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在百年爭霸的戰爭中,晉國是如何擊敗楚國的?

在百年爭霸的戰爭中,晉國是如何擊敗楚國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國是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諸侯國 ,晉獻公時期崛起,“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文公繼位後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晉文公之後,晉國獨霸中原百餘年,但面臨的競爭者很強很多,西邊的秦國、南邊的楚國、東邊的齊國。在長達百餘年的晉秦、晉楚爭霸戰爭中,晉國很難一直保持軍事優勢,尤其秦楚、齊楚結盟之後,晉國的軍事壓力倍增。在這種情況下,晉國策劃了一系列的“陰險招數”,其中最成功的一招,成功遏制了最強大的敵人——楚國,乃至讓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這一個招後世英美經常使用。

晉楚百年戰爭

齊桓公晚年,齊國實力衰退,楚成王開始北上爭霸,一時之間陳國、蔡國、曹國、衛國、宋國等都紛紛臣服於楚,楚軍可以直抵晉國。公元前632年,之前臣服楚國的宋國,在晉文公繼位三年後臣服晉國,於是楚國派兵攻打宋國,宋國宋成公向晉國求救,晉楚雙方爆發了城濮之戰。城濮之戰是晉楚百年爭霸的揭幕戰,但此戰中楚軍主力已隨楚成王回撤,楚將子玉率領偏師一意孤行發動戰爭,因此雖然戰敗但元氣未傷,實力猶存,還是南方霸主。

在百年爭霸的戰爭中,晉國是如何擊敗楚國的?

截至前506年,吳王闔閭、夫概、伍子胥、孫武等攻入楚都之前,晉楚之間一共爆發13場直接戰爭,晉國獲勝11場,4次攻入楚國境內,楚國獲勝2場。其中,楚國獲勝的邲之戰與北林之戰,都發生於楚莊王時代,但楚莊王時的柳棼之戰和穎北之戰都敗給了晉國,也就是說即便楚莊王時代也沒能在軍事上佔到什麼便宜。

晉楚百年爭霸戰爭中,晉國在軍事上佔據了絕對優勢,軍事素養謀略等上面的優勢,典故“好整以暇”說的就是晉軍,所以晉軍才能屢戰屢勝,但晉楚戰爭主要發生在公元前570年之前,在此之後只發生了前557年的湛阪之戰與前506年的晉破楚方城之戰。之所以後期晉楚戰爭較少,固然與楚國屢戰屢敗之下,愈發不敢輕易與晉國開戰有關,但也與晉國自身的壓力過大不敢輕言戰爭有關。

晉國壓力巨大

晉楚爭霸戰爭中,晉國看似屢戰屢勝,但實際上危機重重壓力巨大,主要源於兩個方面:

首先,其他強國的壓力。所謂槍打出頭鳥,晉國一直獨霸中原,小國喜聞樂見,可以得到晉國的庇護,但齊國、秦國、楚國自然不樂意。城濮之戰後,晉國大將先軫在殽之戰中一舉殲滅數萬秦軍,秦晉聯盟告破,秦穆公轉而與楚國結盟,共同對抗晉國。與此同時,東方的齊國也不甘寂寞,暗中與楚國結盟抗晉,所以纔有後來的晉齊鞌(an)之戰。總之,晉國雖然壓制了齊國、秦國、楚國,但面對這三個強國,晉國實際壓力非常大,很難完全通過武力壓制這三強。

其次,晉國內部的危機。晉文公之後,實行的是“三軍六卿制”,好處是可以調動貴族的戰爭積極性,因此晉國猶如“軍國主義”國家,壞處是卿位家族實力越來越強,像趙氏、荀氏、郤氏等調集的兵力可以超過一個軍,整體實力甚至比中等諸侯國還強。於是,晉國國君與卿位家族存在矛盾,卿位家族彼此之間也存在矛盾,下宮之難(導致“趙氏孤兒”的政變)就是晉景公針對趙氏家族發動的一場政變,而具體執行者就是郤氏等卿位家族。顯然,晉國的內耗必然損害其戰鬥力,削弱整體國家實力,在面對外部軍事壓力時就愈發力不從心。

三駕疲楚戰略

外部與內部的壓力,讓晉國不敢輕易與楚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決戰,因爲一旦戰敗後果不堪設想,即便戰勝,代價估計也難以承受。這時,晉國荀罌提出了一個頗爲“缺德”的戰略。

春秋時期,鄭國處於晉楚之間,這個地理位置讓鄭國非常難受,左右都是惹不起的大神,於是只能楚軍來了服於楚,晉軍來了服於晉,而不是單純的楚強服於楚、晉強服於晉。晉悼公時期,鄭國一度服從於楚,於是晉悼公就率領諸侯聯軍攻打鄭國,按照正常操作,鄭國立即與晉國結盟,送上若干好處,但這一次晉國別有用心,而是有一個陰險的計劃。

在百年爭霸的戰爭中,晉國是如何擊敗楚國的? 第2張

《左傳》記載,晉國荀罌指出:“許之盟而還師以敝楚:吾三分四軍,與諸侯之銳,以逆來者,於我未病,楚不能矣。猶愈於戰,暴骨以逞,不可以爭。大勞未艾。君子勞心,伍員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也就是說,先與鄭國結盟,之後撤兵回國,楚國必然會來攻打鄭國,讓楚軍疲憊一場,然後再將四軍(當時晉國擴充爲四軍八卿)分爲三份,聯合諸侯軍隊,輪番迎戰楚軍,讓楚軍愈發疲憊,而我軍還沒有疲憊,這纔是先王的克敵制勝之道。實際上,這就是實行分軍輪番疲楚,以達到調動楚軍疲於奔命的目的。

於是,晉國就以鄭國爲誘餌,不停地誘惑楚軍,以最小的代價讓楚國消耗巨大。果然,在晉悼公時代,“三駕而楚不敢與爭”,楚國最終不與晉國爭鄭了,而牆頭草鄭國感嘆晉國強於楚國,不得不完全倒向晉國一邊。拿下鄭國之後,晉國就有了一個戰略屏障與緩衝地,楚國想要攻打晉國,首先得攻打鄭國。

更陰險的戰略

三駕疲楚戰略,爲晉國贏得了戰略屏障,消耗了楚國一定實力,但並未讓楚國真正的傷筋動骨,於是晉國還積極實施了一個更陰險的戰略,進一步達到了疲楚目的,乃至讓楚國國力一落千丈,進入戰國之後再無春秋時的雄霸。

這個戰略的提出者申公巫臣不太出名,但他的紅顏知己很出名,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夏姬。據說,夏姬妖淫成性,與多位諸侯、大夫通姦,引出一連串的歷史事件。史載她三次成爲王后、先後七次嫁給別人爲夫人,共有九個男人因她而死,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楚國申公巫臣一見夏姬,就被她深深吸引,夏姬第九個男人去世之後,申公巫臣在護送她回孃家鄭國探親的路上,與夏姬成親了,於是兩人就逃到了晉國。對夏姬垂涎欲滴的楚國司馬子反勃然大怒,就將申公巫臣全家給殺了。巫臣知道這件事後,在給子反的信上說:“一定要使你疲於奔命而死!”

隨後,申公巫臣建議晉國聯合吳國,夾擊楚國,這一戰略深得晉國君臣之心。於是,晉景公給了巫臣三十輛戰車(約合兩千人),巫臣親自到吳國,教吳國人駕駛戰車,大幅度提高了吳國的軍事水平。不過,在晉景公時代,吳國對楚國影響不大,而且吳國比較傲嬌,對晉國不大理會,直到晉悼公時期(前573年—前558年在位),吳國國王才與晉國國王第一次見面會盟,晉吳雙方聯繫才愈加緊密。

由於楚國是吳國世仇,晉國將一根釘子埋在楚國背後,遏制楚國的發展,讓楚國分心抵擋吳國,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晉國壓力,因此晉楚爭霸戰爭的後期,楚國越來越少的主動挑起戰爭。到了春秋晚期,吳王闔閭時期,晉國這一戰略顯現出了巨大的威力,闔閭率領夫概、伍子胥、孫武等攻入楚國都城,大幅度削弱了楚國實力,自此之後楚國衰落。需要注意的是,在闔閭差點滅楚的這一年,先是晉楚爆發了晉破楚方城之戰,晉國率領中原18國諸侯聯軍,攻破楚國的楚方城(即楚長城),消耗與吸引了大量楚軍,然後纔有吳國破楚。

在百年爭霸的戰爭中,晉國是如何擊敗楚國的? 第3張

晉國扶持吳國疲憊楚國的戰略,可以說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吳國一舉攻克楚國都城,差點滅了楚國,最終楚國在秦國出兵幫助下才得以復國,但楚國也從此衰落。按說,楚國衰敗之後,晉國可以鬆一口氣,然而此時晉國的內部矛盾卻進一步加劇,國家大權已經完全被卿位家族掌握,卿位家族之間矛盾重重,內部危機即將爆發,三家分晉在即。

長達100多年的晉楚爭霸戰爭,不僅拖垮了楚國,也讓晉國走到了接近分裂的邊緣,兩國都不是最終獲勝者。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遠在西陲的秦國實力未損,由此奠定了統一中國的基礎。如果晉國與楚國實力猶存,最終統一中國的不太可能是秦國。

如今看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扶持朋友削弱敵人,這一戰略並無稀奇之處,但在當時卻很陰險、有創新,從史書上看是第一次有人這麼玩。雖然戰略老套,但後世英美卻屢試不爽,用得爐火純青,19世紀扶持德國對抗法國,扶持日本對抗俄羅斯,一戰後英美扶持德國制約法國,近些年扶持印度、日本等對付的目標不言而喻。說到底,這就是“不能保證絕對優勢時,首先不用費盡心思提高實力,而是給強敵製造敵人拖其後腿”,當一國難以維持霸權時,就越會實施這一戰略,晉國如此,英美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