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爲何唐朝的老將衆多,卻很少有年輕的將領呢?

爲何唐朝的老將衆多,卻很少有年輕的將領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唐代初年這個繁榮強盛的年代,同時很多猛將也是這個時期出現的。我們熟悉的衛國公李靖、“門神”尉遲恭,文武雙全的名將劉仁軌、一戰成名的裴行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01話唐代老將,不得不提這些人

李靖,世稱李衛公。說到他,世人有誰能不讚嘆一句唐代最牛武將。李靖是公認的傑出軍事家。他兩個月平蕭銑,三個月滅東突厥,四個月破吐谷渾,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戰績。

除了李靖,功勳卓著的還要數尉遲恭。尉遲恭早年爲人忠厚朴實,性格豪爽。被李世民收到麾下,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戰場上,他將生死拋在身外,奮勇當先,攻城破寨,挺身救主,爲守護唐代安定殺出了一條路。

當然,還有劉仁軌,這位文武雙全的大將。但是,比起前面兩位老將,劉仁軌並不出名,因爲他前輩子都在從事文字工作,從未帶兵打仗,可以說是位文弱書生。然而,在他六十多歲時,竟然上了戰場並建功立業。

正是這位從沒上過戰場的六旬老人,在最後關頭,不僅解決了唐高宗時期遲遲攻克不下的百濟反叛的問題,成功收復了百濟,並且成爲了人人敬仰的一代名將。

除了忠心耿耿的唐代老將,大唐的一些藩將也值得敬佩。這些藩將也爲了大唐的榮耀而出生入死。就像突厥王族的阿史那社爾等人,他們都是李世民和李治最信任的治理周邊部族的得力助手。

02爲何大唐老將衆多,年輕將領稀少呢?

①、唐代的老將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

自唐代開創以來,唐代皇帝都將一統全國作爲最高的政治抱負。如何一統全國呢,首先要做的就是抵禦外敵。例如和最難搞的突厥和高句麗進行作戰,在李世民英明的軍事戰略領導下,蘇定方、李勣等大將不畏外敵,英勇作戰。

這些大將久經沙場,鑽研對手的弱點與作戰方針,他們牢牢抓住對手的優劣勢,以此來訓練唐代大軍。因此,此後的唐代皇帝十分看重有作戰經驗的老將們,重要戰事也幾乎都交由他們處理。

所以,唐代名將們都很擅長和番邦異族作戰。但隨着名將的老去,還未有機會將經驗與作戰方法交付給下一代年輕將領,所以年輕將領鮮有熟悉如何作戰的。

爲何唐朝的老將衆多,卻很少有年輕的將領呢?

②、等級森嚴、番邦貴族掌握話語

如上文所說,唐代皇帝重視老將,因此年輕將領很難一戰成名。而且老將多是遺留下來的開國功臣和番邦貴族,等級十分森嚴,無權無勢的年輕將士,想要建功立業十分困難。

但是,總會有個特例去打破這些規則,這個人物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就是白袍將軍—薛仁貴。貞觀末期,薛仁貴跟隨唐太宗征討高句麗的大軍。在郎君劉君昂被圍困時,薛仁貴隻身一人殺入敵軍陣營,敵軍潰敗而逃。

在駐蹕山一戰中,薛仁貴身穿白色戰袍,把敵軍殺得鬼哭狼嚎,唐軍乘勢一舉擊敗敵軍,大獲全勝。唐太宗看到薛仁貴的英勇善戰,覺得像極了年輕時的自己,對他殷切期盼:“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李世民當時的一番話體現了作爲一個英主必備的能力—欣賞人才。同時,他也看出了唐將年齡較大,將領中缺乏新鮮血液。李世民希望軍營裏能多出幾個像薛仁貴這樣的初生牛犢。

經歷了攻滅高句麗,戰功達到頂峯後,隨着蘇定方等老將去世和作戰失敗,薛仁貴的傳奇一生也逐漸落下帷幕。

大非川戰役中,薛仁貴的主力和後勤完全脫節,副帥郭待封沒有按照規定留守大非嶺,而是帶着人馬和輜重糧草接應薛仁貴,唐代十幾萬大軍被吐蕃四十萬大軍半路截住,全部圍殺。

爲何唐朝的老將衆多,卻很少有年輕的將領呢? 第2張

薛仁貴以前的戰功因爲一場失敗的戰役而被埋沒,主要原因是副帥郭待封沒有聽從命令,擅自帶兵行動,導致唐軍被吐蕃圍剿。

這場戰役透露唐代等級森嚴,貴族掌握話語權,不會信服平民出生的將領等問題。即使薛仁貴有“三箭定天山”的戰功,在唐代官場上也步步維艱。

③、唐軍作戰能力下降

自貞觀之治以後,沒有了李世民的軍事領導,唐代大軍的素質明顯降低,作戰能力急劇下降。

尤其是在薛仁貴徵戰百濟的前後,大軍散漫,沒有紀律性。這段時期正好也是唐代府兵制的沒落期,唐玄宗將府兵制改爲募兵制,這一做法更加打擊了士兵的積極性。有錢的人家爲了吃軍餉去當兵,導致大軍中多爲不思進取的富家子弟,大軍也就沒有了向心力與凝聚力,再難出名將了。

03英雄何處覓

貞觀初年,多有紛爭,造就了諸多名將去守護唐代,開闢盛世。唐盛年,隨着一批老將的去世,年輕的將領們還未塑造成型,一場場戰役的失敗標誌着唐將由盛轉衰。可見,亂世出英雄,盛世埋英雄。英雄每個時代都有,只不過在亂世中更能顯示他們的氣概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