牽制吳楚。周亞夫趁此機會快速會師滎陽,滎陽乃關中門戶,兵家必爭,且因平原之利,具備車騎之益。

光搶佔地盤還不夠,周亞夫有兩手準備。如果吳楚攻不下睢陽,那麼自然疲敝;如果睢陽守不住,周亞夫就南下,直接從敵人的背後襲擊

周亞夫用三個月時間平定了七國之亂,他是如何做到的? 第2張

以樑委之是戰略的第一步,搶佔滎陽也非常關鍵。掎角之勢下,周亞夫幾乎可以安排一切能夠想到的小陰謀,例如偷襲對方的糧道,讓敵人前線斷了補給,出兵南下,打擊敵人的大後方等等。

軍事戰爭中,最重視先機,佔得先機往往能夠在“心理戰”上更勝一籌。就拿七國之亂舉例子吧,因爲成員太多,各懷心思:像吳王比較強大,他就會想成爲下一任天子,楚王可能沒那麼大的野心,只是藉此機會拓寬一下自己的地盤,而其他的小王呢,有的迫於形式必須點頭,也有的只是跟風而已。

目標不一致,會造成聯盟鬆散。在首戰之中,如果漢朝中央敗下陣來,七王見到巨大的利益在前會更緊密一些。相反,如果是聯軍吃了虧,那麼成員便會各自觀望,尋找別的出路。

可以說,三個月之內快速平亂,周亞夫定下的戰略是關鍵。

周亞夫用三個月時間平定了七國之亂,他是如何做到的? 第3張

歷史上“聯軍討伐”出現過很多次,經驗告訴我們,唯快不破。相同的例子,在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後也發生過一次:海西女真的葉赫部落害怕失去優勢地位,遂聯合其他女真以及蒙古人一起討伐建州,努爾哈赤快速地打敗出頭鳥,其餘成員四散而去,是一個道理。

只不過,西漢七王之亂這件事也有後續的影響。樑王當日堅守在睢陽,苦不堪言,因爲城門一破,自己難免身首異處。他連續派人催促周亞夫救援,周亞夫爲了塑造“掎角之勢”堅決不救。樑王於是又上書景帝,大吐苦水,周亞夫仍舊不出兵。當叛亂平定,樑王和周將軍也徹底結下了仇。

後記:周亞夫是一個出色的軍事人才,但晚年卻困於政治鬥爭無法自破。隨着功勞越來越大,在漢室的眼中,他很可能成爲下一個權臣,到了那個時候,便會危機皇權。周亞夫的兒子,被人誣告謀反,周亞夫心裏委屈,又非常氣憤,想當年鐵骨錚錚,如今竟然揹負叛國的罵名,哪裏接受得了?於是以絕食表達抗議。五天以後,周亞夫吐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