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蘇軾晚年時爲什麼會被貶至遙遠的海南島?他在海南過得怎麼樣?

蘇軾晚年時爲什麼會被貶至遙遠的海南島?他在海南過得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他的一生在仕途上飽受打擊,屢遭遷謫,六十二歲時被貶到了遙遠的海南島儋州。他爲什麼會被貶到這裏的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蘇軾晚年時爲什麼會被貶至遙遠的海南島?他在海南過得怎麼樣?

朝廷在哲宗親政以後,新黨上臺,舊黨人士遭受報復打擊,紛紛被貶到邊遠蠻荒之地。年近花甲的蘇軾在昔日好友章惇的“特殊關照”之下,遠遠地貶到了嶺南的惠州。在宋朝,嶺南地處邊遠,疫病橫行,是人們談之色變的“人間地獄”,章惇得意地想,這下有你蘇東坡好受的了。

誰知生性豁達的蘇軾在惠州還呆得不錯。他在這裏蓋了房子,叫來了兒孫,居然打算長住下去。他還寫了一首叫做《縱筆》的詩:

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牀寄病容。

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據南宋曾季狸的《艇齋詩話》記載,這首詩傳到京城以後,被當時的宰相也就是蘇軾的老朋友章惇看見了,章惇心裏非常不高興,哎呦,蘇軾居然還這樣安逸,還能“春睡美”,他惡狠狠地說:“蘇子瞻尚爾快活!”章惇想,還有什麼更壞的地方,好讓蘇軾去吃吃苦頭,有了,繼續往南,他下令把蘇軾貶到了儋州。

儋州,就是現在的海南島。當然,章惇可不是好心讓蘇軾去度假的。宋朝時的海南,是全國最荒涼的地方,那裏荒無人煙,毒蛇猛獸遍地,沒有醫藥。所以在當時,流放海南是僅比殺頭輕一等的處罰,歷來貶謫到海南的大臣,大都是有去無回。

蘇軾晚年時爲什麼會被貶至遙遠的海南島?他在海南過得怎麼樣? 第2張

紹聖四年(1097年),60歲的蘇軾帶着小兒子蘇過,被一葉孤舟送過了瓊州海峽,登上了海南島。

蘇軾頂着瓊州別駕的虛銜來到儋州的昌化軍,此地位於海南島的西北部,氣候炎熱,環境惡劣。幸虧當地長官敬重蘇軾是一代文宗,妥善安排了蘇軾父子二人的吃住。但好景不長,湖南提舉董必訪察廣西時,聽說蘇軾住在昌化官舍裏,就派使者渡海而來,不僅把蘇軾趕出了官舍,還命令當地官府,既不準蘇軾借住,也不允許他租住民房。這簡直是要置人於死地啊!

蘇軾所受的迫害達到了極致,他在給朋友的信裏寫道:“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在儋州的第一個中秋節,他寫了一首《西江月·中秋和子由》的詞: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涼北望。

雖然詞寫得低沉、哀惋,充滿了人生虛無的深深感嘆,但天無絕人之路,最是超然的蘇東坡也不會就這樣被擊垮。他向當地人買了一塊地皮,父子二人動手蓋房。淳樸善良的百姓紛紛過來幫忙,他們送來了蓋房所需的材料,幾間茅屋很快就建成了。因爲房子處在一片桄榔林中,蘇軾就稱之爲“桄榔庵”。百姓們又送來了食物和粗布,蘇軾再次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他打算終老於此了。

蘇軾想起在惠州寫的那首詩,就一連寫了三首同樣命名爲《縱筆》的詩歌:

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鬚蕭散滿霜風。

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

父老爭看烏角巾,應緣曾現宰官身。

溪邊古路三叉口,獨立斜陽數過人。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知祀竈,只雞斗酒定膰吾。

蘇軾晚年時爲什麼會被貶至遙遠的海南島?他在海南過得怎麼樣? 第3張

這三首詩雖然含有悲憤和幽怨之情,但更多的是詼諧和幽默,體現了蘇軾坦蕩豁達的胸懷。

蘇軾每到一處,總是要造福一方的。

當地百姓的飲水大多來自鹹灘積水,所以常常生病。蘇軾帶領鄉民挖井取水,疾病就少了,遠近百姓紛紛學習,一時挖井成風,改變了過去的飲水習慣。爲了紀念蘇軾,後人把蘇軾挖的那口井稱之爲“東坡井”。

儋州孤懸海外,缺醫少藥,人們得了病,只能靠巫術治療。蘇軾給百姓開方治病,帶他們種植藥材。

他還努力改變海南人的生產習慣,他苦口婆心地勸說鄉民們重視農耕,他替他們改進了農具,帶領他們墾荒,大面積種植水稻。爲此,他還特地作了《勸和農》六首。

當然,蘇軾對海南的最大貢獻還是推行教育。他在這裏開辦了學堂,自編教材,親自講授,使得詩書文化的光芒照遍了這塊荒島。蘇軾可以說是海南文化的啓蒙者,海南歷史上的第一個舉人和第一個進士都是他的得意弟子。在宋朝,海南一共出了十二個進士,昔日的蠻荒之地,最後成了人文薈萃之鄉,蘇軾功不可沒。

蘇軾晚年時爲什麼會被貶至遙遠的海南島?他在海南過得怎麼樣? 第4張

一個叫姜唐佐的青年拜蘇軾爲師,努力學習。蘇軾非常讚賞,就爲他在扇子上題了兩句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姜唐佐請求老師把這首詩補全,蘇軾笑着說:“等你中了舉人,我就給你把詩補全。”要知道在這之前,海南還從未有人中過舉。在蘇軾被赦北歸不久,刻苦勤奮的姜唐佐真個成爲了海南歷史上的第一個舉人。他興奮地來到京城,可是,恩師蘇軾已然溘然長逝。姜唐佐去拜見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轍大爲感動,替哥哥補完了這首詩:

生長茅間有異芳,風流稷下古諸姜。

適從瓊管魚龍窟,秀出羊城翰墨場。

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

錦衣不日千人看,始信東坡眼力長。

建中靖國元年(1100年),哲宗駕崩,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蘇軾終於可以離開海南了,他很興奮。可是,這三年的日子,他和海南,他和這裏的鄉民,早已產生了割捨不下的感情。

離別時,他熱淚盈眶,依依不捨。數不清的鄉民,還有他的學生,站滿了海邊。蘇軾流淚登船,永遠地告別了海南,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六月二十日渡海》: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九死不悔,這就是蘇東坡:不論處於怎樣的逆境,依舊曠達豪放,不論走到什麼地方,總能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