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宋文帝爲什麼要討伐北魏?最後的結果如何?

宋文帝爲什麼要討伐北魏?最後的結果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嘉北伐是指南朝宋於元嘉年間三次主動進攻北魏的征戰,三次北伐主要目標及戰場均爲宋的河南失土,戰事耗費了不少兵力及物資,但結果全遭失敗。

宋文帝爲什麼要討伐北魏?最後的結果如何?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曾如是評價劉宋在元嘉年間的三次北伐。元嘉北伐是指南朝劉宋宋文帝在元嘉年間發動的三次北伐,三次北伐都旨在收復中原,耗費了劉宋大量的精力,卻都以失敗告終,後人對這三次北伐也多是不屑。在劉宋前期,南朝的實力足以碾壓北朝,可元嘉北伐最後爲何演變成爲了“贏得倉皇北顧”?這到底是因爲什麼,三次失敗的元嘉北伐又給南朝帶來了什麼呢?

公元四百二十年,東晉大將劉裕逼迫晉室禪讓,自己登基繼位,改國號爲宋,正式建國。此時,劉宋雖只佔據半壁江山,但在此前劉裕親自領兵的數次北伐中,後秦等國覆滅,黃河南岸幾乎全部被劉宋政權控制,而北方還有北魏、北涼、夏、北燕等國混戰不休。

劉裕繼位之後,因爲劉宋內部穩固,所以其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對外征戰上,到了宋少帝繼位之後,劉宋的局勢要比東晉安穩得多。或許是歷史的偶然,亦或許是英雄登場的必然,曾經叱吒風雲一生的宋武帝劉裕病重,不久便病逝。

與此同時,北魏明元帝去世,那位雄才大略、完成北方統一的梟雄——太武帝拓跋燾即位,隨着劉裕去世和拓跋燾的登場,天下從劉裕時代進入了拓跋燾時代。

公元四百二十四年,宋文帝繼位,此時,北魏與柔然、夏國的戰爭不斷,北魏深陷戰爭泥潭,無法脫身。這個時候,剛剛登基的宋文帝劉義隆爲了收復前一年兄長劉義符丟掉的河南四大重鎮——洛陽、虎牢、滑臺、碻磝,派出特使向太武帝拓跋燾討要,拓跋燾見此,一笑而已,便將宋使驅逐出國。

宋文帝聞訊勃然大怒,本欲調兵北伐,奈何此時國內爆發權臣叛亂,宋文帝只能暫時打消北伐的念頭,全力平叛。等到叛亂結束不久,宋文帝派出大將到彥之率五萬精銳北伐北魏,這就是第一次元嘉北伐。

到彥之率領劉宋精銳進攻洛陽等地,北魏因爲此時正在與柔然開戰,南方防禦力量空虛,太武帝拓跋燾下令魏軍撤出四鎮,等待大軍迴轉。到彥之見輕輕鬆鬆便收復了四鎮,只是匆匆佈置了防禦,便回到大本營去修整了。

到了冬天,北魏與柔然戰事停歇,北魏大軍迴轉,僅僅十餘日,洛陽、虎牢失守,滑臺告急,久經戰陣的到彥之竟然怯戰,率軍從水路南下,到了歷城便潰不成軍,縱容魏軍加緊進攻滑臺。

宋文帝見此,請出了劉宋的“萬里長城”、一代名將檀道濟,在之前檀道濟麾下精兵被宋文帝抽調進入了到彥之的北伐軍,此時已經兵力空虛,而宋文帝又一日之內連下數道聖旨催促檀道濟出兵救援滑臺。

無奈之下,檀道濟只得率領所部萬餘兵力救援滑臺,而此時北魏主力雲集,檀道濟的萬餘兵力不過是以卵擊石。在檀道濟的出色指揮之下,魏軍主力傷亡不少,可是,檀道濟因爲兵力不足,無法護衛糧道,被魏軍小部隊襲擾,檀道濟軍糧不繼,此時宋文帝仍舊催促檀道濟救援滑臺。

檀道濟深知此時魏軍正是憑藉着宋軍對滑臺的執着,消耗着救援的宋軍。於是,檀道濟率軍南撤,據險而守,擊退魏軍,至此,第一次元嘉北伐宣告失敗。

因爲檀道濟擅自退兵,宋文帝惱羞成怒,認爲其有異心,想養賊自重,於是不久便將檀道濟下獄,以謀反罪將其全家殺害,檀道濟死前對着宋文帝怒吼:“乃壞汝萬里長城!”,這就是“自毀長城”的典故由來。

劉宋經歷了第一次元嘉北伐的失利後,一時之間國力大損,又加上宋文帝擅殺名將檀道濟,劉宋軍威已然不振,而北魏卻在太武帝拓跋燾的率領下,滅掉了夏、北燕等國,統一了北方,此消彼長之下,劉宋應當考慮的是全面防禦,也不是繼續北伐。

宋文帝劉義隆不聽羣臣進諫,決意北伐,於是,在公元四百五十年,北魏太武帝南下攻宋不克後,發兵北伐,北伐前期,因爲太武帝錯誤的估算了宋軍戰力,一度被動挨打,宋軍很快就進攻到了洛陽、虎牢、滑臺一線,此時,劉宋東路軍大將王玄謨志大才疏,使得滑臺之戰大敗,宋軍轉攻爲守,節節潰敗。

同年十一月,魏軍攻破劉宋山東防線,直抵淮河,十二月十五,因爲劉宋各地守將畏敵如虎,太武帝拓跋燾率軍抵達瓜州,天下震驚,此時,宋文帝登上石頭城北望,無奈的呼喊道:“若是檀道濟還在,今日又怎麼會到這個地步啊!”。

不久,北魏軍因孤軍深入,被劉宋軍民圍攻,太武帝恐魏軍反勝爲敗,在長江以北築造“行宮”以示軍威,便率軍北撤,至此,第二次元嘉北伐宣告結束。

公元四百五十二年,北魏發生政變,太武帝拓跋燾先是逼死了太子,隨後又遇刺身亡,北魏陷入混亂之中。宋文帝見此認爲時機到了,全然不顧大臣的勸阻和北方數州在此前的大戰中元氣並未恢復便匆匆派軍北伐。

七月,劉宋大將張永率軍抵達河南重鎮碻磝,因爲魏軍準備充足,宋軍久攻不下,後來,魏軍援軍到達,張永擅自退兵,引得劉宋北伐大軍傷亡慘重,宋文帝對此大感不滿,命各部秣兵歷馬,準備再戰,這就是第三次元嘉北伐。宋文帝於次年遇刺身亡,從此元嘉北伐也成爲了一個笑話。

在這三場聲勢浩大的元嘉北伐中,劉宋大軍皆以失敗告終,耗費了劉宋大量的國力,使得劉宋國力大損,尤其是第二次元嘉北伐,太武帝拓跋燾更是率軍連克劉宋六州使得江北百姓流離失所,江南也在恐懼之中,久久不能平復。

而且,自從元嘉北伐南朝元氣大傷以後,南北朝實力開始反轉,南朝由攻轉守,直至滅亡,而且,在元嘉北伐之中,南齊開國君主蕭道成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宋文帝爲什麼要討伐北魏?最後的結果如何? 第2張

那爲什麼能夠開創出元嘉盛世的劉義隆,北伐會一無是處呢?

第一,國力不足。

元嘉之治雖然成效顯著,但只侷限於南方,無法與歷史上那些大一統朝代的治世相提並論,僅僅只是比戰亂年代情況好點,根本無法支撐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北伐軍資不足,居然出現了向民間富商借款的奇葩現象;軍隊以步兵、水兵爲主且缺乏訓練,戰鬥力根本無法與北魏強大的騎兵相提並論;最根本的是,春秋戰國以來,天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一直是中原地區,廣大的南方地區還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雖然中原地區從魏晉南北朝以來受戰亂破壞嚴重,但其生產力仍然遠大於南方,這種情況一直到了兩宋時期纔得到扭轉。

第二,雙方將領的指揮能力存在較大差距。

就拿雙方的皇帝來說吧,宋文帝文治是一把好手,但軍事才能實在是薄弱。由《宋書》記載:“授將遣帥,乖分閫之命,才謝光武,而遙制兵略,至於攻日戰時,莫不仰聽成旨。”可知,北伐時宋文帝特別喜歡遙控指揮各個將領,大多數重大的作戰指令都要聽他的聖旨,可問題是他的指揮能力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直接導致了進軍的遲緩和失誤。

反觀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雖然殘暴嗜殺,但其軍事才能卓越,年僅15歲就親率大軍痛擊北方遊牧部落柔然,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更是將其軍事才華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反擊劉宋的前兩次北伐時,指揮得當。

此外,宋文帝北伐時用人也極其失當,例如第二次北伐重用了王玄謨。此人打仗實在是草包一個,卻因爲大力支持宋文帝的北伐策略而得到重用,結果在第二次北伐之時率領裝備最精良的東路軍,卻軍紀鬆弛,縱容軍士任意殺戮搶掠,大失民心,而且還沒有自知之明,聽不進身邊的優秀建議,最終引發了東路軍全線潰敗和整個戰局的扭轉。

第三,劉宋統治集團內部隱患太多,內亂不止。

雖然北魏的階級和民族矛盾比較尖銳,政治上並不穩固,但好在拓跋燾統治前期還算英明神武,能較好的穩住局面。

劉宋的情況卻大不一樣,雖然國家整體平穩,但統治集團內部卻禍亂不斷,例如,宋文帝是受廢黜了其兄宋少帝劉義符的顧命大臣謝晦、徐羨之、檀道濟等人擁立上位的,他極度猜忌這幾位功臣,尤其是戰功赫赫,堪稱劉宋第一名將和軍事支柱的檀道濟,在第一次北伐沒多久就殺了檀道濟及其家人,親手毀掉了自己的萬里長城,北魏軍中聽說檀道濟被殺甚至大肆慶賀。

此外,劉義隆與兒子的關係處理不當也引發了宗室內鬥,第三次北伐就是因自己被長子劉劭政變殺害而最終失敗,其第三子劉駿又率兵討伐劉劭,殺了劉劭後劉駿登基稱帝,是爲宋孝武帝。可以說,劉宋統治集團的隱患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處理,導致了終劉宋一朝宗室內鬥,相互屠殺不斷,間接的導致了北伐的失敗。

不過,劉義隆的整體來說,還是功大於過的。然而十分可惜,他北伐失敗的影響十分深遠,南朝國力巔峯時期未能完成北伐,使得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繼續維持下去,延長了130多年才迎來隋朝的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