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明朝的小冰河時期帶來了哪些影響?莊稼都無法生長

明朝的小冰河時期帶來了哪些影響?莊稼都無法生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明清小冰期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定都北京。從朱元璋建立西吳政權到明鄭臺灣被清軍攻佔明朝前後延續了319年。

明朝晚期,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從而,爆發了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而在清兵入關後,陸續擊敗了南明的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直到1662年,永曆皇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臺灣,奉明正朔的明鄭徹底覆滅了。

明朝滅亡還有一個很現實原因:連續天災導致無糧,尤其是關中一帶。而大家很自然的想法應是人口激增、農耕過度所導致,其實,最根本原因卻是:溫度劇降導致的大旱。

“冰期”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也就是所謂的“冰河時期”。可能感覺這是一個很遙遠的事情,沒啥影響,其實,冰川作用從未停止過,只不過是強弱的區別罷了。近幾百年來,就有過一次小規模的冰川推進活動,全球氣候都進入到了一個寒冷時期,在中國,這一現象則被稱爲“明清小冰期”。

明朝的小冰河時期帶來了哪些影響?莊稼都無法生長

這個小冰期大概開始於15世紀初(也有說開始於13——14世紀),結束於20世紀初,這期間,在18世紀中至19世紀中達到了頂點。中國歷史上的大旱,根據史料記載,在明之前,只有晉朝和南北朝時期發生過,這也是中國史上有名的混亂時期。

也許有人會認爲:天冷多穿些,不就完事了。人可以如此,那麼,莊稼呢?現在有大棚,有灌溉設施,而當時的農耕卻是真正的靠天吃飯。現在兩廣下個雪,大家都激動無比,而放在幾百年前,那卻是大災。宋代後期,廣東有凍災出現,最早的記錄是1245年的一場大雪:

十二月的臘初,番禺縣降大雪3日,積雪深度尺餘,這是南方從未有過之事。這一年,廣東其它地區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不過,在宋代,該地區的類似記錄,也不過就3條而已。但進入到了明清時期,這一現象就是常態了,太湖、鄱陽湖、洞庭湖結冰是常見的事。明代中葉,華中、華南無雪的記錄只有2次。那時的廣東地區,動輒就來場“厚尺許”的雪。直到1893年的“特大寒潮”過後,該地進入到了一個基本無雪的時代。

明朝的小冰河時期帶來了哪些影響?莊稼都無法生長 第2張

學術界一般認爲:1892-1893年的冬季,是這幾百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季,江南、南方各省都出現了極寒天氣。但是,就降雪的南界來分析,正德元年(1506年)的降雪,竟然來到了海南島的中部,可見,寒冷覆蓋的面積之廣。這種冰凍災害,首先傷害的就是農業、貧困之人,以及“候鳥”們。

當地人只能靠一些物理辦法來升溫,如:培土法,該法最早見於北魏《齊民要術》,通過燃燒柴草、秸稈、枯枝等,讓土壤疏鬆,溫度升高,用以保護果樹的根部。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現在較常見的方法,就是包裹法,這些在史書上都有記載,也是對當地禦寒經驗的一種歸納。

但是,這種方法只能管得了一時,不能攔住氣候對於農作物的影響。很多水果,如:荔枝、椰子、檳榔等種植,開始向南遷移,就連樹木的生長速度也由此受到了抑制。海南島瓊海的紅樹林,曾於1486年出現了生長的高峯期,之後,便呈現出了一個緩慢的趨勢。

應對這種極寒氣候,當時的政府並無有效的對策:一是經驗不足;二來是這種天氣異象,在當時傳統的認爲中,是爲“不吉”。

雖然,一些史料中均有對當時“實情”的記錄,但是,都是偏重於“記錄現象”,而就此引發的社會危害,卻沒有更多的文字記錄。可以推測,朝廷知道有災情,但是,並不清楚這災情程度的“深淺”。明清兩代,都可見“賑災”的史料,但是,只能解決一時,卻並不能有效化解根本矛盾。

也許會有人反駁,天災無法阻止。其實,前人已有在摸索出路了,豐圖義倉就給了後人很大的啓示。每個朝代都有類似的此舉,但是,政治清明的時候還好,管理透明,一旦朝政混亂,這反倒成了最容易出事的地方,故長期堅持的少,時立時廢。

明朝的小冰河時期帶來了哪些影響?莊稼都無法生長 第3張

當然,自然現象是無法阻止的,但是,“無爲”更會導致本已不安的社會就此走向動盪。一些學者將明清時期的小冰期分成了3個階段,其中一段就是萬曆二十八年(1600)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期間,發生了朝代更替,朝廷對於這些民間“鬧事”者只是鎮壓,其實,就是“一口飯”的問題。

可以說,在這3個階段之中,國家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社會動盪。明末,漢族人口一億二千萬,至清初社會安定時剩五千多萬人口銳減一大半,此賴美洲傳入的土豆、紅薯和玉米等抗旱高產作物以救命。可見,由社會經濟混亂帶來的巨大危害,但是,朝廷並未有足夠的認識和準備。

自然現象的異動,通過生態鏈的傳導,最終,影響了人類社會。雖然,這些都無法抗拒,但是,有充分的認識和必要的應對並非不能最大程度的化解。有人擔心歷史是否會再來一遍,然而,更需擔心的應該是我們有無做好準備。與其去猜測下一個未知的時間點,還不如腳踏實地設計更有效地應對舉措。

有備才無患,這個很淺顯的道理卻往往是“災到臨頭”纔會被人記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