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秦始皇在文化方面的政策是什麼?

秦始皇在文化方面的政策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始皇在文化方面的政策是什麼?秦始皇統一文字,推行小篆。此外還有人總結文字發展規律,提出“隸變”,製造出新字體,就是隸書,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殷商以降,文字逐漸普及。作爲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較一致。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器、陶文、帛書、簡書等民間文字,則存在着區域中的差異。這種狀況妨礙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影響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於是,秦統一中原後,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

小篆

李斯以戰國時候秦人通用的大篆爲基礎,吸取齊魯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筆畫簡省的優點,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稱爲“秦篆”,又稱“小篆”,作爲官方規範文字,同時廢除其他異體字。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前222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從秦朝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因爲其字體優美,頗有古風古韻,所以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爲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僞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僞技術出現。

秦始皇在文化方面的政策是什麼?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各國的漢字出現了簡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況。秦始皇滅六國後,下令以秦國的“小篆”作標準,統一全國文字。篆體,又稱爲“篆書”,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爲習慣上把“籀文”稱爲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

漢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削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認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

隸變

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關進雲陽的監獄,在坐牢的10年時間裏,他對當時字體的演變中已出現的一種變化(後世稱爲“隸變”),進行總結。此舉受到秦始皇的賞識,遂將他釋放,還提升爲御史,命其“定書”,制定出一種新字體,這便是“隸書”。隸書打破了古體漢字的傳統,奠定了楷書的基礎,提高了書寫效率。

隸變是漢字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它標誌着古漢字開始向現代漢字演變。有了隸變,纔有了今天的漢字。通過隸變,漢字由小篆變成了隸書。隸變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隸變後的漢字,與現在的漢字相似。

隸變是將小篆的直線和曲線,變成了順應毛筆筆鋒的點提橫豎撇捺折鉤,並將其佈置到書寫順手,且美觀的位置上。隸變是快速書寫的產物。

秦始皇下令統一和簡化文字,是對中國古代文字發展、演變做了一次總結,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