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嚴聽到了諸葛亮的死訊之後,爲什麼會激憤而死?

李嚴聽到了諸葛亮的死訊之後,爲什麼會激憤而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李嚴被諸葛亮廢黜,可諸葛亮死後,李嚴爲何會一病不起,激憤而亡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時期,夷陵之戰後,蜀漢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劉備因此憂憤交加,病死在白帝城。在劉備病逝前,將劉禪託孤給了諸葛亮。並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不成材,你可以取代他當皇帝。諸葛亮因此對劉備感激涕零,一輩子爲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嚴聽到了諸葛亮的死訊之後,爲什麼會激憤而死?

一、李嚴被貶黜的經過。

不過,我們如果回過頭看那段歷史,就會發現,在劉備託孤的詔書上,還有着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嚴。當時劉備託孤是以諸葛亮爲正,李嚴爲副,任命李嚴爲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可是,我們在看諸葛亮的時代,會發現李嚴並沒有如同劉備期望的那樣,在軍事上有所建樹,反而無聲無息,最後糊里糊塗地被諸葛亮貶逐了。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李嚴的貶逐是因爲他陷害諸葛亮所導致的。在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時,李嚴在漢中負責諸葛亮大軍的後勤問題。可是因爲霖雨連綿,給李嚴的糧草運輸造成了巨大的困難。無奈之下,李嚴只得向諸葛亮說明情況,請求諸葛亮退兵。

但是,在諸葛亮退兵回漢中後,李嚴卻辦了件十分愚蠢的事情。他佯裝自己不知道諸葛亮爲何撤軍,說軍糧充足。他一方面想擺脫自己後勤方面的責任,還想向外人表明諸葛亮是因爲沒有能力,無法戰勝敵人而撤退的。同時,他向劉禪上表,說諸葛亮是假裝撤退,想要引誘固守的敵人出擊,與敵交戰而做的佯動。可是,李嚴所做的這些小動作,讓他自食其果。

他的這些小動作,無非就一個目的,那就是擺脫自己在後勤方面的責任,同時,想將撤兵的責任推到諸葛亮身上去。這件事從小處看,是李嚴爲了自己的臉面,不想承擔責任。從大處來講,是李嚴對諸葛亮的權威發出的挑戰。如果諸葛亮默認了這一切,吃下這個啞巴虧,後面將要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會嚴重危害諸葛亮建立的蜀漢的政治平衡。

可是在政治上,李嚴根本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他的這些小動作,根本就瞞不過諸葛亮的眼睛。由於李嚴的作爲過於惡劣,他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就對諸葛亮進行發難,自然遭到了諸葛亮理直氣壯的反擊。在諸葛亮的人證、物證之下,李嚴不得不低頭認罪。諸葛亮聯合蜀軍中包括魏延在內的所有將領,一起聯名上書向劉禪揭發李嚴的罪行。在這種情況下,劉禪也只得將李嚴免官流放。

二、李嚴被貶黜的原因。

大家看到這段歷史,感覺諸葛亮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了。李嚴只不過是爲了個面子問題,想向諸葛亮推卸責任,諸葛亮就如此的對他進行嚴厲的懲罰。不過,如果是有一定官場經驗的人,就知道這背後代表了什麼。李嚴所作所爲中的漏洞就是沒有得到劉禪的支持,如果劉禪認同李嚴的意見,站在李嚴的一邊,那麼諸葛亮將面臨政治上的災難。

李嚴聽到了諸葛亮的死訊之後,爲什麼會激憤而死? 第2張

可是,李嚴根本就沒有想到的是,諸葛亮早就將劉禪控制得死死的。我們看《出師表》就知道,諸葛亮定下的規矩是“宮中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而且,劉禪身邊的文武羣臣,尤其是宿衛軍將領都是諸葛亮的親信。在魏延事件中,蔣琬就率領宿衛軍前去鎮壓魏延。在這種情況下,劉禪根本就無法反對諸葛亮的意見,只能按照諸葛亮的要求辦事。如果劉禪是自由之身,和李嚴聯手,那麼局面就會有所不同。可是李嚴高估了劉禪的處境,造成了政治上的失策。

那麼,李嚴爲何與諸葛亮,兩人之間的矛盾達到如此難以調和的地步呢?說穿了,就是李嚴觸碰了諸葛亮的逆鱗,蜀漢的軍權。諸葛亮在執政之後,就始終將軍權死死抓在手中。不管任何人,都不得對軍權有絲毫的覬覦。這是諸葛亮的地位所必須擁有的權力,否則諸葛亮的處境將會岌岌可危。

如果我們找一個實際的例子,那就是諸葛亮的親侄子諸葛恪。諸葛恪在東吳權傾朝野,可是由於對軍隊控制不嚴,結果在一夜之間就被滅了族。血淋淋的教訓就在眼前,諸葛亮怎麼能不時時小心呢?說到底,諸葛亮自身還是一個權臣,這些都是由於環境不得已造成的。由於對於軍權的重視,即便是諸葛亮死了,除了諸葛亮定下的繼承人,其他想要得到軍權的魏延、楊儀之流,只有一死。而李嚴由於擁有劉備給予的“統中外軍事”的職權,他和諸葛亮在軍權上的衝突是必然要爆發的。

諸葛亮對於李嚴,採取了巧妙的政治手段,使得李嚴雖然心中不滿,可以有苦難言。諸葛亮利用劉備遺詔中,李嚴留鎮永安的旨意,將永安的兩三萬兵力留給李嚴。諸葛亮自己則另起爐竈,編練新軍,並將新軍歸於自己掌握。這就將蜀漢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諸葛亮率領這支新軍南征北戰,樹立了自己的權威,也建立了自己的勢力。

而相應的李嚴,則一直閒置在永安。當年劉備讓他留鎮永安,主要是讓他防備東吳的進攻。可蜀漢和東吳結盟後,李嚴就成爲了無所事事之人。可是,諸葛亮的北伐是由他自己親自指揮的,根本就不讓李嚴插手,更不要說什麼“統中外軍事”了。長久以往,李嚴怎麼會不對諸葛亮產生怨懟的情緒呢?

在多次北伐失利後,諸葛亮把目光又注視到了李嚴身上。不過,諸葛亮不是相中了李嚴的才幹,而是看中了他手中的那支精銳軍隊。李嚴的那支軍隊,是劉備留下的最精銳的“白毦兵”,諸葛亮想要將它也納入自己的麾下,這當然引起了李嚴的反對。

可是,在諸葛亮給了李嚴父子一定的妥協後,李嚴經不住諸葛亮的軟硬兼施,來到漢中,交出了自己的軍隊。從此,李嚴就徹底走向了深淵。在政治上遠不是諸葛亮對手的李嚴,已經走入了絕境。可以說,李嚴被貶逐是他的咎由自取,如果他不是利令智昏,接受了諸葛亮的條件,是不會走到這一步的。

三、李嚴之死的真相。

在史書上,對李嚴的死記載是因爲李嚴聽到了諸葛亮的死訊,激憤而死的。按理說,李嚴在得知自己的政敵諸葛亮死去,應該高興纔對,可是他爲何會聽到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因爲激憤而生病而死呢?

李嚴聽到了諸葛亮的死訊之後,爲什麼會激憤而死? 第3張

史書中的解釋,是李嚴在被貶黜後,還希望諸葛亮能夠起用自己。當得知諸葛亮的死訊後,知道自己起復無望了,因爲失望而死去了。如果單單看這個理由,似乎也有成立的理由。這是因爲李嚴的才能在蜀漢還是比較出衆的,諸葛亮平日裏日理萬機,身體狀況也不好。在困難的情況下,還要親自率軍北伐。在適當的時機,諸葛亮再次起用李嚴,利用他的才能,將功折罪,這也是可能的。

但是,如今諸葛亮已死,繼任的蔣琬無論是從才幹、資歷、威望上,都不是李嚴的對手。他是根本不會起用一個處處比自己強的人的。所以說,李嚴從此再也沒有起復的機會,只能終老邊荒了。在這種情況下,多次遭受打擊,心情鬱悶的李嚴,生病而死也就是人之常情了。

不過,我們再仔細看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這個理由是根本站不住腳的。諸葛亮以法家治國,他何曾起復過誰?因此,李嚴想要得到諸葛亮的起復,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所以說,李嚴之死,有很大可能不是因爲諸葛亮。

依我的看法,李嚴的死,不僅僅是因爲諸葛亮,更多的還是因爲魏延的死。我們可以看到,李嚴被諸葛亮羅織的一堆罪名,其實歸根到底就是一樣,那就是和諸葛亮爭權,尤其是軍權。可是,李嚴爭權爭的是他託孤應有的權力,也無可厚非。諸葛亮不但不給他權力,還廢黜了他,這純粹是赤裸裸的政治鬥爭。

在政治鬥爭失敗後,幻想對方會開恩原諒自己,我估計李嚴對諸葛亮不會有這種幻想。當年劉備在白帝城生病,漢嘉太守黃元就因爲被諸葛亮平日裏看不順眼,嚇得起兵造反被殺。李嚴怎麼可能會幻想諸葛亮會起復自己。

李嚴實際上是劉備的忠臣,他是以劉氏爲主公的,而不是諸葛亮。他在和諸葛亮的鬥爭中,始終站在劉家的立場上。可惜劉禪被諸葛亮長期控制,讓他的圖謀沒能成功。李嚴寄希望的是,在諸葛亮死後,劉禪能夠親政,那麼自己有可能被劉禪起用。這一切,唯有魏延得到兵權纔有可能。

可是,當諸葛亮的死訊傳來時,一同傳來的還有魏延被誣陷造反被殺的消息。這樣,諸葛亮將權力傳給蔣琬,他建立的幕府制度又繼續延續下去。劉禪還接着當他的擺設,李嚴這些劉家的忠臣還需要繼續熬下去,等待時機。李嚴年事已高,他已經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於是在極度失望下,一病不起了。他的激憤不是因爲諸葛亮的死,而是魏延的死。

結語:

李嚴是劉備的忠臣,他有感於劉備的知遇之恩,對蜀漢政權盡心盡責。在他的守衛下,蜀漢東部防線固若金湯。可是,就是這樣一位才能出衆的人,卻和諸葛亮鬧起了紛爭。最後,由於陷害諸葛亮,被流放邊荒,這是蜀漢的悲劇。

李嚴和諸葛亮的紛爭,歸根結底還是權力之爭。作爲劉家的忠臣,李嚴企圖削減諸葛亮的權力,歸政於劉禪。可是作爲權臣的諸葛亮,有着諸葛恪的前車之鑑,是不敢走這條路的。雙方鬥爭的結果,政治經驗不足的李嚴遭到了失敗。

李嚴唯一的希望,就是諸葛亮死後,同爲劉家忠臣的魏延能夠拿回權力,擁立劉禪歸政。這樣,劉禪還會起用李嚴。可是,當魏延也被諸葛亮的黨羽除掉,諸葛亮的幕府制度,在蔣琬的手中延續下去的時候,李嚴的希望徹底破滅了。他在憂憤之中,一病不起。雖然多年後,費禕被刺殺,劉禪終於拿回了政權,可這時李嚴已經早去世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