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推動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推動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俄國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曆史上一場重大的社會改革,農奴制改革法令頒佈於1861年。農奴制無情的剝削農民的權利給當時的俄國社會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嚴重製約着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這種野蠻落後的現象和歐美的美奴制一樣大量的勞動力被束縛在莊園導致了工業的落後。  

推動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56年3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召開莫斯科貴族會議,標誌着農奴制改革提上了國家日程,同時也說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857年1月,政府成立了由大貴族地主爲主的農民事務祕密委員會,強制性調整農民和地主的關係,標誌着農奴制改革綱領的初步制定。由於委員會的大部分成員都是地主,對改革並不熱心,所以改革綱領也沒有取得任何的成效。

1858年2月,在全國各地設立委員會,使農奴制問題的討論公開化,引起了全社會強大的反響。從此農民和地主開始了激烈的鬥爭。

1859年3月,成立了編纂委員會,對綱領重新編寫。1858年12月4日,確定新綱領,此綱領比上一個對保護農民上前進了一點。1858年1月28日,國務會議批准改革方案,於翌日亞歷山大二世簽名後生效。

廢除農奴制的法令,主要是爲了讓農民的勞動力更自由,但是法令的頒佈並沒有達到沙皇政府的預期效果,農民紛紛起義,短短的一年間就發生了幾千場暴動。但是不管怎麼樣,此次改革對俄國以後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原因

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發動一次大改革。這次改革將農奴制廢除,使得農奴成爲自由人,俄國也由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那麼,推動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原因是什麼? 

推動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第2張

  俄國農奴制改革

導致俄國下定決心改革的直接原因就是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這場戰役的失利加劇了國內經濟社會危機,將農奴制的弊端徹底暴露出來,層出不窮的社會矛盾的出現。因此,農奴制改革變得尤爲重要了。

當然這隻能算是一個導火索,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可能只是一場戰爭的失敗。其根本原因在於19世紀上半期的俄國,仍然是一個落後封建的農奴制國家,農奴的生活極其困苦,而且農奴們沒有人身自由和購買力,這直接導致了國內市場狹小,缺乏自由勞動力,對資本主義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推動改革也有外部因素。由於當時工業革命推動,工業資產階級的發展變得壯大,然而沙皇俄國卻依舊在強化農奴制。這導致階級矛盾變得尖銳,農奴起義不斷髮生。同時,在19世紀中期,啓蒙思想和資產階級思想逐漸深入人心,對封建思想的基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當時的俄國,在種種因素面前,危險與機遇並存。沙皇政府也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並通過改革來分配各階級的利益。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本着“若不棄小利,則大利難保”的觀念將施行已久的農奴制度徹底廢除。 

俄國農奴制改革意義

俄國農奴制改革意義之俄國是巨大的,農奴制改革是俄國近代歷史轉折點,轉變了俄國曆史發展方向,爲後來俄國資本主義發展,邁入資本主義強國系列奠定了基礎,俄國農奴制改革。 

推動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第3張

  俄國農奴制改革

我們分析俄國農奴制改革意義可以從兩個方面論述,首先其對於俄國的現實意義,俄國農奴制改革的推進,不僅發展了資本主義農業生產和手工生產,俄國糧食生產明顯提高,並且工廠擁有的自由勞動力足夠工業發展所需,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農民起義的次數有所降低。

由於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內物質比較充分,爲後來國家的國防安全和抵禦外國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提供了物質基礎。再者我們從階級層面來分析俄國農奴制改革意義,改革的本意不是真的 爲了解放農民,而是爲了維護貴族和地主的利益,是爲了維護沙皇的專制統治,並且促進了國內資本主義的萌芽和發展,是一場具有重要意義的資產階級改革。

我們可以從上面方面來對俄國農奴制改革的意義進行探討,雖然是一場不徹底的資產階級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爲今後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發展不良埋下了禍根,但是那種突破性質的改革措施,給俄國的民族命運帶來了巨大轉變,是一場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一次民族選擇,歷史證明其選擇是正確的! 

 俄國農奴制改革目的

任何改革都是爲了解決現實中存在問題而進行的,不論何種形式的改革,最終都是落實到社會現實中來,是爲了解決某個社會問題而展開的。俄國農奴制改革目的從表面上來,就是因爲國內地主對農民的剝削加重,農民奮起反抗,要求改變這種不公平的局面發動了上千次農民暴動,是爲了安撫農民的情緒,緩和社會的矛盾。  

推動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第4張

  俄國農奴制改革

這種認識確實是一種表面的膚淺的認識,亞歷山大二世自身也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在改革前就召集莫斯科的貴族,說明了改革的必然性,要求貴族能夠支持改革的進行,在貴族內部經過一系列激烈的討論和妥協之後,確定了俄國農奴制改革的措施辦法,並且在全國實行。

儘管初期效果良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社會的矛盾,維護社會的穩定,但是這種短視保留大量封建殘餘的政策改革,很快被識破了,重新激起了農民的不滿,因爲他們發現他們的生活狀況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這種自上而下的改革,一般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徹底的情況。

俄國農奴制改革目的是爲了化解當前的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防止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鞏固沙俄專制統治,側面保護地主的合法權益,同時在國力提升之後,增強自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這些都是改革帶來的紅利,並且最終也實現了,但是其國家深層次的矛盾還是未能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