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遺民詩表現出的愛國思想是怎麼樣的?

遺民詩表現出的愛國思想是怎麼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遺民詩是特指宋元之際、明清之際這兩個時期的遺民詩歌。那麼遺民詩表現出的愛國思想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重要的遺民詩人,還有歸莊、杜浚、吳嘉紀、閻爾梅、錢澄之、屈大均、陳恭尹等。遺民詩的重要主題,是反映民族矛盾,表現愛國思想;閻爾梅、錢澄之、吳嘉紀又較多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和階級矛盾。在風格上,也各有特色。

以明臣而仕清的錢謙益和吳偉業,也是清初的兩個重要作家。他們的身份不同於遺民,而作品內容卻有相似之處。

錢謙益學問淵博,文章氣概恢宏,在黃、顧、王三家之前,已開始轉變晚明散文的格局,擴大其規模。其詩兼學唐、宋諸大家,入清後的作品,也好寫興亡之感,以自託“不忘故國”。

吳偉業的詩作,多寫明末清初的史事,其七言歌行,辭藻綿麗,感情惻愴,音節諧美,有很強的感染力。

遺民詩表現出的愛國思想是怎麼樣的?

易代後不仕新朝的“遺民”的詩作。在文學研究上,一般特指宋元之際、明清之際這兩個時期的遺民詩歌。此外,還有清代詩人卓爾堪選輯的《遺民詩》十六卷,亦作《明遺民詩》。

中國古代的遺民詩歌,以宋元之際、明清之際這兩個時期最爲突出,其特點有三:一是隊伍龐大,人數衆多。二是所面臨的易代政治狀況比較特殊,恰爲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在民族侵略和民族壓迫的歷史前提下,漢民族的愛國主義感情十分強烈。

三是藝術成就、審美價值特別高。其間尤以明清之際的遺民詩歌更爲突出,它不僅是前代詩歌的悲壯結束,更是新朝代詩歌的輝煌起點。

把清初明末遺民這一特定歷史時空出現的文人視爲一個詩人羣體進行整體觀照,從文學角度探討這一羣體的文化性格及其構成,勾勒出清初特定歷史情境中遺民詩人生存的社會文化環境、地域分佈狀況、生存方式、人生價值取向、人格結構特徵以及詩歌創作盛況,拓寬了清詩研究領域。

另外,遺民作爲一種歷史文化現象,雖是特定的歷史時空中的特殊產物,但正確闡述其思想、氣節、人格、志趣,亦有補於當前的精神文明建設。

魯迅先生在《花邊文學·讀書忌》中曾說:“明人小品,好的;語錄體也不壞,但我看《明季稗史》之類和明末遺民的作品卻實在還要好,現在也正到了標點、翻譯的時候了:給大家來清醒一下。”遺民詩歌的研究,正是從一個最主要的層面上對遺民人格進行剖析,其必有補於世道人心。

中國詩史流衍發展至明清,已積累了一份極爲厚實的詩學遺產。因此,與唐宋詩人相較而言,明清兩代詩人大都在復古與求變的詩學命題前徘徊,學習前人,甚至模仿前人的痕跡要明顯得多。

但明清易代之際卻不同,眼中流淚,心底流血,每位詩人筆下,尤其是遺民詩人筆下,隨感而發,真情流溢,學唐也罷,宗宋也好,均能各出機杼,自具面目,很難看出其模仿跡象。

由於地域、家庭、個性諸因素的影響,清初遺民詩人在審美趣味上千差萬別,但共同的時代苦難、相近的人生境遇與處世態度又使他們在審美選擇上有着基本一致的趨向。屈原、陶淵明、杜甫,以及以宋遺民詩人爲代表的宋詩,不僅在清初遺民詩人那裏得到基本一致的肯定,而且往往成爲他們效法的對象。

遺民詩表現出的愛國思想是怎麼樣的? 第2張

由人品而及詩品,從詩學精神到詩藝、詩風,浸染薰陶,沾溉良多。另外,在清初實學思潮的大背景下,遺民詩人大都能對前代詩學遺產進行理性反思,盲目崇古好古者少,辯正分析、批判繼承者多。因此,那種單一的詩學偏嗜被時代的、理性的、自覺的審美風尚所取代,專主一家一人者少,轉益多師、廣泛學習者多,形成多樣兼容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