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朝歷代廢太子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歷朝歷代廢太子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朝歷代廢太子的結局都是怎樣的?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皇太子即皇儲,爲古代專制帝王法定接班人,通常被視作“副君”、“國本”、“天下之根本”或“天下之公器”。嚴格來講,古代中國的“權”與“貴”,有交集卻並非完全重合。單以權力而論,若非皇帝特別授權(如監國),皇太子個人幾乎與國家統治大權絕緣,屬於位高而權輕的一類。但畢竟太子離最高決策權與執行權僅一步之遙,這就註定其生活必將難以平靜。正如皇帝之廢立一樣,基於各種緣由,中國古代也會頻繁出現更易皇太子的政治風暴。大體來看,廢太子的人生境遇,可分爲幾類不同情況。

漢景帝長男劉榮爲中國進入帝制時代以後首位遭廢的皇太子。

歷朝歷代廢太子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劉榮爲景帝之慄姬所誕育,故按照當時喚名習俗,他又稱“慄太子”。景帝之姊館陶長公主劉嫖爲保證自身在景帝百年之後得以繼續風光顯耀,積極策劃一場在姑舅親之間的婚姻。劉嫖欲將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不料卻遭到慄姬的拒絕。劉嫖又轉而向景帝的另一妃子王美人提親,王美人之子劉徹(即後來的漢武帝)雖然此時尚年幼,母子二人卻皆贊同這門親事。自此,一股對慄姬母子的敵視之情在劉嫖心中漸漸醞釀。終於有一天,在劉嫖的唆使之下,做了四年皇太子的劉榮被廢,劉徹取而代之。劉榮改封臨江王,成爲一名普通的藩王。

劉榮爲王,意味着將來慄姬也無緣於皇太后之尊,她只能以王太后終老。失去聖寵與尊貴的慄姬難以承受這一大變故,不久即憂鬱而亡。劉榮本可以安穩地做個自在諸侯,卻不知避諱自己的前太子之特殊身份,在封地大肆擴建臨江王宮,甚至侵佔了他轄區域內的宗廟土地,這又導致了一場新的悲劇的發生。興建於全國各地的宗廟是祭祀先祖的場所,侵毀意味着叛逆無道。但事實上,劉榮不僅未敢有叛亂之心,更無叛亂之勢。

不料,劉榮之舉遭到告發,漢景帝召他回帝都長安問罪。在封地,劉榮口碑還算不錯,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當他即將登程時,竟“軸折車廢”。送別的百姓感覺這是凶兆,紛紛哭啼曰:“吾王不反矣!”以最樸素的感情表達對劉榮的同情與理解。抵都後,援例劉榮先至中尉處。“中尉”,即後來的執金吾,爲負責京城安全的高級禁衛武官,當時任職者名曰郅都。這個郅都是當時的一個狠角色,號曰“蒼鷹”。對這位昔日的皇儲,郅都極盡刻薄冷酷,竟先於景帝而問罪於劉榮。劉榮憂鬱恐懼,還沒等面見皇父,即自縊而死。

三國時期的孫吳,也曾經歷過廢太子之事。吳大帝孫權御宇期間,立太子凡三次。吳王孫權稱帝后,冊吳王太子孫登爲皇太子,這是孫權的第一位欽定繼承者。孫吳赤烏四年(241年),孫登不幸先於其父而病逝。次年,孫權又選立在世諸子中最長者孫和爲皇太子。全公主孫魯班一直與孫和及其生母王夫人不合,於是便與一直覬覦儲位的魯王孫霸勾結,幹起了聯合扳倒太子的隱蔽勾當。在孫吳朝廷中,已明顯分立爲太子黨與魯王黨兩派。據《殷基通語》所載,當時孫吳高層不論文臣還是武將,竟然都有派別之分。他們要麼支持太子,要麼追隨魯王。孫魯班利用孫權對她的寵愛與信任,不時挑撥離間,蓄意陷害太子母子。

晚年的孫權體弱多疾,故祭祀祖廟之責自然就由皇太子孫和代爲履行。孫和圓滿完成父親交給的祭祀任務以後,又順道應邀光顧了其太子妃張氏之叔父張休家。孰料,這卻成爲了孫魯班陷害孫和的緣由。按照《三國志·吳書·孫和傳》的說法,孫魯班一直派人監視太子的行蹤,發現“太子不在廟中”,便至孫權處告御狀,污衊太子欲謀反。孫魯班又繼續讒言:“王夫人見上寢疾,有喜色。”年老昏聵的孫權沒有調查便聽信了女兒的偏言,大怒。不久,王夫人憂懼而死。

孫權見二子相爭,甚爲擔憂,他曾對侍中孫峻講:兄弟之間關係不和睦,臣屬結黨組派,必將會步袁紹敗亡的後塵,並會遭到天下人的譏笑。如果鬥爭雙方中有一人得立,天下又怎麼能不亂?能夠認識到皇子奪嫡的致命危害性,說明孫權還算是清醒的,然而他的處理方式卻又暴露出了迂腐與昏庸。孫權並非單純去貶抑魯王孫霸,而是採取兩抑之。結果爭儲雙方兩敗俱傷,魯王被賜死,孫和也無辜被孫權廢黜了皇儲之位。孫權幼子孫亮卻成爲得利“漁翁”,繼任皇太子。

被廢后的孫和遷徙至故鄣。孫權去世之前,曾有召回孫和之意,卻遭全公主及大臣孫峻等人的阻撓而終未實現。太元二年(252年)年初,孫權冊封孫和爲南陽王,並遣之長沙就藩。同年,孫權駕崩,遺命以諸葛恪、孫峻等爲顧命大臣來輔佐新君。因諸葛恪爲廢太子孫和之妃舅,後遭孫峻陷害。孫峻“奪和璽綬,徙新都,又遣使者賜死”。孫和之妃張氏與丈夫恩愛甚篤,自殺身亡,隨夫而去。

孫和之子孫皓後來有幸被立爲吳君,孫皓追尊其父爲文皇帝,改葬明陵,算是告慰了孫和的在天亡靈。

隋唐時代的廢太子,也多有不得善終者。隋文帝楊堅立國後,以嫡長子楊勇爲儲。楊勇頗受父皇器重,楊堅直接給予楊勇參政之機會,規定除軍國重事由楊堅親自處理外,其他朝政庶務“皆令勇參決之”。起初楊堅自以爲五子皆爲獨孤皇后所誕育,奪嫡悲劇必不會發生於諸皇子間。可歷史偏偏愛捉弄人,楊氏諸子不僅有爭儲之實,而且可謂轟烈,並直接導致了隋帝國短命夭亡。

隋文帝朝的爭儲事件以太子楊勇和皇次子、晉王楊廣爲主角。楊勇行事直率,不拘小節,而楊廣則陰暗毒辣,矯揉造作。楊堅崇尚簡約,而楊勇生活奢靡;楊堅懼怕太子勢力過大,而楊勇竟接受百官冬至節叩拜;獨孤後反對男人濫情,而楊勇竟捨棄母親中意的太子妃而與其他女子花天酒地,凡此等等。而與太子隨性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作僞大師楊廣的一系列獨特“媚主術”。他不僅裝孝子,而且還假裝工作狂,把自己裝扮成父母眼中的“完美”皇子。

開皇二十年(600年),楊勇被廢爲庶人,楊廣終於如願以償,“騙”來了皇位繼承人的頭銜。據《隋書·楊勇傳》所載,楊勇被廢遭囚以後,認爲遭到廢黜並非由於自己本身的過錯,頻頻請求面見皇上,以當面申冤。然而卻遭到了皇太子楊廣的阻撓,因此不得聞奏。在楊廣的管制之下,楊勇有理無處講,有冤無處伸,只得“升樹大叫”。楊堅聽到後,在楊素的蠱惑之下,也認爲廢太子已經“情志昏亂”,精神受到鬼神的支配,已無可救藥。就這樣,直到四年以後楊廣在楊堅駕崩前夕非禮楊堅寵妃陳夫人,楊堅才認清楊廣的醜惡面目,但一切皆爲時已晚。

楊堅剛剛崩逝,楊廣以尊奉楊堅遺詔爲藉口,宣佈賜死廢太子楊勇。楊勇就這樣在沉寂了幾年以後被縊殺。

唐代諸廢太子的最終下場,彷彿就是楊勇悲劇的一次次複製。據權威統計,唐代未能最終承統的儲君多達12位,更不可思議的是,其中竟有10人遭遇被廢或被害。難怪隋唐史專家胡戟先生在論及古代皇位繼承問題時,將唐代皇儲羣體概說爲“命運多舛的唐代儲君”。

清康熙皇帝的齒序皇子共35位,其中僅有一位嫡子,即他與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共同誕育的皇次子胤礽(雍正皇帝即位後更名爲允礽)。作爲諸皇子中身份最爲高貴者,胤礽榮爲康熙朝皇太子三十多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皇族一衆巡行塞外時,在儲位已達33年之久的胤礽因接連失德,遭康熙所廢。返京後,胤礽被幽禁於鹹安宮。是爲康熙第一次廢儲。

此後,康熙諸庶子爲爭奪皇位繼承資格而展開明爭暗鬥,朝廷重臣亦多參與其中,政治氣氛極爲緊張。尤其是皇八子胤禩,人氣最旺,請求立其爲太子的呼聲最高。但在康熙眼裏,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黨羽相結”,根本不在他的擇儲範圍之內。在廢除胤礽時,他的一條罪名是謀害皇父。但胤礽去位以後,心情漸趨冷靜的康熙越來越不相信自己最爲心愛的皇子胤礽曾有弒君謀逆之心。此後康熙祕密召見廢太子,父子二人漸釋前嫌。據《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每“召見一次,胸中疏快一次”。在這種情形之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礽第二次被立爲儲。

皇儲問題大概是康熙偉大而輝煌的一生中的最大敗筆。復立的太子胤礽不知珍視這難得的贖罪之機,反而更加恃寵而驕,乖戾橫行,結黨營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第二次將胤礽廢黜。自此以後,終大清之世,皆不曾有預置儲君之行。

廢太子胤礽再次被囚於鹹安宮。然而他卻並不安分,居囚期間,他曾借醫生爲其福晉石氏探病,用礬水寫信與外界聯繫,結果被發覺。此後康熙對勸立儲君更加敏感,但凡有臣工上言建儲者,非貶即殺。康熙最終以祕密建儲的方式選立了皇四子胤禛。

胤禛即位爲雍正皇帝后,封胤礽子弘晰爲理郡王。胤礽剛剛暗自慶幸自己遇上了一位重情有義的好皇帝,不料第二年,雍正又匆匆下詔,命于山西祁縣鄭家莊修蓋房屋,將胤礽移至那裏居住。胤礽住處有皇帝特派的重兵把守,實際上,胤礽又遭到了四弟雍正的異地圈禁。胤礽離京一年之後即病逝,雍正諡其爲“理密親王”,並按相應等級下葬。

有意思的是,胤礽六世孫福錕在清末光緒朝曾官至體仁閣大學士,位居朝廷宰輔,算是廢太子胤礽家族在他落魄之後有幸接觸到最高權力的一位。不過,福錕之顯貴,顯然無法與乃祖昔日的榮耀相提並論。

清代史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闢有“東漢廢太子皆保全”之條,其中有言曰:“隋唐以後,太子被廢未有善終者,惟東漢則皆保全。”前面半句雖然說得有些絕對,但後半句卻道出了歷史的事實。東漢廢太子共有3位,分別爲劉強、劉慶、劉保,三人在遭廢后,命運與前面兩類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歷朝歷代廢太子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第2張

光武帝劉秀原立皇后爲郭聖通,郭後所生嫡子劉強自然被父皇冊爲儲君。後劉秀廢郭聖通,改立原配陰麗華爲後。子以母貴,東漢帝國的皇太子之位也隨着易後而發生了人選變更,陰麗華所生皇子劉莊由庶轉嫡併成爲新一任皇太子。

作爲廢太子,劉強並非因過而廢,因此劉秀及後來的明帝劉莊皆待之不薄。劉強受封東海王,劉秀因其“廢不以過”,還特許劉強定都於富庶之地魯國。劉強薨逝以後,明帝劉莊悲痛不已,並按照皇兄遺願薄葬之。劉強諡號曰“恭”,可見他遭廢后並未抱怨不公,也未曾對抗朝廷,而是安分謙恭,因此得以在藩王之位善終。作爲開國帝王之嫡子,劉強最終未能結緣皇帝寶座,卻能夠得以善終,也可謂欣慰之結局。與劉強相比,劉慶與劉保的去位,則與多起宮廷密謀密切相關。而這些密謀,都是涉及國家最高層的團結與穩定的大陰謀。

漢章帝以竇皇后無子,而冊立宋貴人之子劉慶爲皇太子。據《後漢書》記載,竇後嫉妒心特重,她“以(宋)貴人姊妹並幸,慶爲太子,心內惡之,與母比陽主謀陷宋氏”。竇皇后通過卑鄙的陰謀策劃,誣告並陷害太子母子,將東漢皇宮的氣氛搞得異常壓抑與緊張。在竇後的蠱惑之下,庸愚的漢章帝不分青紅皁白,竟偏信竇後之言,廢黜劉慶太子之位,並將宋貴人與其妹(小宋貴人)一併送入暴室。後宋氏姐妹選擇自殺來對抗竇後的飛揚跋扈。

此後,卑劣的竇後又將陷害目標轉向了同樣爲章帝誕育了皇子的樑貴人。竇後通過一系列陰謀詭計,將樑貴人之子劉肇收爲己子,並將樑貴人陷害致死。章帝之後,劉肇得以承統,是爲和帝。

劉慶失去太子位後,被章帝封爲清河王。章、和二帝對劉慶頗爲和善,極盡親情。而劉慶本人,也一直“小心恭孝”、“畏事慎法”,生怕招致殺身之禍。經過一系列宮廷變故,因緣際會,後來劉慶之子劉祜竟被推上了皇帝寶座,榮爲漢安帝。劉慶雖然失去承統之機,竟又意外成爲皇帝之父,可謂罕見。

清河王劉慶去世後,被其子追諡爲“孝德皇”,劉慶取得了低於“皇帝”卻高於“親王”的高貴位階。

與祖父劉慶命運相似,劉保是漢安帝朝遭到冤廢的皇太子。劉保丟掉太子頭銜後,改封濟陰王。漢安帝的崩逝使東漢帝國的統治權落入閻後及其家族之手。閻後以北鄉侯劉懿爲新君,是爲少帝。令閻後意想不到的是,她手中的傀儡皇帝劉懿在登位半年後就病亡了。於是,在外戚與宦官集團之間展開了一場政治鬥爭。鬥爭的結果是原廢太子劉保被宦官推舉爲帝,閻氏家族遭到致命重創後一蹶不振。劉保便是東漢歷史上的順帝。

劉保以廢太子而登上皇位,後世可與其比肩者,大概只有明憲宗朱見深(明代宗朱祁鈺登基後,廢侄立子,見深遭廢)了。可以說,劉保與朱見深堪爲中國古代最爲幸運的廢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