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垓下之戰讀音 垓下之戰簡介

垓下之戰讀音 垓下之戰簡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垓下之戰,是公元前202年楚漢兩軍在垓下進行的一場決戰。

劉邦背約

公元前203年,陳平與張良力勸劉邦撕毀楚、漢鴻溝和約,“擊其暮歸”。張、陳二人認爲:“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此時不待更待何時,正是天亡項羽之際,劉邦正有此意,遂根據張良、陳平的建議,趁楚軍銳氣消磨殆盡的退兵路上之發起追擊。

垓下之戰讀音 垓下之戰簡介

陽夏之戰

不久,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漢軍擊敗楚軍取得陽夏(今河南太康),樊噲俘獲楚周將軍卒四千人。 彭越趁項羽向南撤退到夏陽之機,攻克昌邑旁二十多個城邑,繳獲穀物十多萬斛,用作漢王的軍糧。

劉邦趁項羽退軍之際率領漢軍發起追殲在陽夏大破項羽率領的楚軍,俘虜楚國大將周將軍,漢軍光俘虜就有五千楚軍。漢軍取得陽夏,項羽率領的楚撤退到固陵。

此時,劉邦另派劉賈南渡淮水包圍壽春,劉賈很快到達。劉邦與項羽在固陵對峙時,防止項羽南逃派劉賈在壽春招降周殷斷項羽向南逃後路。楚大司馬周殷叛變楚王,幫助劉賈攻下九江,迎接九江王黥布的軍隊。後來,周殷和黥布率軍

在垓下和劉邦會合,共同攻打項羽。

固陵之戰

劉邦率領漢軍追擊項羽到了固陵,項羽率領的楚軍爲了擺脫漢軍,發動反擊攻打劉邦。劉邦率領的漢軍一度受挫。劉邦在各路漢軍沒到的情況下,爲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選擇高壁深壘防守戰,爲接下來的反擊戰做準備。

不久,灌嬰、靳歙率領騎兵軍團從彭城往固陵而來。劉邦親自去固陵東邊頤鄉,與灌嬰率領的漢軍騎兵會合。

項羽得知灌嬰、靳歙等率領漢軍東來後爲防自己被包圍,項羽南退守至陳下,劉邦在灌嬰、靳歙率領精銳騎兵到來後,發動反攻。漢將宣曲侯丁義率領騎兵和汾陽侯靳強率漢軍爲先鋒,攻固陵楚軍,便擊破了楚大將鍾離眜的部隊,揭開了陳下之戰與垓下之戰勝利的序幕。

 陳下之戰

項羽向南逃跑到陳縣,劉邦與灌嬰在頤鄉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會合,劉邦率領漢軍主動出擊(有周勃、樊噲、灌嬰、靳歙、夏侯嬰、蠱逢、丁義、靳強、靈常等將領),在陳下(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斬殺楚軍十幾個大將。項羽在陳下大敗,陳公利幾投降,漢軍佔領陳縣。陳下之戰後,項羽敗局已定,韓信、彭越、英布等率軍前往垓下,與劉邦會合,一同包圍項羽。

大戰垓下

韓信、彭越、英布等會合劉邦後,漢軍參戰兵力已超過60萬人,十二月(前202年初,當時以十月爲歲首)在垓下將向江東(今江南撤)退的十萬楚軍層層包圍。漢軍以韓信親率三十萬人爲前軍,劉邦調度孔聚爲左翼,陳賀(費將軍)爲預備軍在韓信軍後待命,劉邦坐鎮中軍,周勃、柴武等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韓信親率前軍發動攻勢,初戰進攻受挫後退,在楚軍準備追擊時,劉邦即時調度漢軍左右兩翼迂迴夾擊楚軍,兩軍短兵相接陷入膠着,這時韓信率領前軍翻身再戰,楚軍在三面夾擊中被擊敗。由於項羽在圍困中被擊敗,後人將韓信的這一戰術稱爲“十面埋伏”。戰敗後,項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四面楚歌

楚軍在垓下之戰中受到決定性失利,然而仍然有着激烈的抵抗。劉邦乃設計令漢兵學唱江東楚國民謠,是夜,四面皆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爲漢已盡得楚地,乃士氣崩潰。項羽率八百騎乘夜向南突圍,渡過淮水後,身邊只剩百餘騎。

自刎烏江

漢軍至黎明時才發覺項羽脫逃,由漢將灌嬰率五千騎追殺。楚軍一度迷路,在東城(今安徽定遠縣南)被追上。幾度衝突後,項羽身邊僅剩26人,終於突圍到長江北岸的烏江。烏江亭長建議他前往江東,但項羽自覺起兵有八千江東子弟追隨,今日孤身而還,無顏見江東父老,不願過江。不久,漢軍數千騎追至,項羽令二十六騎下馬步戰,斃殺漢軍五百餘人後,乃揮劍自刎而亡。至此,劉邦獲得垓下之戰的勝利。

戰爭後續

項羽自刎烏江後,屍體被呂馬童等五位漢軍將領獲得。五將爭功,將屍體分成五塊,獻給劉邦邀功。劉邦將五將都封爲列侯。

垓下之戰後,劉邦繼續進攻楚地,派兵奪取吳郡,招降會稽等郡。同時,劉邦率領漢軍在潁川擊敗陳公利幾,楚地反抗勢力都逐步瓦解。到此,項羽控制的楚地,除了魯地繼續抵抗劉邦外,其他地區都向劉邦投降。

之後,漢軍滅掉項羽分封的臨江國、殺臨江王共尉,諸侯王中不再有勢力反抗劉邦。

魯地投降後,楚漢戰爭正式結束,劉邦取得了徹底勝利,建立漢朝。之後,劉邦以“魯公”之禮將項羽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