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屈原是哪個國家的人 屈原爲何會被髮配流放

屈原是哪個國家的人 屈原爲何會被髮配流放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人。生於公元前339年,於公元前278年去世。名平,字原,出生在楚國丹陽,丹陽今天屬於湖北秭歸,屈原還是是屈暇的後人。  

屈原是哪個國家的人 屈原爲何會被髮配流放

戰國末期,秦國一家獨大,正逐漸吞併六國,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即將形成。當時的主要政治基調是合縱連橫,如果合縱成功,楚國將成爲王者,如果連橫成功,秦國就會傲視天下。

屈原是楚國的貴族,才華橫溢,口才極好,能夠輔佐君王治國萬邦,早期,楚懷王很寵信他,封他爲三閭大夫。受到重用的屈原很快就展現他傑出的政治才能,他不但積極輔佐楚懷王,同時在外交上還聯合齊國共同抵抗秦國。在他受到重任的期間,楚國曾出現過國富民強的局面,並震懾住了其他諸侯國。

然而,屈原的這一系列舉動卻觸動了楚國腐朽貴族的利益。他們嫉妒他,並在朝廷上排斥他,並且不斷地在朝廷上污衊屈原。由於這羣小人不斷地誣陷與誹謗,楚懷王逐漸起了疑心,對屈原失去信任,漸漸地冷落了他。張儀用計瓦解齊楚聯盟,屈原被流放,鬱郁不得志。後來,楚國被秦國吞併,屈原悲憤投江。

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是傑出的政治家,他的愛國之情值得我們學習。面對懷疑時,我們應該拿出自己的硬氣,塑造我們在別人心中的信任感。實在爲楚懷王惋惜,白白失去了這位忠誠的能臣。

屈原人物形象的圖片

屈原作爲一個成功的文學家,失敗的政治家存在於歷史洪流之中。一提到屈原,人們眼前浮現的多是一個眉頭緊鎖,滿臉憂容的沒落知識分子形象。如下面這幅圖,他站在山巔,若有所思。那鬱郁不得志的眼睛所望之處,處處是楚國的錦繡河山,可這河山還能錦繡多久?風掠起他的衣裳,吹動他的髮絲,卻吹不散他的愁思。  

屈原是哪個國家的人 屈原爲何會被髮配流放 第2張

屈原的文學造詣確實很深,他的愛國情懷也的確很高,可這滿腹才華卻不能讓他在官場遊刃有餘,這世間之事總是這般遺憾。

衆所周知,屈原投江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爲了不讓魚兒蠶食屈原的身體而將糉子剝去外皮投入江中。其實,這與屈原的一件事有關。屈原好食糯米,有一次廚房爲他做了糉子,他不知是何物,便連帶葦葉皮一起吃進了肚子,吃完他意猶未盡,對僕人說到,此物甚是美味,下次可替換成稍微柔軟的外皮。後來人們知道了屈原這件事情,所以在他投江自盡後,爲了緬懷他,人們將煮熟剝去外皮的糉子扔到江裏,希望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在另一個空間裏也可以享受到美食。

從中不難看出,屈原雖然在廟堂之上不能得志,在民間還是威望極高,世人對他有着毫不掩飾的推崇與欽佩。一枚小小的糉子包含了人們無盡的哀思。可以這樣說,屈原用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大衆。

屈原到底活了多少歲

有學者曾研究屈原的生辰應該在公元340年,雖然有些書籍收錄這個說法,但是這個結論未必正確。還有其它史學者提出了公元353,公元343等時間。屈原是世界上知名歷史人物,民間端午節習俗傳說就是因他而產生。他的生平細節都非常值得研究。  

屈原是哪個國家的人 屈原爲何會被髮配流放 第3張

屈原在《離騷》中敘述自己的生平事蹟,有一句詩句提到“庚寅以降”交代了自己的生日。庚寅以降的意思應該是指“寅年、寅月、寅日”出生,還有寫到“老將至”,說快要老了,但還沒到老。幾年後,屈原在投江自殺前所寫的《涉江》中的“年既老而不衰”。我們可以從老字的解釋下手,老字在古代註解裏有明確的指是七十歲稱老。有文獻可查。按此來推算,寫離騷時屈原並不年輕,但絕對沒有七十歲,到投江的時候應該是七十歲左右了。

我們再來看涉江中有提到的楚國被攻破的歷史事件。 屈原生前的詩歌裏沒有提到楚國割地的事,也沒有提到楚國被秦國滅亡的情節,只有提到秦國進犯,楚國逃跑遷都的事,以他悲憤愛國的情懷,如果他死前這些慘痛滅國事件發生,他肯定會寫詩詞傷懷,說明他是在楚國遷移都城不久就自殺了。所以之後的王國事件應該發生在屈原去世後。

公元前281年初春,秦兵進攻,楚國逃亡遷都;不久五月初五日屈原悲憤投江;過一年,楚國獻出封地,再過了四年,楚國國都被攻佔,楚滅亡。

屈原自殺的日期予以確定,是在前281年農曆五月初五日。他出生的那個“寅年、寅月、寅日”,便只能是前352年,農曆正月二十七日(庚寅)。這是根據歷史日曆星辰記載精密演算出來的。

屈原爲何會披髮行吟

屈原家世背景優渥,但是仕途不順,兩次被髮配流放,最後殉國投江而死。在此之前,屈原曾經披髮散步江邊,然而細細想來,他這一舉動卻也是對當時楚國朝政的不滿。  

屈原是哪個國家的人 屈原爲何會被髮配流放 第4張

在古時,只有少數地方的人會披髮。真正有文化發達的地方男子都是束髮戴冠,這也是當時的一種文明人的表現。《左傳》中都有記載,孔子的學生子路,在衛國內亂的時候,被人砍斷了固定帽子的纓,當即停下來,整理自己的帽子,最終命喪他人之手。這麼看來,古代文明人對自己的着裝打扮真實注意到一種極致的的程度了,即使在危及生命的關頭,竟然還在乎自己的帽子是不是戴得還端正。這份勇氣,真實讓在下佩服的五體投地。

再來說回我們的屈原,出身貴族又潔身自好,同時性子裏還有文人的那份氣節。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他都應該是一個相當注重自己儀表的一個人。但是他竟然做出披髮的舉動,可見他當時內心是多麼的絕望。

還有一說,屈原披髮的行爲是對當時楚國腐朽的朝廷權貴的一種輕蔑不滿與反抗。因爲那些權貴上朝時,紛紛都是束髮戴冠,一副人模狗樣的正經模樣。而真正心懷天下的自己卻被流放,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

其實,在我看來,屈原的這種結果也是他自找的,以他的條件完全可以混的更好,既能做自己也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他本性裏的那份“直”讓他容不得半點沙子,但也正是因爲這樣,他也才得以在歷史上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