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既然劉備那麼信任諸葛亮,爲何又任命李嚴爲諸葛亮副手?

既然劉備那麼信任諸葛亮,爲何又任命李嚴爲諸葛亮副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劉備爲何在託孤時,讓李嚴統中外軍事,李嚴又爲何遭到被廢的下場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對三國曆史熟悉的朋友,都知道三國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的故事。這個故事被後人作爲君臣相知的典範。劉備在臨去世的時候,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能夠輔佐,你就輔佐。如果他的才能不足以擔負皇帝的責任,你就替代他做成都的主人。諸葛亮聽了之後,對劉備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心盡力地輔佐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於是劉備將劉禪託孤給諸葛亮,並且讓劉禪兄弟以對待父親的態度對待諸葛亮。

既然劉備那麼信任諸葛亮,爲何又任命李嚴爲諸葛亮副手?

我們看這段歷史,一般都被劉備和諸葛亮的舉動所感動。但是,我們一般不注意的是,在劉備的遺詔裏,託孤大臣並非僅僅諸葛亮一人,和諸葛亮一同接受遺詔輔佐劉禪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李嚴。在遺詔中,李嚴被任命爲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那麼,既然劉備那麼信任諸葛亮,他爲什麼又任命李嚴爲諸葛亮的副手,並且還統管軍權呢?

一、才能出衆的李嚴。

劉備任命李嚴做諸葛亮的副手,而且還主管軍事,當然是因爲李嚴的才能出衆。李嚴曾經在劉表、劉璋的手下任職,都獲得了擁有才幹的稱譽。在劉備奪取西川的時候,李嚴身爲成都令,他奉命率軍在綿竹阻擊劉備,可是李嚴卻不戰投降了劉備,劉備封李嚴爲裨將軍。在劉備奪取西川之後,李嚴又被劉備任命爲犍爲太守,興業將軍。

李嚴在地方任職的這一段時間裏,不但顯露了他的政治才能,也表現出他的軍事才能。他在平定馬秦、高勝的叛亂時,面對幾萬叛軍,李嚴僅僅率領幾千郡中的民兵就消滅了他們。在面對高定的侵犯,李嚴又親自率軍擊敗了他。從這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可以看到李嚴的軍事才能。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損失了大批的軍政人才,在撤回永安後,他在剩下的這些人員中,選中了李嚴。他召李嚴到永安宮,任命他爲尚書令。實際上當時劉備體弱多病,他是委任李嚴來承擔對抗東吳入侵的任務。李嚴也不負衆望,阻止了東吳的攻勢,保證了蜀漢東吳的安全。正是李嚴擁有出衆的軍事能力,劉備纔在遺詔中將軍權交給李嚴,讓他統中外軍事。同時爲了東線的安全,讓李嚴留鎮永安。

而且僅僅從軍事才能來說,諸葛亮長於治國理政,軍事方面是他比較欠缺的地方。劉備對諸葛亮的這個特點十分清楚,所以對他任用的時候,主要是用他的長處,在治國和外交上倚重於諸葛亮。在對外採取軍事行動的時候,劉備一般親自出馬,帶着龐統、法正、黃權這些謀士,而將諸葛亮留在後方,保證後方的穩定,前線的後勤供應。

在劉備去世時,他針對諸葛亮在軍事上的短板,特意任命李嚴來幫助他。如果發生軍事行動,李嚴在前線指揮作戰,諸葛亮坐鎮後方保證供給。這樣,蜀漢的形勢可能會好得多。

二、劉備對蜀漢政權的考慮。

劉備任命李嚴做諸葛亮的副手,主管軍事,不僅僅是對李嚴的軍事才幹的看重,這中間也有着有着劉備對蜀漢政權的通盤考慮。在這種任命中,充分體現出了劉備高超的政治手腕。

首先,從人事派別搭配上來說。在當時,諸葛亮作爲荊州派人士的領袖,在蜀漢政權中,自然要重用荊州派的人士。而李嚴和各個派別的關係,則比諸葛亮要好得多。李嚴的出身可以算是荊州人士,他在劉表的手下任職,直到曹操南下荊州的時候才投靠了劉璋。

既然劉備那麼信任諸葛亮,爲何又任命李嚴爲諸葛亮副手? 第2張

而李嚴在劉璋手下任職期間,和劉璋的部下關係很好。比如對於孟達這個劉璋的老部下,李嚴在拉攏他迴歸的事上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李嚴在給孟達的信件中就寫道,說自己和諸葛亮一起接受劉備的重託,由於責任重大,希望孟達能夠回來幫助自己,“思得良伴”。

我們可以想到,如果諸葛亮和李嚴能夠精誠合作,那麼以兩人的組合,就能夠團結住蜀漢的絕大多數的人員。益州本土的人員,有李嚴做代言人,也能夠對蜀漢政權更有認同感。有了益州本土派的全力支持,也不會出現後來的劉禪投降的悲劇發生。當時劉禪雖然還擁有一定的實力,可就是因爲以譙周爲首的本土派拒絕抵抗,才無可奈何地投降的。

第二點就是維持蜀漢的軍政平衡。雖然劉備在託孤的時候,口口聲聲說讓諸葛亮自取,可是作爲一世梟雄,怎麼可能會將自己奮鬥一生的成果拱手送人呢?任命李嚴掌管軍事就是劉備的一個預防措施。

諸葛亮被劉備委以重任,將所有的政事都交給諸葛亮處理,並讓劉禪稱諸葛亮爲相父。但是,這樣一來,諸葛亮的權力就過於集中了。雖然諸葛亮在託孤時承諾要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但是在君主眼中,這些諾言只是諾言。比如後來的司馬懿和曹睿關係密切,也接受託孤重任,依然篡奪了曹魏的政權。

因此,劉備對死後的蜀漢政權的權力進行了搭配。爲了以防萬一,劉備親自指定李嚴統中外軍事,並且留鎮永安。在防備東吳進攻的名義下,劉備將最後的精銳軍隊留給了李嚴。李嚴留鎮永安,脫離在成都之外,假如諸葛亮真的要成爲成都之主,那麼他就要面對李嚴的軍隊。而且李嚴的手下,都是對劉備忠心耿耿的軍隊,如果李嚴懷有二心,這些人也不會聽從李嚴的命令的。

這樣,留在成都的諸葛亮和留在永安的李嚴,就成爲了互相依存,又互相牽制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諸葛亮和李嚴都無法心存二心。這樣的安排,也體現了劉備的帝王心術。

三、李嚴失敗的原因。

但是,我們在歷史上可以看到,李嚴最後的下場很可悲。他被諸葛亮彈劾,結果被剝奪職務,廢爲平民,流放到梓潼郡安置。在諸葛亮死後,李嚴因爲見自己起復無望,也憤懣發病而死。那麼,文武全才的李嚴,劉備的託孤大臣,怎麼會落得如此的下場呢?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那個“統中外軍事”的任命上。李嚴在劉備去世的時候,掌握了劉備剩下的大部分精銳軍隊。他對內安撫百姓,對外抵抗東吳,當得上統內外軍事的名義。可是,諸葛亮回到成都後,形勢就一天天的發生了變化。

既然劉備那麼信任諸葛亮,爲何又任命李嚴爲諸葛亮副手? 第3張

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的時候,就派諸葛亮在成都開設軍營,訓練新軍。在諸葛亮的努力下,蜀漢又訓練出了十萬人馬。可是,諸葛亮對於這支人馬的軍權,卻死死抓在手中,不容他人染指。按理說,李嚴負責軍事,蜀漢所有的軍隊都應該歸他指揮。可是,實際上李嚴手中只有劉備指派給他的那些人馬。而蜀漢其他的軍隊,李嚴根本無權指揮。

再加上當時東吳和蜀漢的關係緩和,雙方再次結盟,李嚴在東線實際上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況。而諸葛亮以丞相之身,率領蜀軍南征蠻中,北伐曹魏。這一切,自然引起了本該指揮這些軍事行動的李嚴不滿。

不過諸葛亮根本就不理睬李嚴的態度,經過幾次北伐的失敗,他爲了集中力量,又將目光盯上了李嚴手下的那支軍隊身上。李嚴的手下的軍隊數量雖然比諸葛亮的軍隊數量少,但那是蜀軍的精華,戰鬥力是諸葛亮的軍隊不可比擬的。諸葛亮的這個舉動,更是引起了李嚴的反對,他和諸葛亮討價還價,就是不動。直到諸葛亮讓李嚴的兒子接管李嚴的權力,這才讓李嚴率領二萬精銳進入漢中。

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李嚴負責後勤運輸。在這場戰役中,由於遭遇了長時間的降雨氣候,運糧工作無法完成。李嚴將困難告訴諸葛亮,要求諸葛亮退兵。可是諸葛亮退兵之後,李嚴卻想推卸自己運糧不利的責任,說糧草充足,不明白諸葛亮爲何退兵,還向劉禪上表,說諸葛亮的假裝撤退,想以此誘敵交戰。當然,這一切都被手裏握着李嚴書信證據的諸葛亮拆穿。李嚴不得不認罪,落得個削職流放的下場。

我們看李嚴最後的遭遇,就感到這裏面大有文章。李嚴最後爲何要那麼害怕運糧不利的責任,按理說這是因爲天氣的原因,不可抵抗力造成的過失,與李嚴何干?李嚴的這番做作,反而給了諸葛亮制裁他的口實。這簡直讓旁人看了,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明,這一切都是因爲一件事,那就是軍權。李嚴要奪回遺詔中賦予他的統中外軍事的軍權,而諸葛亮不但不給,還要奪取李嚴手中的軍隊,將所有的軍權都集中在自己手中。在這場爭奪中,李嚴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敗下陣來。

其實,李嚴的下場是咎由自取。這一結果,劉備早在去世的時候就預見到了。因爲李嚴的軍事能力雖強,可是政治能力要比諸葛亮相差甚遠。如果李嚴到諸葛亮的手下任職,如果他不聽從諸葛亮的指揮,馬上就會被諸葛亮輕易除掉。

因此,劉備纔給李嚴重兵,並且讓他留鎮永安,不去成都。這實際上一方面是讓李嚴能夠保護蜀漢政權,一方面也是爲了保護李嚴自己。可是李嚴利令智昏,經不起諸葛亮的誘惑,忘記了劉備的囑託,率領軍隊來到漢中,成了諸葛亮的網中之魚。他自己被廢,他的二萬精銳也成爲了諸葛亮的囊中之物。幸虧諸葛亮沒有謀篡之心,如果蜀漢政權被顛覆,李嚴就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結語:

在劉備的白帝城託孤時,將蜀漢託付給了諸葛亮和李嚴二人。諸葛亮負責全部的政務,而軍權卻是交給了副手李嚴,任命他爲中都護,統中外軍事,留鎮永安。這樣的安排,充分體現了劉備的政治手腕。

他看重李嚴的軍事能力,讓他補充諸葛亮的弱項。並且利用李嚴的人脈,籠絡益州本土的人士,維持蜀漢各派別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在諸葛亮大權在握的情況下,讓李嚴率領一支重兵留鎮永安,脫離諸葛亮的控制之外,防止萬一的意外發生。可以說,李嚴身上承擔着蜀漢各方面的平衡重任。

可是,李嚴最後還是辜負了劉備的重託。他最終沒有能夠經受住利益和寂寞的考驗,忘記了劉備的囑託。他脫離了永安,將自己和手下的兩萬精銳投入了漢中。最終,他因爲推卸責任的罪名被削職爲民流放,他的那兩萬軍隊也被諸葛亮收編。他的這種下場,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