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邦起兵時,爲什麼能得到擁護成爲沛公?

劉邦起兵時,爲什麼能得到擁護成爲沛公?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即漢高祖,漢朝開國皇帝。他在秦朝建立後出仕,曾任沛縣泗水亭長。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漢高祖劉邦,尚居鄉里之時,名爲劉季,在《史記》之中記載“季”乃是高祖的字。但是根據《三家注史記》中的記載,對於這個單字“季”仍存疑慮,極有可能是名。至於何種說法更可信,自在諸君,這裏權且稱高祖爲劉季,暫不做爭辯。

十里亭長走入絕境

在秦時,十里爲一亭,十亭爲一鄉。劉季乃是泗水亭長,是一個小小的官職,雖然地位不高,但是卻是一個古代的“公務員”,這樣的身份對劉季來說非常趁心,因爲他實在是不愛勞作,只是喜愛吃喝、交朋友。由於他本身也是一位“顏貌似龍,長頸而高鼻”的俊美男子,所以他對美色自然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且深愛之。

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史記》

劉邦起兵時,爲什麼能得到擁護成爲沛公?

總得來說,劉季是一個小官,長相不錯,家裏很窮,不從事生產,但又不能說不務正業,喜愛喝酒但不給錢,還好色,而且他一直到40多歲還是這樣,在當時的人看來,這輩子就這樣了 。然而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命運總是喜歡開這樣的玩笑,當你認定一個人一輩子“爛泥不扶上牆”的時候,轉折也就隨之而來了。

秦朝末年,官服四處徵召壯丁服徭役,劉季所在的沛縣自然也在其列,他們的任務是去酈山修建皇陵。劉季作爲泗水亭長,成爲了這次押送壯丁的負責人,不過這可不是什麼美差,如此遙遠的押送距離,又如此多的人數,想要完成押送任務難如登天,即便順利到達,恐怕也很難再有機會活着回來,所以,對於劉季來說,這一次的任務,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有朋友問,既然幾乎是必死的局面,不去行不行?行,全家連坐,一人逃跑,全家遭殃,劉季雖然不是務實的農家漢子,但是卻絕不是爲了保全自己而坑害家人的孬種。

事情的發展果然也沒有什麼轉折,劉季帶隊押送的壯丁,果然在路上傷亡慘重,即便到達了目的地恐怕也是個死。這些壯丁是都劉季的鄉親,劉季知道必死之後,索性也就把壯丁都遣散了,但是有一部分人覺得劉季這個人可靠,就跟着他混了,進了芒碭山,一起討生活。

高祖以亭長爲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史記》

劉邦起兵時,爲什麼能得到擁護成爲沛公? 第2張

絕處逢生

劉季的選擇,在秦國就是死路一條,沒有二條路可走的事情,他雖然藏在山裏,但是被剿滅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好巧不巧,這個時候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一呼百應,世道一下子亂了起來,對於劉季這種“毛賊”級別的小團體,也就不是朝廷的重要目標了。

天下羣雄紛紛響應陳勝吳廣,許多城市都高舉反秦大旗,一時間反秦之聲此起彼伏,殺縣令,反暴秦之勢迅速蔓延,自然也影響到了沛縣。最着急的人是誰呢?當然是沛縣縣令啊,他生怕自己哪天被沛縣的百姓們給宰了,成爲刀下亡魂,更害怕陳勝哪天就率兵打過來,拿他祭旗啊。但是,沛縣縣令畢竟在官海沉浮多年,他有自己的小心思,他想搖身一變成爲義軍,被義軍所殺,還不如自己起義投靠陳勝,自己做義軍。

沛縣的縣令把這樣的想法和蕭何說了,但是蕭何給否定了,他的理由是,你沛縣縣令爲秦朝官員多年,如今揭竿而起,不僅沒人跟隨,很可能還會被打死。蕭何此言非虛,一位秦朝縣令爲官多年,秦法又十分嚴厲,即便他是一個清官,那也難免手上沾了許多老百姓的血,恐怕難以保證每次都奉公執法,結仇在所難免。大秦在時自然無恙,但是秦朝一旦混亂,難免會有人對他起殺心。因爲此刻,殺縣令之人不僅不是罪無可赦,反而是爲民除害的大英雄。

原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劫衆,衆不敢不聽。——《史記》

所以,蕭何的一句勸,讓沛縣縣令猶豫了。他這一猶豫,咱們未來的蕭丞相趕緊把話接上,他說,如果縣令想起義,必須有一個能夠服衆的人,這個人必須是沛縣人,鄉里有威望,還得是一位狠角色,手下得有兵才行。沛縣縣令一聽,覺得有道理,但是這樣的人去哪裏找呢?平時確實不好找,但是此刻,蕭何卻一下就給縣令找到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劉季。

蕭何與曹參的心思

劉季平時雖然好色貪酒,但是爲人仗義,結交了不少人,賒賬喝酒不假,但是有錢的時候一定是數倍奉還,所以名聲在十里八村還是不錯的。近期又因爲仗義釋放了沛縣的壯丁,又在沛縣父老心中的印象分猛增,他不僅有威望,而且手下還有百餘號“亡命之徒”,可不就是蕭何口中所說的沛縣縣令所需之人嗎?沛縣縣令思考的時候,曹參也在邊上幫蕭何說話,縣令腦子一熱,就答應了下來,讓樊噲去叫劉季回來。

劉邦起兵時,爲什麼能得到擁護成爲沛公? 第3張

蕭何、曹參真的是爲沛縣縣令計議嗎?當然不是,這哥倆是劉季的上司,又與劉季交好。如果劉季能夠回來沛縣,帶着他的人掌控局面,蕭何、曹參才放心,跟着沛縣縣令混,遲早要被義軍給弄死了,所以,他們急着讓劉季回來,一方面是救下自己的好友劉季,爲他洗脫罪名,結束在山中亡命天涯的生活;另一方面,劉季回來後,他們二人就有了自己的勢力和靠山,即便有義軍到來,他們也能靠劉季在百姓中的威望保住性命,不至於被當做暴秦的官員稀裏糊塗的被弄死了。

樊噲自然願意叫劉季回來,這也是他的心願。但是沛縣縣令卻在劉季回來之前,反應了過來,想明白了蕭何與曹參爲何讓劉季回來,於是下令捉拿他們二人,同時緊守城門,不讓劉季進城。被樊噲請回來的劉季被擋在了門外,他也不攻城,只是下令向城中射箭,箭上有他的書信,給城中父老鄉親,大意是大夥快殺了縣令,開門與我一起起義,大家的家人還能得到保全。

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爲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史記》

於是,沛的父老鄉親殺了縣令,迎了劉季進城,算是報了之前劉季釋放沛壯丁的大恩大德,因爲那些壯丁,是很多人家的頂樑柱,沒了他們,家也就沒了,所以,對於劉季捨命釋放他們歸來,沛人一個個都是感恩戴德,最後擁立了劉季爲領導,按照陳勝“張楚”政權的稱謂,稱爲沛公。從此,劉季也開始了他的帝王之路,之後一路披荊斬棘,成爲開國皇帝。

成爲沛公不意外

但是有一點卻非常引人注意,劉季能夠回到沛,那是蕭何與曹參的功勞吧,而且這二人的官職也比劉季要高,縣令被殺之後,按理說這首領應該從蕭何與曹參中間選一個,最終爲何卻是曾爲小亭長的劉邦當了老大呢?

在史料之中的記載是,當時的蕭何與曹參是因爲膽子小,怕事情最終失敗,自己一家老小受到牽連,所以才推讓劉季做了老大。但是野哥認爲這不是真正原因,怕死所以不當老大,這樣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腳,因爲在秦末起義,當不當老大,如果失敗了都會死,下場都會很難看。所以,他們如果真的是怕死,那不應該只是不當老大,而是應該不跟着劉季起義,顯然他們沒有這樣做,而是死心塌地的跟着劉季幹,怕死只是他們的託詞而已。

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其家,儘讓劉季。——《史記》

蕭何和曹參雖然不是縣令,但同樣是秦吏,他們想做義軍的老大,同樣不會受到擁護。劉季雖然是亭長,但是他對當地的百姓有恩,同時他也有一批死心塌地跟隨自己的人。這纔是蕭何與曹參不爭老大的原因,他們根本做不了義軍老大。

劉邦起兵時,爲什麼能得到擁護成爲沛公? 第4張

帝王素質

除了這樣的原因之外,從後來劉季稱帝的歷程來看,劉季的人格魅力也是他能成爲老大重要因素。無論是周勃、陳平,還是蕭何、張良、韓信,他們一個個都有通天的本事,但是就是願意跟着劉季幹,而且劉季還是常年都被壓着打的狀態。其實,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劉季雖然在劉家老太公眼中不務正業,但是他確實有屬於他的人格魅力,他的魅力在哪裏呢?仗義、不貪財,這些固然重要,但不是他能做帝王的關鍵所在,他之所以能夠駕馭這麼多的高手在自己賬下聽令,很大一個原因是,劉季能夠知人善任。

漢太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運籌帷幄的張良,還有足智多謀的陳平,他們的主意是特別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們爲什麼跟着劉季呢?因爲劉季給他們機會,他們的很多主意看似天馬行空,但是劉季敢於嘗試,也願意爲他們冒險,這纔是劉季厲害的地方,他們即便去投奔項羽,也不會有什麼作爲。蕭何治國能人,也是因爲劉季的信任和善用;至於韓信,他雖然有統兵百萬的才能,但是誰願意把百萬兵給他統帥呢?恐怕天下也就只有劉季願意,也只有劉季纔敢吧。

所以,劉季能夠當老大,並非是偶然,是在風雲際會的秦末時期,有亂世之中的必然因素在裏面,那些跟着他的“大人物”,之所以不離開不是重情義,實在是在劉季這裏,他們才能全面發揮自己的專長,離開劉季之後,恐怕再難遇明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