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解密:吳王夫差爲何會寧舍國家也不捨霸主名頭?

解密:吳王夫差爲何會寧舍國家也不捨霸主名頭?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夫差十三年(前483年),吳王夫差準備召開“聯合國大會”了!這是登位霸主的必要程序。

像今天的聯合國大會一樣,也是需要召開小型預備會的,夫差召令已經表示歸附自己的魯國、衛國的君主在橐皋會盟,其議題據史載:還是商議伐齊大事。

剛與齊國簽訂了盟約,怎麼還要伐齊?這是障眼法!現在的夫差目標是現任霸主晉定公,不扳倒現任老大,吳國就永遠坐不上第一把交椅。

可以肯定:夫差是借伐齊向晉國示威,以伐齊爲藉口,要挾晉國重新會盟,以便推舉出下屆盟主――也就是霸主。

也可以肯定,這次北行,吳王夫差沒有準備動真格的,只帶了三萬甲兵,去年伐齊時可是集結了九郡十萬大軍的。

不過,三萬甲兵也不是小數目,須知,當年就是三萬吳軍出動,伐強楚、破楚都,把個強大的楚國打得國破城殘,滿地找牙!

聲言伐齊,就是爲了攜大軍北上,假如單是開會?還用得着帶三萬護衛?

由吳都到橐皋,均是水路,夫差曾掘邗溝以達沂(沂水,源頭爲今山東沂源縣)、濟(濟水,源出今河南濟源縣王屋山,其故道本過黃河而南,東流至山東,與黃河並行入海),但吳王屬“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會期之長几追“六方會談”;從夏開到秋,會址也逐步西移,《左傳》載:“夏,(魯)公會吳於橐皋”,“秋,衛侯會吳於鄖”,最後吳軍集結於晉國邊境,臨晉示威,準備與晉定公一爭高下,爭霸登頂之路,在此一舉!

夫差率軍出國與會,累年不歸,水順風順事也順之際,傳來驚報:後方老家被越國五千甲兵襲擊,太子友于始熊夷戰敗,越軍順江淮奔襲吳都,姑胥臺被焚,吳王的專用大船被掠!

不光如此,越將范蠡、泄庸率師屯海通江,北征吳軍後路被斷!

解密:吳王夫差爲何會寧舍國家也不捨霸主名頭?

吳王夫差大懼之後,召集諸侯、王孫,商議大軍進退,最後竟形成決議:索性不管老家吳國了,繼續進軍黃池,奪取霸主,爭霸大業重於一切!

要說這吳軍也是夠牛的!無後方飄零之軍,威風不減,軍紀依舊,據載:僅因爲在軍中談論吳都被破,夫差便宰了軍營中有關連的七人,並懸首示衆。

夫差還是按約定“會盟”晉國,趁夜全軍出動,逼近黃池晉軍,天未明即三軍列陣,雞鳴之時,距晉軍僅一里,而晉軍竟毫無覺察!夫差親擂金鼓,史載:“三軍譁吟,以振其旅,其聲動天徙地!”

晉軍主帥趙鞅聞聲登壘遙看:微光之中,吳軍文犀長盾,扁諸之劍,整列三大方陣,吳王中軍皆白衣素甲,望之若荼;左軍皆赤裳丹甲,望之若火。右軍皆烏輿黑甲,望之如墨。

三軍整肅,猶如一人,金鼓乍停,鴉雀無聲,晨風拂煦,唯聞旌旗獵獵;旭日半露,只見雪刃爍爍!

趙鞅大驚,堅壘不出,令大夫童褐赴吳陣詢問吳軍意圖:剛纔還是盟國,相約一同伐齊,怎麼一轉臉就刀兵相向呢?

吳王夫差親自答覆:“周室卑弱,孤王專來輔佐天子,能如願事君決在今日,不得如願,就把這條命扔在這兒了,馬上答覆!寡人列陣立等!”――潑皮風範,無賴作風!

你還別說,這招還就是管用,趙鞅還就是膽怯了,連忙許諾讓出老大之位,輔佐周室,就以你爲主吧。

趙鞅動員晉定公:“姬姓之中,吳爲先老,就讓他一回吧,不就是盟誓時誰先燒香嗎?總比打仗強呀?”

《左傳》哀公十三年載:“秋七月辛丑,盟,吳、晉爭先(爭歃血先後,先歃者爲長)吳乃先晉人”;《國語·吳語》載“吳公先歃”;《公羊傳》哀公十三年雲“吳主會”。――《史記》中所載晉國爲先,吳國次之,肯定有誤。

就此萬事大吉!夫差國家被侵,都城被破,太子被虜,國民被戮,但卻南方不亮北方亮,終於實現了稱霸大業,榮登霸主之位!

解密:吳王夫差爲何會寧舍國家也不捨霸主名頭? 第2張

吳王夫差大功告成,會盟之後,與晉定公告別,竟然又準備攻打宋國。太宰伯嚭真害怕了,連忙相勸:“僅僅打敗就可以了,不能長久居住此地。”

終於,吳王帶兵回國了,可是,由於國中沒有了太子,國內無人主事,夫差滯留國外長久不歸,軍兵都極爲疲憊,對越作戰實在沒有了本錢,不得已委屈的向越王送禮行賄,豐厚的禮物換來了同越國的暫時媾和。――現實中的歷史就是這樣喜歡作弄人,想來吳王送禮時心情肯定不爽!

這取得霸主名號的代價也實在太大了:此次被越乘虛入侵,國力大損。不久之後,黃鼠狼又單咬了病鴨子,吳國又逢天災,發生饑荒,夫差派人到越國求借糧食。但是,勾踐沒有昔日夫差大方,堅決不借!《呂氏春秋.長攻》載:“越王弗與”。

公元前478年,勾踐趁吳國又臨災荒之機,動員全國軍隊,大舉向吳國進攻,越軍把吳軍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此時的吳軍,已經彪悍不再。

公元前475年冬,越王勾踐又調集全國精兵大舉伐吳,在吳都郊外,再次把吳軍殺得大敗,越軍把吳國都城團團圍困,長達三年!

公元前473年十月,“吳師自潰”(《國語·越語下》),“士卒分散,城門不守”(《吳越春秋·夫差內傳》)。越軍輕易地就佔領了整個吳都。

夫差最後被越軍生擒,隨即自刎,伯噽被越王以貪賄、不忠罪名處死(《呂氏春秋.知化》)。

吳國至此正式滅亡,疆土也全爲越國吞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