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張遼和徐晃打不過顏良,爲何卻想生擒與顏良齊名的文丑?

張遼和徐晃打不過顏良,爲何卻想生擒與顏良齊名的文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文丑與顏良齊名,張遼徐晃自知不是顏良對手,爲何還要出戰文丑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白馬之戰的時候,正是關羽武功達到巔峯時候。袁紹的手下大將顏良攻打曹操的時候,殺得曹軍將領無人敢當。直到關羽出馬,纔在千軍萬馬中斬了顏良,解了白馬之圍。但是當與顏良齊名的文丑出馬的時候,曹操問誰能擒文丑的時候,張遼和徐晃卻一起殺出,難道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武藝水平嗎?

一、死得委屈的文丑。

文丑是袁紹手下與顏良齊名的良將。在官渡之戰前,曹操陣營內部進行討論的時候,就專門提到過這兩個人。從此可見,這兩人的軍事能力,對曹操陣營的震懾。因此,在官渡之戰的序戰白馬之戰時,袁紹就迫不及待地把他們派上戰場,企圖給曹軍以沉重打擊。

可是,出乎袁紹意料之外的是,這兩員大將遭遇了曹操親自指揮的戰鬥。在曹操機動靈活的打擊下,顏良和文丑先後遭到慘敗,自己也戰死沙場。在《三國演義》中,將斬殺顏良、文丑的功勞,都記在了關羽的身上。

張遼和徐晃打不過顏良,爲何卻想生擒與顏良齊名的文丑?

顏良是在和曹軍將領進行交手後,被關羽襲殺的。顏良連續斬殺宋憲、魏續,又以二十合戰敗徐晃。曹軍將士盡皆心下慄然,不敢出戰。曹操在無奈之下,只得請關羽出馬。結果關羽到來之後,單槍匹馬直闖袁軍陣營,在衆目睽睽之下斬殺了顏良,袁軍因此大敗。

袁紹在得知顏良的敗亡後,再次派出了以文丑爲主將的軍隊,企圖向曹操尋求報復。可是,有勇無謀的文丑卻中了曹操的誘兵之計,遭到了曹軍的襲擊。不過文丑終究是袁紹手下的名將,在大軍潰敗的時候,文丑卻挺身獨戰,企圖挽回敗局。

在這個時候,曹操指着文丑問道,“文丑爲河北名將,誰可擒之?”張遼、徐晃飛馬齊出,去出戰文丑。結果這兩人自不量力,張遼被文丑用弓箭射中頭盔和戰馬的面頰,翻身落馬。徐晃則是和文丑廝殺,看到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撥馬而回。

就在這個時候,關羽帶了十幾名騎兵趕到了。文丑和關羽戰不三合,就心怯繞河而走。誰知道關羽的赤兔馬快,追上後在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曹操見關羽斬了文丑,指揮曹軍趁勢掩殺,再次打敗了袁軍。

其實,文丑的死有幾分委屈,因爲他的死是一件小概率事件。如果在袁軍潰敗的時候,他隨軍而走,不是挺身獨戰,曹軍自然找不到他的身影,更不要說殺他。如果文丑在迎戰曹軍的時候,不是位置過於突出,就不會出現他一人獨戰張遼、徐晃,以及關羽和他手下的十幾名騎兵,當然不會膽怯了。

如果文丑和關羽能夠拼力多打幾合,他的部下趕上來助戰,形勢當然會有所不同。可是,在關羽來戰文丑的時候,文丑恰恰處在獨自一人的狀態。以他一人之力對戰關羽和他的十幾個部下,當然力有未逮。再加上文丑不知道關羽的赤兔馬快,在撤退途中被關羽追上斬殺,真是死得太過於委屈了。

張遼和徐晃打不過顏良,爲何卻想生擒與顏良齊名的文丑? 第2張

二、張遼與徐晃出戰文丑的原因。

在這場戰鬥中,張遼和徐晃的行動讓大家側目。這兩人在與顏良的交鋒中,清楚地知道自己與顏良的差距。張遼和宋憲、魏續都是呂布的手下,他對兩人的武藝水平心知肚明。這兩人和顏良戰不三合就斬於馬下,張遼自問不是顏良的對手。而徐晃和顏良交手二十合就敗歸本陣,更是親自體驗了顏良的武藝。

文丑與顏良齊名,張遼和徐晃根本不是顏良的對手,那麼如果他們面對文丑,估計也凶多吉少。但是,當面對文丑時,這兩人怎麼就如此勇猛,敢於奮勇爭先了呢?其實,他們敢於去挑戰文丑,有着他們心中的盤算。

首先,是兩人發現了擊敗文丑的良機。張遼和徐晃都是大將之才,他們身爲曹操的五子良將,在戰場上的眼光十分敏銳。在出擊之前,他們就發現了這個良機,可以比較輕易地斬殺文丑。文丑作爲袁軍的主將,在千軍萬馬之中是很難擊殺他的。在關羽擊殺顏良之後,文丑不可能會再犯類似的錯誤,讓敵人輕易得手。

正是因爲在袁軍遭到襲擊的混亂之中,把文丑暴露了出來。文丑挺身獨戰,企圖以一己之力挽回敗局。可以說,這個瞬間是文丑最虛弱的時候。他的部下都在倉皇逃命,只有他一人奮勇向前。張遼和徐晃兩人馬上意識到,這是擊殺文丑的千載難逢的機會。因此,兩人爲了抓住這個良機,才奮勇殺出。

其次,是兩人企圖以多欺少。張遼和徐晃兩人一起殺出,不僅僅是因爲兩人的戰術眼光獨到,也體現出兩人的互助精神。關羽在曹營中,獨與張遼、徐晃兩人交好。張遼和徐晃的關係自然也不錯。因此,在這次出擊中,兩人一起出馬,心存着以多欺少的心思。

因爲,經過與顏良的較量,他們兩人都知道如果單打獨鬥,兩人都不會是文丑的對手。因此兩人其上,也許可以和文丑較量一番。因此在文丑箭射張遼的時候,徐晃纔會趕快大聲對張遼提醒,救了張遼一命。但是隨着張遼的落馬,徐晃也知道自己無法獨自擊敗文丑,所以在救出張遼後就撥馬而回了。

張遼和徐晃打不過顏良,爲何卻想生擒與顏良齊名的文丑? 第3張

第三,是兩人爭功的表現。在曹營之中,並不是僅僅只有張遼和徐晃兩人的戰術眼光敏銳。但是,當兩人出馬的時候,曹軍中並沒有人跟隨他們出擊。這是因爲,曹軍將領都知道自己的武藝,面對顏良尚且心下慄然,更不要說去冒險攻打文丑了。

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擊敗文丑,那麼文丑的部下緩過神來,就會跟隨文丑發動反擊。等到了那個時候,出擊文丑的行動就從冒險變成了送死。因此,曹軍的將領們認清了這個形勢,自然不會去輕易挑戰文丑了。

而張遼和徐晃與其他曹軍將領則不同,他們的出擊固然有冒險的成分在內,而更多的成分則是他們渴望立功的心情。因爲張遼和徐晃都是降將出身,他們都因爲能力得到曹操的賞識,因而接受了他們的投降。不過在曹營之中,曹操對於自己的部下采取的是唯纔是舉的方針,一個人的前途要靠自己的戰功來鋪平道路。

因此,張遼和徐晃急於想依靠戰功來證明自己的心情就可以理解了。面對擊殺袁軍主將文丑的巨大誘惑,他們拋棄了自己對雙方武藝水平的判斷,企圖依靠有利的良機,兩人協作以圖一逞。但是兩人的武藝實在比文丑相差太多,最終只能鎩羽而歸。不過,是金子終究還是會發光的。他們兩人在日後的戰爭中,終於憑藉自己出色的戰績,登上了五子良將的排行榜。

結語:

在與文丑的戰鬥中,隨着曹操的指令,張遼和徐晃一起出馬,去對戰文丑。在與顏良的照面中,他們都知道自己不是顏良的對手。一個不出戰,一個二十合就敗歸本陣。但是面對和顏良齊名的文丑,他們卻敢於挑戰,最終鎩羽而歸。

這是因爲他們發現這是擊殺文丑的千載難逢的機會,爲了建立不世之功,證明自己的能力,兩人才一起出馬,其他以多欺少打敗文丑。因爲他們都是降將,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但是,雖然兩人抓住了機會,可是武藝比起文丑來太差。最終,這個功勞還是落在了關羽身上。這說明,雖然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如果個人能力太低,有機會也難抓得住。因此,讓自己擁有真實的能力,纔是成功條件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