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崇禎帝爲什麼要裁撤驛站?這一舉動帶來了什麼影響?

崇禎帝爲什麼要裁撤驛站?這一舉動帶來了什麼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由檢,即崇禎帝,明朝作爲全國同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爲悲壯的皇帝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爲悲壯的皇帝之一。

崇禎帝在位的十七年間,整個明王朝都陷入了不可逆轉的困局之中,外有起於白山黑水間的滿洲八旗,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軍。當權力的手柄從天啓皇帝的手中交到了崇禎手上的那一刻起,他便日夜操勞,試圖挽大明王朝於將傾。執政期間,他先後六次下罪己詔,將內政外交總覽於一身,但是終究沒能挽救頹勢。當後人回顧這個勤政的皇帝時,會發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是崇禎雖然勤勉,但是卻並不具有治理國家的才能,其在位十七年時間內,多次犯下彌天大錯,而這中間最爲嚴重的錯誤莫過於裁撤驛站,這個決定最終使得明王朝走向了不可挽回的覆滅。

驛站是中國歷史最爲古老的制度之一,在古代扮演着的,其職能是傳遞官府信件,併爲來回往返的官員提供食宿與馬匹的場所。我國曆史上的驛站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的時候。可以說驛站的存在,在信息不發達的時代,極大的便利了天子與地方的聯繫。但是,這個驛站制度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儼然已經變質腐敗。明朝官員大在辦差過程中,往往藉助於驛站制度的漏洞,榨取國家財富。曾經本爲了加強天子與地方聯繫的驛站,一時間成爲了官員們休閒的場所。

崇禎帝爲什麼要裁撤驛站?這一舉動帶來了什麼影響?

因此,明王朝每年要爲驛站支出大量的銀兩,可這只是杯水車薪,當明王朝的撥款無法維持驛站的時候,往往需要向驛站所在地的民衆攤派,這間接也加重了底層民衆的負擔。正是在明王朝內憂外患的背景下,裁撤驛站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似乎成爲了一個最好不過的決定。

歷史總是這樣,不經意的一個瞬間都會使整段歷史產生漣漪。崇禎朝有一個名叫毛羽健的言官,在入京當官之後,自己私自娶了個小妾,當自己的妻子得知消息後,通過驛站火速回到北京。因爲這個毛羽健本身就懼怕自己的老婆,所以在無奈之下只好將自己的小妾趕走。這個時候的毛羽健非但不怪自己,反而將這一切怪罪於驛站,於是便心生怨恨,有了裁撤驛站的想法。於是便與當時的兵部尚書共同向崇禎進諫,裁撤已經日益腐化的驛站,並且將省下的銀兩,轉用做遼東軍餉。在聽到這樣的想法後,厲行節儉的崇禎,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於是便下旨裁撤驛站。可是崇禎不知道,正是這個原因,直接導致了明王朝的滅亡。

崇禎帝爲什麼要裁撤驛站?這一舉動帶來了什麼影響? 第2張

雖然,裁撤驛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明王朝的財政危機,但是這樣“一刀切”的做法,必然會引發連鎖反應。當時崇禎下令裁撤驛站的時候,因爲裁撤速度非常快,導致許多以驛站爲生的底層民衆,一時間成爲了流民。在封建王朝的歷史上,流民的增多往往意味着局勢的不穩定。正是在這些失業的驛夫之中,走出了明王朝的掘墓人李自成。

歷史的細節就是這樣,一個決定往往能夠改變整段歷史的走向,當崇禎下令裁撤驛站的時候,他所想到的僅是能夠節省幾十萬兩銀子,他想不到那些因爲裁撤驛站,而流離失所的驛夫的命運,使得這些驛夫中走出的李自成,最終成爲了明王朝的掘墓人。公元1644年,驛夫出身的李自成,進入了當時明帝國的都城,而崇禎皇帝則默然走到了那顆煤山上的歪脖子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