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明朝小冰河時代究竟有多冷?

明朝小冰河時代究竟有多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小冰河時代究竟有多冷?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根據史料的記載,我國曆史上共經歷過四次小冰河時期,結合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的氣象史資料和歷代王朝興衰變遷歷程,我們就不難得到一個結果:每次進入小冰河時期,基本都會引發大規模的社會動盪。

比如第一次是殷商末到西周初期,第二次爲東漢末年到西晉初期,第三次爲唐末五代到北宋初期,而最後一次是明中後期到清中期。

所謂“小冰河時期”指的就是全球氣候進入一個固定寒冷的時期,由於最後一次出現於明清時代,因此學者也稱之爲“明清小冰期”。在這個過程中,最爲嚴重的基本是在明崇禎年間,當時的氣溫驟降並引發大量災害,這直接影響到了明王朝的“壽命”,

1、天翻地覆的變化

想必對於生活在四季如春今日的我們,很想知道小冰期的氣候到底是什麼樣的,到底有多麼的冷。這麼說吧,根據現有的史料記載來看,當時我國境內可以說是漫天飄雪,包括太湖、鄱陽湖、洞庭湖在內的主要湖泊基本都是冰封的狀態,至於“夏寒”、“夏霜雪”更是再正常不過了。

在《廣東通志》裏就有相關的描述,在大明正德元年,即公元1506年的冬天,當時的廣東瓊州府那是萬里雨雪不斷,到了正德四年冬天的時候,潮州境內的積雪厚度有數尺之厚。

大家必須要知道,古瓊州府就是現在的海南島,而萬里雨雪的萬州就是現在的海南省萬寧縣,而後面的潮州就是現在的廣東省潮安、潮陽縣一帶,這可是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可在明朝中後期,卻雨雪連綿不絕,寒冷程度可見一斑。

明朝小冰河時代究竟有多冷?

另一份史料《江南通志》中記載,大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499年和公元1502年,冬天寒冷到了祁陽江水、餘姚江水都全部凍結。

如果大家覺得這些還不夠的話,那就看看《明史》中的記載:“景泰四年(1453年)冬十一月戊辰至明年孟春,山東、河南、浙江、直隸、淮、徐大雪數尺,淮東之海冰四十餘里,人畜凍死萬計。五年(1454年)正月,江南諸府大雪連四旬,蘇、常凍餓死者無算。”

2、一件事雪上加霜

在這場持續了百餘年的小冰期中,最爲寒冷的一年是清代嘉慶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816年,因爲火山爆發加劇了氣候的變化。

在嘉慶二十年的4月,當時位於印尼巴哇島上坦博拉火山突然在沉睡數千年後爆發,指數高達7級,直接對當地的百姓和生態環境帶來了滅頂之災,火山灰一瞬間衝入地球平流層,對全球的氣候造成劇烈影響。

明朝小冰河時代究竟有多冷? 第2張

二、伴隨的次災害威力更猛

所以在開篇的時候就說,氣候災害直接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我們先來說一下旱災。在整個小冰期裏,旱災基本是“如影隨形”的狀態,比如在明崇禎年間,就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十年大旱,各種湖泊的乾涸就不用多說了,甚至黃河干流和支流也出現了斷流的跡象。

整個華北地區的降水量普遍比過去同期下降了11%到47%,有多達十餘個省份數十個地區,出現連續四年以上的旱情,旱情從早期出現在黃河流域某一點,很快蔓延到全國各地。

天下餓殍遍野,老百姓民不聊生,那該怎麼辦?只能被迫造反了,根據史料記載,從崇禎元年到崇禎八年,短短几年時間裏,中原大地上就前後出現了十三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參與人數三十餘萬。

2、突如其來的鼠疫

由於糧食絕產,草木無生,很多動物爲了生存就選擇和人類聚居在一起,時間長了就開始彼此影響,其中問題最大的就是老鼠,從明萬曆年間開始,就爆發了多次規模龐大的鼠疫,到崇禎年間進入“鼠疫頂峯”。

關於這場大劫難,在《明通鑑》中有這樣的一句話:“京師大疫,死者無算”。而另一部《崇禎實錄》中則寫着:“京師大疫,死亡日以萬計”。不管怎麼說吧,這場鼠疫是真的出現了,人們也真的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根據後世學者保守估計,這次大瘟疫造成陝、甘、晉、冀等多省共千萬人喪生,也接連摧毀了明軍的邊防,這也是後來李自成起義軍攻入京師一路上如入無人之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