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諸葛亮廢了李嚴後,爲何卻重用李嚴的兒子呢?

諸葛亮廢了李嚴後,爲何卻重用李嚴的兒子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嚴是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爲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臣。公元231年,蜀軍北伐時,李嚴押運糧草因爲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時日,爲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獲罪,最終被廢爲平民,遷徙到梓潼郡。同爲託孤大臣,李嚴爲何下場淒涼?諸葛亮將李嚴廢爲平民後,爲什麼繼續重用李嚴的兒子呢?

諸葛亮廢了李嚴後,爲何卻重用李嚴的兒子呢?

李嚴,後改名爲李平。字正方,南陽人。劉璋時爲成都縣令,劉備入蜀,李嚴於綿竹率軍投降,劉備拜他爲犍爲太守、興業將軍。李嚴辦事有才幹,諸葛亮稱讚他“部分如流,趨捨罔滯。”他先後轉戰有功,頗爲劉備所信任。

章武三年,劉備病危於永安宮,李嚴以尚書令與諸葛亮同受遺詔輔助少主劉禪。以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擁有統督東方軍政的權力,成爲權力僅次於諸葛亮的蜀漢大臣。接着,封侯、假節、加光祿勳。建興四年,又轉爲前將軍,八年遷驃騎將軍,這已是將軍的最高軍職了。

在此危難之際,李嚴作爲顧命大臣,理當與諸葛亮和衷共濟、同心同德,以扶持蜀漢的大業。可是他卻利慾薰心,耍兩面派,一心要謀奪更大的權力。他一面勸諸葛亮受九錫,進爵封王。九錫是權臣最重的禮儀,封王則是最高的爵位。兩者合在一起,便是權臣步上稱帝的階梯。

很明白,李嚴意欲把諸葛亮往爐火上烤,使他內外被孤立。諸葛亮知道他的用意,義正詞嚴地加以拒絕,並回答說:“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

另一方面,李嚴又利用時機,不顧一切地要抓權:劉禪初立時,諸葛亮欲北征,又命李嚴以中都護署府事,交託給他以督護成都後方的全部權力了。可是他仍嫌不足,用機打壓諸葛亮的威望。

五年春,諸葛亮出軍祁山,李嚴督運,運糧不繼。李嚴派他的僚屬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到軍前,召諸葛亮回軍。及回軍時,他又故作吃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又對後主說:諸葛亮退軍是策略,“軍僞退,欲以誘賊欲戰”。

兩面三刀,欲加諸葛亮不進軍的罪名,以矇蔽後主。故諸葛亮忍無可忍,決意上表後主,對他進行彈劾,公開了兩人之間的矛盾。

接着,諸葛亮與行中軍師車騎將軍都鄉侯臣劉淡、使持節前軍師徵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南鄭侯臣魏延,前將軍都亭侯臣袁綝,左將軍領荊州刺史高陽鄉侯臣吳壹,督前部右將軍玄鄉侯臣高翔,督後部後將軍安樂亭侯臣吳班,領長史綏軍將軍臣楊儀,督左部行中監軍揚武將軍臣鄧芝,行前監軍徵南將軍臣劉巴,行中護軍偏將軍巨費禕,行前護軍偏將軍漢成亭侯臣許允,行左護軍篤信中郎將臣丁鹹,行右護軍偏將軍臣劉敏,行護軍徵西將軍當陽亭侯臣姜維等諸文武臣僚聯名上書給後主,公開了李平的罪狀。劉禪在審覈上書後,免去李平一切職務、封賜,廢爲庶人,徙居梓潼郡。

諸葛亮在李嚴廢爲庶人後,希望他能改悔自新。對其兒子李豐仍加使用,以中郎參軍府事,後官至朱提太守。又作書給李豐說:“吾與君父子戮力以奬漢室,此神明所聞,非但人知之也。表都護典漢中,委君於東關者,不與人議也。謂至心感動,終始可保,何圖中乖耳!……今雖解任,形業失故,奴婢賓客百數十人,君以中郎參軍居府,方之氣類,猶爲上家。若都護思負一意,君與公琰推心從事者,否可復通,逝可復還也。”

可見諸葛亮秉公施法的用心。他罰不及家人,還希望李嚴能靜思己過,仍有可能恢復。及諸葛亮病死,李嚴聞訊,知道除了諸葛亮瞭解自己,其他大臣不會再啓用自己,補復做官已經無望了。不久,便激憤發病而死。

諸葛亮廢了李嚴後,爲何卻重用李嚴的兒子呢? 第2張

同爲劉備的託孤大臣,諸葛亮爲什麼容不下李嚴?

首先,諸葛亮之所以容不下李嚴,或者說必須廢掉李嚴,直接原因就是李嚴在押運糧草上推卸責任,甚至還想要誣陷自己,而根本原因則是諸葛亮意識到李嚴的野心越來越大了,也即李嚴已經威脅到蜀漢的北伐大業了。

一方面,就直接原因來說,公元231年春,諸葛亮出兵祁山,李嚴負責督運糧草。因爲當時正逢陰雨連綿,糧草運輸供應不上,按理來說,李嚴可以將實情告訴諸葛亮,不過,李嚴卻沒有這樣做,而是直接讓人傳話給諸葛亮,讓後者撤軍。

等到諸葛亮撤軍後,李嚴又故作驚訝,說:“軍糧充裕,怎麼又退軍呢!”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李嚴不僅想洗脫自己運送糧草的罪責,還想趁機誣陷諸葛亮延誤戰機。面對李嚴厚顏無恥的行爲,諸葛亮便將李嚴的前後書疏原本手跡遞上去。

在此基礎上,讓退軍的是李嚴,指責退軍的也是李嚴,這下子李嚴知道自己要遭殃了,只得叩頭認罪。但是,諸葛亮不會輕鬆放過李嚴了,在羣臣的支持下,諸葛亮上奏後主劉禪,將李嚴廢爲平民,遷徙到梓潼郡。

值得注意的是,諸葛亮對於李嚴的這個懲罰,可謂一步到位,如果只是將李嚴貶官的話,後者完全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但是,直接將其廢爲平民,意味着李嚴在蜀漢的仕途基本上走到盡頭。

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諸葛亮真的容不下李嚴這位託孤大臣,甚至可以說諸葛亮害怕李嚴繼續在背後搞什麼小動作,從而危害到匡扶漢室的事業。而這,自然要引出諸葛亮必須廢掉李嚴的根本原因了。

對於諸葛亮必須廢掉李嚴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於李嚴的野心越來越大了。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以李嚴爲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也即相對於丞相諸葛亮,李嚴掌握了一定的兵權。公元223,後主劉禪繼位後,李嚴被封爲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

公元226年,諸葛亮在漢中,準備發兵伐魏。彼時,漢中都督魏延已經被諸葛亮徵調到麾下,所以諸葛亮就想調李嚴率軍鎮守漢中,但李嚴想盡辦法推脫不去,這還不算,李嚴趁機獅子大開口,要求劃分五個郡作爲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

衆所周知,蜀漢因爲只有益州這一州之地,所以沒有像曹魏和東吳一樣存在多個州刺史或者州牧。但是,李嚴卻想要把蜀漢分爲兩個州,然後自己擔任巴州刺史,諸葛亮繼續擔任益州牧。

最後,進一步來說,作爲劉備的託孤大臣,李嚴希望獲得更大的實權,乃至於要和諸葛亮平起平坐。從這一點來看,李嚴更在乎的是個人利益,而不是蜀漢的整體利益。對於本就實力弱小的蜀漢,如果再分爲兩個州的話,勢必帶來資源上的分散,不利於集中資源來北伐中原。

因此,諸葛亮否定了李嚴的請求。此外,李嚴還曾勸諸葛亮應該受九錫,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這等於是要把諸葛亮推向火坑,而諸葛亮一旦真的進爵稱王,李嚴到時候一定號召蜀漢的文臣武將來彈劾他。

在此基礎上,諸葛亮一旦倒下,獲益的自然就是李嚴這位託孤大臣了。綜上,面對李嚴的步步緊逼,諸葛亮已經是忍無可忍了。換而言之,諸葛亮害怕李嚴會有更過分的行爲,乃至於危害到蜀漢的北伐事業。

基於此,在運送糧草這一事件上,諸葛亮聯合蜀漢大臣來彈劾李嚴,將其廢爲平民,目的就是徹底解決掉這一隱患。這說明不僅是諸葛亮容不下李嚴,上到後主劉禪,下到爲北伐中原奮力一戰的將士,都容不下李嚴了。

諸葛亮將李嚴廢爲平民後,爲什麼繼續重用李嚴的兒子呢?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公元231年,李嚴罷官流放之後,諸葛亮表李豐爲江州都督,並且,諸葛亮還以“若與蔣琬協力從事職務,必可開啓道路”一語以鼓勵。

在此之後,因爲史料記載的匱乏,只知道李豐官至蜀漢朱提太守,也即鎮守蜀漢的南中地區。而這,無疑體現出李豐繼續受到了諸葛亮和蜀漢的重用。在很多人看來,既然諸葛亮將李嚴廢爲平民,並且流放到偏遠之地,也即徹底和李嚴家族結怨之後,不應該繼續重用李嚴的家人了。

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諸葛亮卻繼續對李豐賦予重任。諸葛亮之所以這麼做,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方面,就李嚴來說,雖然犯了大錯,但是,李嚴的問題,顯然無需牽連到李嚴的家人。

公元231年,李嚴爲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獲罪,最終被廢爲平民,遷徙到梓潼郡。對於李嚴來說,犯得不是謀反等不赦之罪,因此,諸葛亮也只是將其廢爲平民,而不是趕盡殺絕。

在此基礎上,諸葛亮自然沒有必要廢黜李嚴的兒子李豐了。在此基礎上,考慮到李嚴對於蜀漢的功績,諸葛亮繼續重用了李豐。比如在劉備奪取益州之地後,李嚴就和諸葛亮、劉巴等人一起制定了《蜀科》。

在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回到蜀漢都城成都掌握大局,而李嚴則留下鎮守永安白帝城。也即在後主劉禪即位初期,李嚴和諸葛亮之間的通力配合,確實幫助蜀漢從夷陵之戰的失敗中恢復過來了。

在此背景下,諸葛亮之所以繼續重用李豐,顯然是對李嚴功績的肯定。另一方面,諸葛亮繼續重用李豐,顯然是在平衡蜀漢各個勢力之間的利益。對於劉備建立的蜀漢,分爲益州本土派、荊州派、東州派以及劉備的嫡系勢力等。

早在劉璋的父親劉焉進入益州時,爲彈壓益州地方勢力,組建了東州派,同時收編招募進入益州的南陽、三輔一帶流民,編練成數萬人的“東州兵”。

最後,對於出生於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的李嚴、李豐,正是東州派的核心人物。也即劉備之所以選擇東州派的李嚴和荊州派的諸葛亮作爲託孤大臣,目的就是壓制勢力最強的益州本地士族。

在此基礎上,雖然李嚴被廢爲平民,流放異鄉,但是,東州派顯然不可一日無主,於是,諸葛亮表李豐爲江州都督,也即讓李豐接替了李嚴的職位。

諸葛亮此舉,不僅讓李嚴沒有什麼怨言,更有助於獲得東州派的支持。正是因爲獲得了東州派、荊州派的支持,諸葛亮才能掌控蜀漢的大權,並且將蜀漢的主要人力、物力都投入到北伐曹魏的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