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斯身爲宰相爲何卻沒鬥過宦官趙高呢?

李斯身爲宰相爲何卻沒鬥過宦官趙高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後一次出巡,李斯、胡亥、趙高從行,不料巡遊時在途中突然去世,遺詔令公子扶蘇主持葬禮,意即使之返都即位。趙高與李斯合謀篡改了始皇的傳位詔書,廢太子扶蘇,改立胡亥爲新帝,爲秦二世。李斯爲何要幫趙高篡改遺詔?

李斯身爲宰相爲何卻沒鬥過宦官趙高呢?

俗話說得好世上的人無利不起早,不管是身爲一人之下的高位還是處在萬民敬仰的帝位,都會因爲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有害國家和社稷的事情。想當初始皇帝開創出一個偌大的封建王朝,封了曾經跟隨自己的下屬高官厚祿;李斯絕對是其中得利最多的臣子。

當然了,這也是李斯爲秦朝建朝立下了極大功勞的緣故。當初他利用各種計謀助始皇橫掃六國吞併八荒領土,所以秦王嬴政成就帝皇偉業後;就把僅在他之下的宰相職位給了李斯。貴爲宰相的他位三公之列,其權柄之重、身份之尊貴世間少有人能及。加之李斯又推行輕徭役、減賦稅,民間很多百姓都是真心敬重他。

可是當始皇突然病逝在巡遊的路上,他這位秦朝的宰相就開始只顧及自身既得的利益;完全不顧忌秦朝未來的千萬世。當時始皇帝逝世前曾立下過立公子扶蘇繼任秦朝帝位的遺詔,並把這份遺詔交給了陪同他一起巡遊四方的李斯。

可作爲託孤大臣的宰相李斯卻沒有依照始皇詔書行事,在奸佞宦官趙高的極力勸說說服下;把詔書上娶他女兒爲妻的扶蘇之名改爲二世祖胡亥。爲何當時李斯要捨棄扶蘇這個關係親近的女婿,而選擇讓胡亥這個既無能又性格殘暴的公子繼位?這裏面的原因有很多重!

其實不管是在秦朝建立之前還是之後,李斯都盡心輔佐盡力治理;爲秦朝做出的貢獻很大。在秦王朝建立之初,李斯就建議始皇嬴政廢除分封制度實行郡縣制;然後還在統一全國貨幣、文字以及度量衡和車軌道路等方面貢獻卓越,其才能可謂是頗爲突出世間少見。

然而是人都會有自己的私心,權勢心極重的李斯就更不用說了。他絕不想因爲始皇的逝世,而把手中好不容易得來的權柄和財富交給別人。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讓一位他無法掌控的君王繼位;那麼他的位置就岌岌可危很可能別人取代。

而且,李斯可以說是法家集大成以及代表人,他和秦始皇可以說是君臣一心,令秦國執法家術,可公子扶蘇明顯是親近儒家思想的,所以一旦扶蘇上位那難保他的政治理想不會被改弦更張。對於李斯這樣的人物,權勢富貴倒是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

不過在他接到始皇遺詔的時候,內心是非常糾結和掙扎的;他一邊想要念及始皇帝給他的無限尊榮很是待他不薄,一邊又在擔憂扶蘇繼位後會改由他人也就是蒙恬擔任宰相之職。正當他處在焦灼的時候,趙高這個教導胡亥的宦官就過來推了他一把。

其實趙高早在始皇薨逝之時,就想推自己這邊的公子胡亥上位。可是他想把接繼皇位的人選篡改爲胡亥,是離不開李斯這重要一環的。畢竟始皇最後一次巡遊的時候,李斯就陪伴在其左右;他和胡亥兩人想祕密改詔絕無可能。

然而趙高也知道若是想要空口白話,來說服李斯參與進改詔書的行動是極難的;必須抓住他的心理以利引誘他入局纔可能成事。因爲公子扶蘇當時已經娶了李斯的女兒爲妻,他擁立自己的女婿繼任秦帝之位豈不是更好;這樣他還有可能當上國舅做皇親國戚。

所以說當時不管是從人情世故,還是始皇的囑託李斯不同意的可能性更大。可是誰叫趙高抓準了李斯心理的糾結,而李斯又不是無慾無求的聖人;所以李斯最終還是被趙高和胡亥策反了。

不過趙高勸說李斯篡改繼位者之初,李斯很是果決地拒絕了;並且還指責趙高之言是亡國的言論。可趙高豈是這麼簡單就死心的人,當時知道這份遺詔內容的人很少只有他們三人;且玉璽當時也在李斯的手上,這正是最容易改詔之時。

因此,趙高又說出他跟蒙恬相比的五個不如,既人心、功勞、謀略以及才能和與扶蘇的關係。李斯聽此也認同了他的言論,畢竟李斯當初是單槍匹馬的來到秦國;人心上是難以跟蒙恬這秦國本土的世家大族相比的。

李斯身爲宰相爲何卻沒鬥過宦官趙高呢? 第2張

當初李斯力諫始皇焚書,對始皇嬴政坑儒的舉措沒有絲毫勸諫。而扶蘇還被皇帝嬴政貶謫去蒙恬的軍隊做監軍,跟蒙恬的關係自然是非常密切;所以一旦扶蘇坐上秦朝二世皇帝,極有可能會大力重用蒙恬。而對於跟他政治上意見不一的李斯,則很可能僅有尊榮的身份而沒有實際的權勢地位。

這樣一來,李斯如今的權勢高位絕對不保。然後趙高又進一步說明,公子扶蘇繼位後到時他就成了國丈;在朝中是要避嫌的。而且皇帝的後宮肯定不會只有一個女人,後宮女人的爭鬥最是兇猛殘酷;甚至比之前朝的政治爭鬥還要慘烈。

扶蘇雖娶了他的女兒爲妻子,可是她未必能坐穩皇后之位;一旦跌落鳳位他李斯該如何自處。見李斯不言,趙高則拋下重利爲餌引誘其上鉤;他承諾李斯若是胡亥繼承皇位,那宰相高位必定繼續留給他做該有權力不該有的財富一點都不會少。

一番權衡和思慮之後,李斯最後答應篡改遺詔推胡亥上位;因爲他覺得無能無才的胡亥比扶蘇更好掌控和拿捏。所以在他看來,只有扶持胡亥當上秦朝的皇帝;他的權位才能真正穩固無可動搖。而始皇的突然暴斃,也是李斯和趙高一起合夥篡謀的契機。

要知道嬴政生前可並無正式立下太子,雖然他很是中意扶蘇;甚至藉機把他調到軍中磨鍊。可是他的突然離去讓毫無準備少有人知曉,以至於讓李斯和趙高兩人合謀起來祕不發喪。這也就是直接把主動權交到李斯和趙高手中,他們篡改或是僞造一份假遺詔提供很大的操作空間。

而李斯之所以最後會同意,除了權勢和高位外;還有就是他和公子扶蘇的政見不同。李斯是由儒家轉法家思想,而扶蘇是堅實的儒家學者;不然也不會因焚書坑儒而與始皇產生很大的矛盾。可惜李斯千算萬算也沒算到,“沙丘”之變謀害扶蘇和蒙恬後;他沒能鬥過趙高這個宦官掌握所有權柄,以至於最後落得個慘死的下場。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趙高卻不過是一位宦官,沒有實權,那麼大權在握的李斯,爲什麼鬥不過趙高,最終落得身死族滅的悽慘下場呢?

李斯的死與他自私自利的性格,恐怕脫不了干係。李斯與商鞅的性格十分類似,他們的許多舉措都有法家的風範,然而商鞅是一位真正的改革家,李斯卻是一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一點從他妒殺韓非就可以看出來。

在秦始皇駕崩以後,趙高找到李斯,與他密謀。起初李斯大義凜然,他怒斥趙高道:“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可是趙高早已經看穿李斯的內心,他向李斯說扶蘇繼位以後蒙恬將會得寵,到時候李斯的地位就會動搖。李斯聽聞陷入糾結,最終同意趙高,立胡亥爲太子,將扶蘇與蒙恬賜死。

李斯作爲秦朝的丞相,不可能不知道扶蘇與胡亥到底誰更適合當皇帝,更何況秦始皇的詔書就擺在他的面前。然而對於李斯來說,天下百姓的安危也沒有他一人的前途來的重要,於是他選擇向趙高妥協。

沙丘政變其實是李斯的轉折點,在政變以前,趙高不過是一個宦官,沒有實權,胡亥向來紈絝,沒有絲毫影響力,而李斯卻是帝國丞相大權在握。此時的李斯只要一聲令下,趙高就會被誅殺。

然而趙高的話讓李斯無法忘懷,他擔心趙高的話最終成真,自己好不容易纔從一介布衣成爲帝國丞相,他不願意放棄權力。於是李斯選擇背叛秦始皇,背叛扶蘇。

其實當胡亥繼位以後,主動權就不在李斯手中了。胡亥寵信的是趙高,因此此時的趙高在權力上已經逐漸超越李斯。這時的李斯其實已經沒有選擇,他已經不是趙高的對手了,除非他發動政變將胡亥誅殺,然而他又沒有這樣的膽量。

除此以外,李斯畢竟不像趙高一樣,他的內心當中仍保留着最後一絲良知。當李斯看到胡亥奢侈無度、橫徵暴斂以後,他又跑過去勸諫胡亥,最終惹得胡亥不高興,將他下獄。李斯多次上書,但都被趙高扣留。趙高趁機落井下石,誣告李斯與他的兒子謀反,最終李斯被殺,誅滅三族。

李斯其實是一位聰明人,他曾與嬴政激昂澎湃,指點江山,也曾輔佐秦始皇,行丞相之事。然而李斯有他致命的缺點,那就是貪,他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爲此他向逆賊妥協,而妥協的結果就是身死族滅。

李斯鬥不過趙高,原因其實很簡單,他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答應與趙高密謀;而他卻又不是真正的奸臣,與趙高相比他太過畏手畏腳。這樣的李斯,如何能鬥得過不擇手段的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