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展子虔遊春圖 展子虔踏雪圖

展子虔遊春圖 展子虔踏雪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展子虔(約545年-618年),隋代繪畫大師。

人物簡介

展子虔是有畫跡可考的隋朝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據着重要位置。擅畫佛道、人物、鞍馬、車輿、宮苑、樓閣、翎毛、歷史故事,尤長於山水。人物描法細緻,以色景染面部;畫馬入神,立馬有足勢,臥馬則腹有騰驤起躍之勢。寫山水遠近,有咫尺千里之勢,被稱爲“唐畫之祖”。

作品《遊春圖》是中國山水畫中獨具風格的畫體,中國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畫。

展子虔遊春圖 展子虔踏雪圖

  展子虔

人物生平

年少刻苦

展子虔生於公元545年,正值東魏末期,恰逢東西兩魏

展子虔像“玉壁之戰”。他從出生起就伴隨着戰爭環境,高氏篡魏、北周滅齊,你方唱罷我登場,政權更迭頻繁。展子虔的童年和少年時光在亂世之中度過。童年的展子虔表現出了繪畫的天賦,手持樹枝能在土地上將花鳥魚蟲描繪的惟妙惟肖。在父母的支持下,展子虔開始拜師學藝,走上了繪畫之路。

展子虔遊春圖 展子虔踏雪圖 第2張

  展子虔作品

入朝作畫

經歷東魏、北齊、北周的亂世之後,展子虔在進入隋朝之時一心只想過安定生活。但是剛剛取得天下不久的隋朝皇帝知道了展子虔的才華,命人將展子虔請入朝中,封爲朝散大夫。隨後展子虔憑藉過人的學識和一心爲民的優秀品格,又晉升爲帳內都督,一直到晚年告老還鄉。

展子虔身爲文官,公務較爲閒暇,這爲他的繪畫創作提供了有

展子虔《遊春圖》利條件。由於他生性耿直,在官場中很不得地,朋友也不多。他卻十分泰然,潛心作畫。他在爲官之餘研習書畫,生活簡樸,不斷探索新的繪畫技法,在山水畫的研究上成就顯著,創立了“青綠山水”的繪畫形式。從已知的山水畫跡來看,青綠山水的鼻祖當推展子虔。他是繪畫史上承上啓下的畫家,所處地位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晚年傳奇

展子虔在晚年時期辭去官職,迴歸故里渤海郡,以畫爲業,寄情於書畫之中,直至終老。就是這樣一位成就突出、影響唐代繪畫發展的畫家,歷史文獻卻很少有關他生平的記載。根據唐代畫史文獻的粗略記載,展子虔被隋文帝所詔時來自黃河下游以北地區,後來又有“渤海人”之說,故展子虔之故里應爲隋代之渤海郡(郡治今山東陽信縣)一帶。他輾轉於大江南北,在洛陽、西安、揚州及浙江等地的寺觀中創作了許多壁畫。所繪物象,生動而富情趣,頗受時人重視,與當時另一畫家董伯仁齊名,人稱“董展”。

藝術風格

筆墨技法

展子虔所繪人物全以細勁的線條勾描,纖如毫髮,人物形

《遊春圖》(局部)態神采奕奕;其畫山水,更是一絲不拘,畫面顯得柔美流暢;而所繪樹葉,縱有勾筆、散點畫法,卻類似“個”、“介”字點法,似不成形,然顯得樸拙古拗。那山頂坡腳的點苔,勁健爽朗,顯得渾樸謹拙;樹木種類繁多,運筆流暢,筆法墨法有輕重變化,雖未用皴法,卻仍能看出山石樹木的質感。

 設色敷彩

展子虔擅畫青綠山水,其作品中山石樹木雖然空勾無皴,然全以色渲染。山水以青綠設色爲主,山頂以青綠敷之,山腳則用泥金;樹葉設色,或以色染,或以色填,或點以白粉桃紅,松樹不寫松針,直以深綠點之。全圖在青綠設色的統一格調下,顯得瀲灩而生拙,豐富而單純,富麗而古豔,充分展示出我國早期山水設色那種“青綠重彩,工細巧整”的樣式,標誌着山水畫的創作,已從原先設色古豔而富有裝飾意味的圖式,向較爲完整的山水畫創作過渡,自此始開青綠山水之源。

構圖佈局

展子虔作畫講究佈局的巧妙性,以《遊春圖》爲例,右上部分繪有崇山峻嶺,山巒起伏,數峯疊起;右下部繪有土坡,低坡叢樹,山路逶迤,既爲崇山峻嶺的下段延伸,又作爲輔墊,使全圖具有穩重感。左下部繪一低巒小山,與右上邊山脈遙相呼應,形成對比;中間繪有大片水域,波光瀲灩,湖天一色。一小船點綴其間,船內繪有三四人物,姿態不同,形態各異。

全圖比例恰當,層次分明。這種以山水爲主體,人物爲點景,恰當配以殿閣舟橋,並開始注意客觀物象之間的遠近,高低、大小的一般關係,以及深度、層次、比例等透視關係的變化處理,使山水畫創變得較爲合乎現實生活的新格局,這正是隋朝山水畫的特有表現形式。也正如《後畫錄》所評述展子虔的山水“遠近山川,咫尺千里”和《宣和畫譜》論展子虔的山水畫“寫江山遠近之勢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相合相成,渾然一體。

 藝術成就

展子虔的《仙山樓閣圖》以青綠勾勒爲主,筆調甚爲細密,被後世譽爲爲“唐畫之祖”。美學史家稱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展子虔爲唐以前傑出的四大畫家。他在長安的定水寺、靈寶寺、崇聖寺,洛陽的天女寺、雲花寺、龍興寺,以及江都(揚州)的寺院創作壁畫多幅。他曾輾轉西安、洛陽、永濟、揚州及四川等地,領略大江南北山水之美,觀賞各地畫家名品真跡,承魏晉南北朝繪畫技法,開隋唐山水畫之新風。入隋前,他曾在江都東安寺與張僧繇次子張儒童作壁畫,入隋後又在洛陽天女寺、長安靈寶寺、崇聖寺等繪製佛教壁畫。後世將他與東晉南朝的另三位名家並列,稱爲“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展(子虔)”。

展子虔創作題材涉獵廣泛,工繪人物、山水、車馬、樓閣及翎毛等,但他流傳的作品則是一件名爲《遊春圖》的山水畫。這一畫名並不是他本人所題寫,因爲該畫原本既無作者名款,也無作品名稱,至北宋晚期,徽宗皇帝在其前隔水處題簽爲“展子虔遊春圖”,元明清時期的鑑賞家因此也稱其爲《遊春圖》。多數學者認爲此畫是隋代展子虔的作品,是現存最早的山水畫卷,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展子虔的繪畫題材廣泛,手法多變。他不僅善畫人物、車馬、山水、臺閣,而且大都臻於精妙。在着色技巧上,他用青綠設色。他的畫法爲唐代繪畫名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所宗法。他所畫之馬,神采飛揚,十分有神。他所畫“立馬而有走勢,其爲臥馬則有騰驤起躍勢,若不可掩復也。”展子虔能夠抓住馬的瞬間神態,表現出整個綽約風姿,達到以形傳神,以神帶形,形神兼備,維妙維肖的藝術境界。

展子虔的山水畫被稱爲“遠近山川,咫尺千里”。他畫人物描法工細,以色暈染面部,神采意態俱是;畫馬各盡其妙,將馬站立走臥騰躍奔飛之姿描摹得栩栩如生;畫山水則有咫尺千里之勢,充分表現出自然中深遠的空間感。展子虔“天生縱任,亡所祖述”,而自能開一代風氣。他與當時另一畫家董伯仁齊名,人稱“董展”。他的山水畫風直接影響到唐代李思訓父子的金碧山水創作。

 藝術作品

 遊春圖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遊春圖》是展子虔的傳世之作,也是現存的最早的卷軸畫。該畫用青綠重着色法畫貴族春遊的情景,用筆細勁有力,設色濃麗鮮明。圖中的山水“空勾無皴”,但遠山上以花青作苔點,已開點苔的先聲。人馬體小若豆,但刻劃一絲不苟。此畫已脫離了爲山水爲人物畫背景的地位,獨立成幅,反映了早期獨立山水畫的面貌。

授經圖

《授經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縱30.1釐米,橫33.7釐米。唐朝張彥遠評展子虔的此畫:“細密精緻而臻麗。”從這一幅《授經圖》中可以看出其刻畫人物手法之高超。

壁畫

展子虔在洛陽天女寺、雲花寺、長安靈寶寺、宗聖寺等繪

《遊春圖》(局部)(4張)有壁畫,畫跡有《長安車馬人物圖》、《南郊圖》、《王世充像》、《法華變相圖》、《朱買臣覆水圖》、《北齊後主幸晉陽宮圖》、《感應觀音》、《維摩詰像》、《石勒問道圖》、《北極巡海圖》、《弋獵圖》、《踏雪圖》、《按鷹圖》、《人騎圖》、《人馬圖》、《八國王分舍利》、《授塔天王圖》、《摘瓜圖》等分別著錄於《貞觀公私畫史》、《歷代名畫記》、《宣和畫譜》。

 人物評價

唐代

唐宋畫史對展子虔的評價很高,如“尤擅

《遊春圖》樓閣”,人物畫“可爲唐畫之祖”。唐代李嗣真評價展子虔“天生縱任,亡所祖述”。彥悰在書中對展子虔的山水畫進行了高度評價:“觸物爲情,備該絕妙,尤善樓閣人馬,亦長遠近山川,咫只千里。”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錄》記載:“其畫山水,若鈿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於山……”。“二閻師於鄭、張、楊、展(兼師於文毗,毗在隋朝)。”

使展子虔進入後人視線的是唐貞觀三年(629)由京兆大慈恩寺沙門彥悰撰寫的《後畫錄》。二百多年後的唐大中元年(847),唐朝藝術評論家、書畫收藏家張彥遠編寫了《歷代名畫記》一書,書中展子虔條下記載:“展子虔,渤海人。歷北齊、北周、隋,在隋爲朝散大夫,帳內都督。”後世關於展子虔的身世之說皆由此出。

宋代

米芾十分推崇展子虔的人物畫說:“李公麟家展子虔《朔方行》,小人物甚佳。”鄧椿《畫繼》記載:徽宗朝“宣和殿御閣有展子虔《四載圖》,最爲高品。上每愛玩,或終日不捨。但恨止有三圖,其《水行》一圖特補遺耳。一日中使至洛,忽聞洛中故家有之,亟告留守求觀。既見,則愕曰:御閣中正欠此一圖。登時進入。所謂天生神聖物,必有會合時也”。

《宣和畫譜》稱讚他:“寫江山遠近之

遊春圖勢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洛陽伽藍記》前言中曾記載:“北魏時期佛教盛行,鮮卑統治者對於宏揚佛法不遺餘力,營造佛寺歲無虛日。洛陽佛寺,由晉末的二十四所,急劇增加到一千多所,使洛陽城梵宇櫛比,寶塔駢羅”。從唐《貞觀公私畫史》、《歷代名畫記》的記載中可見展子虔是佛觀寺畫的名筆,他曾在揚州靈寶寺、光明寺;洛陽雲華寺、龍興寺;長安定水寺、海覺寺;浙江甘露寺等古剎,繪製佛教壁畫。

元代

湯垕也在《畫鑑》中說展子虔“畫人物描法甚細,隨以色暈開。餘常見《故實人物》、《山水》、《人馬》等圖,又見《北齊後主幸晉陽宮圖》,人物面部神采如生,意度俱足,下爲唐畫之祖”。並指出吳道子“早年行筆差細”,“其敷彩於焦墨痕中,略施微染”。

 後世紀念

 傳承畫藝

爲傳承展子虔之畫作,後世將展子虔代表作品著錄於畫史典籍中。從後世著錄中可見展子虔畫作的題材十分廣泛。後人用三字經形式來讚譽展子虔的藝術才華:畫山水,展子虔,遊春圖,春光豔;山青青,水藍藍,近尺尺,千里遠。通幽徑,峯迴轉,小橋旁,綠樹掩;婦人立,竹籬前,江南春,美無限。

後世山水畫家均熱衷於臨仿展子虔畫作,自稱展子虔門下者甚衆。在現代畫壇也引發了展子虔熱,隨着對《遊春圖》研究的深入,很多畫院以展子虔命名。

 學者研究

《宣和畫譜》對展子虔的評語是“咫尺有千里趣”。明代鑑賞家詹景鳳曾仔細看過《遊春圖》,他認爲:“其山着重青綠,山腳則用金泥,山上小林木以赭石寫幹,以沉靛橫點葉。大樹則多鉤勒,鬆不細寫松針,直以苦綠沉點。鬆身界兩筆,直以赭石填染而不能鬆麟。人物直用粉點成後,加重色幹上分衣折,船屋亦然。此殆開青綠山水之源,似精而筆實草草。”我們從唐代的金碧山水,可知展子虔的畫法是爲進一發展奠定了基礎。及至南宋的趙怕駒、趙伯驌,勾皴設色,畫法大備,青綠山水便達到了的境界。

他所畫寺廟壁畫衆多,著名之處有:江都東安寺(後改爲常樂寺)壁畫(與張儒童合作)、長安靈寶寺(與鄭法士合作)壁畫、長安光明奪(與田僧亮、鄭法士、楊契丹合作)壁畫、洛陽天女寺和洛陽雲花寺壁畫,以及長安定水寺殿內東壁及前面門上所畫三圓光,“皆突生壁”,“窗間菩薩亦妙”,長安崇聖寺東殿壁畫和長安海覺寺雙林塔西面壁畫。他在龍興寺所畫《八國五分舍利》,即是一幅構圖宏偉,情節豐富,人物衆多的大型壁畫,展示了當時的時代風貌,生動傳神而貼切生活。

展子虔當時爲許多寺院創作的以宗教內容爲題材的壁畫,直到宋代,河中(今山西永濟)的古廟中還保存着他的作品《鬼拔河圖》,贏得了不少詩人的吟詠和讚歎。

隨着傳統文化的復甦,當代的學者們對展子虔也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以徐邦達先生爲代表的專家和學者們將展子虔的兩幅傳世作品《遊春圖》和《授經圖》作了詳細的剖析和解讀,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學術界的努力研究下,一代繪畫宗師展子虔的藝術生涯變得清晰起來。有的畫院以展子虔的名字命名,各地的博物館和畫院都有專門研究展子虔的課題。

 人物爭議

關於展子虔是哪裏人,歷史文獻未有詳細記載,當代歷史學家安作璋等主編的《齊魯文化通史》中說:“展子虔,陽信人。”南開大學歷史系朱鼎榮教授,專長於中國古代美術史研究與古籍整理工作,他在其編纂的《中國曆代畫家人名詞典》中說:“展子虔,渤海(今陽信南)人。”北京師範大學陳傳席教授在《中國畫山文化》中說:“展子虔,渤海人。”東南大學教授張燕註釋、編著的《中國古代藝術論著研究》中又說:“展子虔:渤海(今河北河間縣)人。”《美術報》主編葉三寶先生在其所著《監識遊春圖———國寶真僞之謎》序篇中說“展子虔,江南人,一說陽信(今屬山東)人,一說渤海(今山東濱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