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伊西多爾·保羅維奇·那湯鬆歷史 伊西多爾·保羅維奇·那湯鬆歷史百科

伊西多爾·保羅維奇·那湯鬆歷史 伊西多爾·保羅維奇·那湯鬆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伊西多爾·保羅維奇·那湯鬆,蘇聯數學家,外文名俄語Исидор Павлович Натансон;生卒時間1906年2月8日-1964年7月3日,代表著作《實變函數論》和《函數構造論》。

伊西多爾·保羅維奇·那湯鬆歷史 伊西多爾·保羅維奇·那湯鬆歷史百科

生平

伊西多爾·保羅維奇·那湯鬆出生於瑞士蘇黎世。其父親名叫帕維爾·尼科拉耶維奇·那湯鬆(Павел Николаевич Натансон),母親叫薇拉·雅克列夫娜·帕帕珀特(Вера Яковлевна Раппапорт,是安-斯基(俄語:Ан-ский, Семён Акимович)的侄女)。“伊西多爾”(«Исидор»)一名源於古希臘語名字“Ἰσίδωρος”(Isídôros),意爲“(埃及神)伊西斯的禮物”(«дар Изиды»)。“保羅維奇”是他爸爸名字“帕維爾”的父姓形式。

1929年,他從列寧格勒大學(今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本科畢業,曾受教於菲赫金哥爾茨(俄語:Григория Фихтенгольца)。自1930年起,他同列歐尼多姆·康脫洛維切姆(Леонидом Канторовичем)、德米崔耶姆·法德耶維姆(Дмитрием Фаддеевым)等一同在列寧格勒工業建造研究所教書。自1934年起,他在聖彼得堡國立資訊科技機械與光學大學一教研室擔任小組領導。1935年不經論文答辯而直接被授予數學物理副博士學位,1937年經論文答辯獲得了全博士學位,1939年獲得了教授職稱。1943年,因蘇德戰亂而轉移到巴爾瑙爾並開始在列寧格勒建築工程學院工作。1957年,換到列寧格勒大學工作。自1960年起,擔任數學分析教研室主任(其導師菲赫金哥爾茨曾長期在該校擔任此職務)。

1964年去世後葬於紅色公墓(俄語:Красненьком кладбище)。他的兒子嘎拉德·伊西多洛維奇·那湯鬆(Гаральд Исидорович Натансон,1930年-2003年)也是一名數學教授。在撰寫《實變函數論》的過程中,其子嘎拉德·那湯鬆和菲赫金哥爾茨等都對書稿提出過有價值的建議。

主要作品

《實變函數論》(«Теория функций вещественной переменной»,專著,1941年4修訂)

《函數構造論》(«Конструктивная теория функций»,專著,共3卷,1949年)

《關於最大和最小的最簡單問題》(«Простейшие задачи на максимум и минимум»,科普讀物,1950年)

《無窮小之和》(«Суммирование бесконечно малых»,科普讀物,1953年)

《高等數學簡明教程》(«Краткий курс высшей математики»,教科書,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