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在戰國中期爭霸過程中,爲何齊國、楚國會失敗?

在戰國中期爭霸過程中,爲何齊國、楚國會失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中後期時,整個戰國局勢都產生了巨大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是戰國初期霸主魏國的衰弱。魏國衰弱後,天下形成了羣雄並立,競相逐鹿的局面。在這樣的背景下,秦、齊、楚三國開始並立於中原地區。如果有如果有哪一國能夠在這段時期,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那麼,必然能夠在日後的紛爭中,建立前所未有的巨大優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戰國中期爭霸過程中,爲何齊國、楚國會失敗?

歷史上的戰國中期,可以說是秦、齊、楚三國的一個共同大舞臺。西部的秦國,以秦孝公重用商鞅爲起點,奉“耕戰”爲基本國策,迅速的崛起於列國之中。南方的楚國,自春秋時期期便是南方大國,疆域近乎涵蓋整個長江流域,疆域遼闊程度則爲列國之最。東方的齊國,同時也是如此,作爲一個老牌的春秋強國,自古便坐擁山東半島的漁鹽之利,其完全可以用富甲一方來形容。由此可見,戰國中期三強並立的局面,成爲了這段時期歷史的一個真實寫照。可最終,在戰國中期的這場爭霸過程中,還是以齊、楚的落敗而告終。那麼,歷史上的戰國中期,打破羣雄並立局面的爲何不是齊、楚兩國?

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秦國能夠在戰國中期,顯然並不容易。因爲,秦國同齊、楚兩國相比,並沒有佔據到絕對的優勢,甚至還陷入了劣勢之中。當時齊國聯軍曾一度攻入函谷關,兵鋒直指當時的秦都咸陽。可即便如此,強勢的齊、楚兩國,還是在戰國中期的爭霸戰中,敗下了陣來。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總是會將商鞅變法放出來,可實際上,商鞅變法僅是一個小的方面。秦國能力壓齊、楚兩國,則有着諸多的原因。

在戰國中期爭霸過程中,爲何齊國、楚國會失敗? 第2張

首先,戰國時代列國的關係十分複雜,不光秦與齊、楚之間存在着很大的矛盾,齊楚兩強之間也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諸如,歷史上發生於齊、楚之間的垂沙之戰,便是這中間最好的例子。當然,垂沙之戰,僅是戰國中期諸多戰事的冰山一角。可就要列國之間普遍存在的矛盾,則給予了秦國以分化打擊齊、楚機會。在合縱伐齊之戰中,秦國便利用列國同齊國的矛盾,給予了齊國以致命一擊。而在伐楚之戰中,秦國也通過種種手段,使得楚國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由此可見,秦國能夠勝出,同其善於利用諸侯間的矛盾,從而做到因勢利導,有着很大的關係。

同時,齊、楚兩國沒能在戰國中期,打破僵局。跟戰國中期齊、楚兩國,缺少一定的戰略層次有很大關係。先說齊國,在戰國中期曾一度達到了鼎盛的地步,周邊列國近乎都不是齊國的對手。但是,因爲缺少必要的戰略層次,使得自身陷入了東征西討的尷尬境地。以至於,最終招致列國的聯合彈壓。

在戰國中期爭霸過程中,爲何齊國、楚國會失敗? 第3張

同齊國不同的是,楚國實際也陷入了缺少戰略層次的困境中,戰國中期的楚國,雖然相較於齊、秦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楚國還是具有強國底子的,可是楚國明顯缺少對內以及對外策略的一個調整。以至於,最終楚國八百年大業,最終被付之一炬。反觀秦國則有很大的不同,不論是張儀的“連橫之術”,還是範睢的“遠交近攻”,在當時都可以被稱爲是極具戰略眼光的,在輔以“耕戰”的基本國策。使得秦國得以在戰國中期,一舉打破戰國中期羣雄並立的局面。

歷史就是這樣,齊、楚兩國最終沒能打破的戰略平衡,最終被秦國所打破。而在合縱攻齊之戰、伐楚之戰後,齊、楚兩國徹底的失去了同秦國較量的能力。戰國的歷史,開始迅速的向極點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