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蕭琮怎麼讀 蕭琮的子孫

蕭琮怎麼讀 蕭琮的子孫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蕭琮(558年―607年),字溫文,西樑孝明帝蕭巋之子,隋煬帝皇后蕭氏的兄弟,西樑末代皇帝,585年―587年在位。

南朝最後一個朝代是什麼?熟悉南朝歷史的知道,是陳朝。其實,如果從皇統繼承這個角度來看,南朝最後一個朝代是樑。

這個樑朝歷史上稱之爲西樑(後梁),因爲首都建在江陵,區別於東邊的以建康爲首都的樑朝,故稱西樑,又有史家稱之爲後梁。

這個附庸國雖然微小,卻完整地經歷了北朝由大亂到大治、由分裂到統一的過程。更令人稱奇的是,它居然比宗主國活得還長久。這段傳奇故事的開端,還要從南朝規模最大的浩劫說起。

 引狼入室的蕭詧

南朝梁武帝末年,在政治腐敗、制度混亂以及外交政策嚴重失誤等多重因素疊加下,爆發了由北朝降將侯景(503-552)發動的大叛亂,史稱“侯景之亂”。

樑朝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464-549)在首都建康被侯景叛軍活捉,不久後餓死臺城。即位的簡文帝蕭綱也死於叛軍之手,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發兵平定了侯景之亂,在江陵即位,是爲梁元帝。

蕭琮怎麼讀 蕭琮的子孫

  梁元帝像

侯景之亂觸發了樑朝掩蓋已久的諸子爭位的矛盾。梁武帝嫡長子、昭明太子蕭統(501-531)先於其父去世,梁武帝出於穩定政局的考慮,棄昭明太子的嫡子而立第三子蕭綱爲太子。

這個決策打破嫡長繼承製的規矩,引起蕭氏皇族的集體不滿。梁武帝死後,第六子邵陵王蕭綸、第七子湘東王蕭繹、第八子武陵王蕭紀,以及皇孫河東王蕭譽、岳陽王蕭詧(二人皆昭明太子的兒子),紛紛舉兵互相攻伐,企圖奪取帝位。

諸皇子皇孫中以湘東王蕭繹(梁元帝)勢力最大,他先後消滅了武陵王、河東王,逼死了邵陵王,與岳陽王蕭詧結下不共戴天之仇。

有道是,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但爲爭位大打出手的蕭氏子孫,早已丟棄了一切人倫道德。蕭氏內戰之時,北朝西魏國趁火打劫,先後攻陷了益州、漢中、隨郡等大片南朝領土。蕭詧受攻於七叔蕭繹,不得不投靠西魏以求自保。

西魏是鮮卑國家,它的實際執政者宇文泰,是一位以策略超級靈活而著稱的政治家和戰略家。一旦被拖進他的戰略計劃中,任你本事通天,也再難逃出魔掌。蕭詧正是一個被宇文泰吞噬的悲劇的獵物。

蕭詧的封地在襄陽,是南朝雍州的治所,州境大致在今湖北襄陽的周邊。其地一貫是南北朝交界之地,由於常年有戰爭,民風十分剽悍,爲南朝貢獻了不少精兵。正因如此,襄陽才得以苟延殘喘,沒有被蕭繹攻滅。然而及至南朝大亂甫定、蕭繹稱雄於江陵時,蕭詧不論如何掙扎,也再難以一州之地與其抗衡,逼不得已,只好求救於西魏。

549年,蕭詧以藩國的名義附入西魏,宇文泰欣然納之。蕭繹聞訊即遣大將柳仲禮進攻襄陽,以免該地落入西魏手中。西魏軍楊忠(507-568,隋文帝楊堅之父)自襄陽反擊,擊敗樑軍、擒殺柳仲禮,隨手還打了一個反突擊,挖走隨郡、安陸兩地。(說句題外話,正是這場隨郡之戰,開啓了大隋帝國國號的淵源。)

隨郡之戰後,西魏勢力侵入荊漢一帶,襄陽開始慢慢落入西魏控制之中。550年,西魏冊封蕭詧爲樑王,但本着不激化矛盾的原則,宇文泰並沒有解除蕭詧的武裝,而是利用蕭詧對蕭繹的刻骨仇恨,讓他率本部軍馬時刻威脅蕭繹。

554年,西魏發兵進攻江陵的梁元帝蕭繹,蕭詧率本部人馬參戰,並於當年年底打破江陵城,生擒元帝。蕭詧親自監刑處死了元帝,一生大仇得報,蕭王爺要多爽有多爽。

然而爽完了後蕭詧忽覺後心一涼:他的襄陽老巢沒了。

 以襄陽易江陵

襄陽的易手,不得不服宇文泰的高明。

蕭詧經營襄陽多年,在當地根深蒂固。如果硬碰硬地武力解決之,雖然結果還是收入囊中,但是否因此引發其他矛盾,都是未知之數。借打江陵將襄陽武裝拔離本地,既光明正大又順理成章。等到江陵城破,蕭詧所部雜處西魏軍中,已成孤軍客居之勢。挾戰勝餘威的西魏軍,即使以武力解決蕭詧也不在話下了。

但宇文泰仍然沒有下狠手。

梁元帝雖亡,但樑軍尚擁有江南半壁,樑名將王僧辯、陳霸先都不是易與之輩,宇文泰還沒有一鼓克定江南的實力。多方揣度之下,宇文泰將蕭詧就地放在江陵,於554年十二月冊封其爲樑帝,所領之地僅江陵一州之地。西魏軍在江陵留置軍隊,表面上是幫助蕭詧駐防,實則是留兵監視。至於老巢襄陽,早就被西魏順手牽羊了。

蕭詧有苦說不出,只能委屈地在江陵當了個小皇帝。555年正月改元爲大定,尊其父昭明太子爲昭明皇帝,立第三子蕭巋爲皇太子。昭明太子是梁武帝蕭衍的嫡長子,從這個角度看,西樑反而較江陵的元帝政權、以及稍後的建康蕭方智(梁敬帝)政權更爲正統。

西樑國實際是上西魏與南朝的緩衝區,使西魏不至於和南朝撕破臉,而能抽出精力應付東方的世仇北齊。所以,西樑國實際上是南北朝三個國家互相牽制的產物。對於蕭詧這個所謂的蕭樑正統,西魏其實也視之蔑如。

事實上沒過幾年,江南爆發王琳之亂時,北周——西魏的後繼者——就把永嘉王蕭莊送過長江,並支持王琳扶立蕭莊爲樑朝皇帝。這位永嘉王是梁元帝蕭繹的長孫,江陵城破時被西魏軍俘虜。赤裸裸的打臉事實表明,在北朝眼中,蕭詧和其他蕭氏子孫一樣都只是個傀儡。所謂的樑朝正統,與已經餓死的梁武帝一樣,都沒有什麼卵用了。

蕭詧君臣並非沒有洞悉宇文泰的本意,他們也絕非心甘情願地做附庸。西魏甫下江陵時,曾縱兵在城內屠殺搶掠。蕭詧雖與蕭繹勢同水火,但對生養之國卻仍有香火之情,眼見魏軍暴行內心痛苦萬分。

蕭詧的部將尹德毅建議說,趁魏軍立足未穩,設宴犒師,在宴席之間擒殺魏軍主帥於謹,再乘其軍中無主發兵偷襲,應當可以擊敗魏軍、恢復樑朝江山。這個天真的想法未免低估了西魏第一智將於謹的水準,蕭詧託辭說西魏待自己不薄,不能做反覆小人,沒有采納尹德毅意見。

西魏大軍撤離之前對江陵進行了徹底的破壞,還虜走了城中數萬居民,給蕭詧留下一座殘破不堪的廢都。蕭詧感傷戰禍之慘烈,作了篇《愍時賦》抒發內心的苦悶與悲傷,表面看是對戰禍的哀嘆,實則是疆土縮水與稱帝野心的巨大落差帶來的心理失衡。

其賦略曰:“昔方千而畿甸,今七裏而盤縈。寡田邑而可賦,闕丘井而求兵。”昔日是地闊萬里、千里猶畿的大梁帝國,今天卻只剩裏區區數裏的王京,差距啊!話裏話外,說出了一股濃濃的雞肋味兒。

如此露骨地抱怨,難道不怕惹怒心狠手辣的宇文泰?大概蕭詧覺得生無可戀,說就說了,愛誰誰去吧。不過幸運的是,宇文泰刻意忽略了蕭詧的吐槽。原因無他,畢竟蕭詧還有作用。

附庸國的無奈

事實上,附庸小國西樑還真不是簡單地混吃等死,樑陳易代之際的南朝形勢,容不下任何一個吃安穩飯的國家,哪怕你只是個附庸。

梁元帝的樑朝滅亡後,一大票樑朝故將無視蕭詧的存在,一口氣又立了好幾個樑國。最大的當屬平叛功臣王僧辯、陳霸先扶立的蕭方智政權,蕭方智是梁元帝的兒子,這個樑被後世史家認定爲正統,蕭方智也被寫進樑朝本紀。

其次,則是樑將王琳於558年擁立的皇帝蕭莊。這兩個樑國論其淵源都是梁元帝系統,對蕭詧都抱着滿滿的敵意。而敵意帶來的是連綿不斷的軍事進攻。

554年蕭詧剛剛稱帝,據守湘州的樑將王琳就遣兵來攻,蕭詧將其擊敗。558年,爲鞏固江防形勢,蕭詧派大將王操進攻湘州,拿下長沙、武陵、南平等郡。這次冒失的行動很快招致王琳的報復。

559年,王琳又攻至江陵近旁,拿下監利郡,太守蔡大有戰死於該郡。蕭詧的實力連王琳都不足以應付,本已有亡國之危,好在湘州東部陳霸先的軍隊虎視眈眈,令王琳不敢傾全力進攻江陵,蕭詧得以勉強存活下來。

陳朝削平湘州、統一江南後,由於和北齊處於敵對狀態,不敢過多樹敵,因而對北周(西魏已於556年被廢)保持友好態度。北周同樣因爲強敵在側,逼不得已聯陳以制齊。

睦鄰友好的大背景,使得北周雖然對江南土地垂涎三尺,自己卻不好出兵進攻。在此背景上,西樑被推上了蠶食江南土地的前線。

蕭琮怎麼讀 蕭琮的子孫 第2張

  周齊陳對峙圖

雖然國力貧弱之極,卻還要被迫當炮灰進攻已經統一的南陳,這份兒虐心、這份兒悲慘、這份兒彆扭,已經無法用言語形容了。

蕭詧好歹也是梁武帝的嫡派子孫,卻淪落到這麼個人不人鬼不鬼的地步,精神大受摧殘,身體狀況也日漸委靡。562年,當了8年附庸皇帝的蕭詧一命嗚呼,皇太子蕭巋即位,次年改元爲天保。

天保這個年號,飽含着北周的濃濃惡意。

天保是北齊第一位皇帝文宣帝高洋的年號,550-559年使用。高洋執政晚年以殘暴著稱,朝野對他的非議隨着他的暴政紛至沓來,而最惡毒的則是針對“天保”的這個年號的謠言。有人說,“天保”是一大人只十,也就是說高洋只能當十年皇帝,後來果如其兆,高洋在第十個年頭暴病身亡。

嗣君蕭巋和西樑羣臣不會不知道這個年號的不祥,之所以這麼巧合地選用,大概是受北周之迫。已經淪落成炮灰,還要在名號上飽受侮辱,想來這也是稱帝的代價吧。

567年,陳朝因文帝駕崩、宣帝奪位,文帝心腹韓子高被宣帝殺死,韓子高在外朝的黨援、湘州刺史華皎無法立足,便據湘州叛降於西樑。

陳宣帝發傾國之兵圍攻湘州,蕭巋與華皎勢不能支,向北周請求發兵救援。北周衛王宇文直親率大軍南下迎擊陳軍,不料在沌口失利,周軍倉皇北撤,只餘江陵駐防軍和蕭巋一同抵禦陳軍。

宇文直不願承擔敗軍之責,一股腦推到蕭巋的柱國將軍殷亮頭上,北周朝廷便責令蕭巋窮治其罪。事實上宇文直並沒有成功地掩蓋罪責,被剝奪了兵權,並免除了官職。

即便事實如此清晰,殷亮仍然不免於死,蕭巋心知其非,卻無法爲自己的臣子伸張正義,箇中憋屈,只有蕭巋自己去消化了。

沌口之戰觸發了陳宣帝敏感的自尊心,一個小小的附庸國居然也敢捋虎鬚,真是不成話了。自567年開始,陳軍發動了對西樑連綿不斷的進攻。

周軍北撤後,陳將吳明徹乘勝大舉進攻西樑,拿下其河東郡,生俘郡守許孝敬,送建康處死。568年,吳明徹再率水軍沿江進攻江陵,引長江之水灌城,蕭巋無法抵擋,率衆退出江陵城,據守於紀南。北周駐江陵軍隊奮力出擊,總算暫時擊退吳明徹,保住了江陵城。

570年,陳軍另外一位悍將章昭達又掀起新一輪攻勢,連連進逼江陵。由於江陵外圍戰略空間有限,過江便是都城,一旦戰事爆發便直接殃及江陵,西樑動輒就是亡國之危。雖然北周軍能捍禦一二,但因其地臨長江,利水戰而不利陸戰,北周軍在陳軍面前很難討到便宜。

基於這樣的國防形勢,降將華皎向北周提出建議,請賜江陵附近基州(今湖北荊門)、平州(今湖北當陽)、鄀州(今湖北鍾祥)三州給後梁,以作增加江陵的防禦縱深。

北周此時正在全力準備攻伐北齊的大事,無暇抽出力量對付南陳,於是“大方”地把三州割於西樑。

與此同時,南北朝大勢也開始慢慢變化。北齊受政治腐敗、民族矛盾、主臣傾軋等交相攻逼,日漸走上衰敗之路。陳宣帝遂調整了戰略方向,將主要軍力用於進攻淮南江北,發動了氣勢恢弘的太建北伐。北周武帝殺宇文護奪權後,也清楚地釐定了先北後南的國策,不斷調遣兵力,向北齊發動進攻。

在各方同時鬆勁後,江陵附近549年以來,20餘年無年不戰的局面終於暫時結束,西樑國從困境中脫身,好歹喘圓了一口氣。

體面的終結

577年,北周消滅北齊統一北方。情商遠比父親詧高得多的蕭巋,立即放低姿態,親自到鄴城向周武帝朝賀。周武帝對這個肉盾附庸國一貫不怎麼放在眼裏,蕭巋此來,他雖然以國君之禮待之,但並不怎麼看重。

蕭巋心知與不值錢的面子相比,能維持西樑國祚纔是大事。他在周武帝舉行的慶功大宴上,極盡所能地誇讚宇文氏的存亡繼絕之功,說到動情處,又是慟哭流涕,又是山呼拜舞。

飲宴到酒酣耳熱之際,周武帝興奮地親自彈起了琵琶,蕭巋則不惜親自下場跳舞,氣氛熱烈之極,周武帝大悅,對這位有趣的樑帝收起了輕蔑之意。蕭巋臨別之時,周武帝“賜雜繒萬段、良馬數十匹,並賜齊後主妓妾,及常所乘五百里駿馬以遺之。”

蕭琮怎麼讀 蕭琮的子孫 第3張

  周武帝宇文邕

一頓聲色俱至的馬屁,換來賜物不說,還換取了西樑國暫時的安寧,也算對得起蕭巋的慘淡用心了。

578年周武帝暴死於北征突厥途中,580年,其子周宣帝又暴死。主少國疑之際,外戚楊堅(隋文帝)攫取了實權。北周各地握有兵權的總管紛紛起兵討伐楊堅,勢力最大者當屬鄴城尉遲迥、益州王謙、鄖州司馬消難,史稱“三方之亂”。

西樑羣臣眼見北周內部大亂,紛紛建議乘勢起兵,與三家諸侯聯手推翻楊堅,並趁亂復取山南(指秦嶺以南的豫西南和鄂北)。

蕭巋思量再三,終於沒敢動手,而是選擇了做個太平天子。

這無疑是個明智的選擇。事實上,“三方之亂”雖然聲勢浩大,卻因爲政治運籌失了先機,不到半年便相次平定。蕭巋因爲其明智的選擇,得到楊堅的極大肯定。隋朝取代北周後,繼續當西樑的宗主國,雙方維持了良好的宗藩關係,蕭巋之女還被楊堅納爲兒媳,即後來的煬帝蕭皇后。

蕭巋在位23年,於585年去世,其子蕭琮即位。

此時隋陳南北對峙,隋朝實力遠遠超過陳朝,事實上已沒有必要維持一個南北之間的緩衝區。

587年,在隋文帝的授意下,樑主蕭琮率其朝臣二百餘人到長安朝見楊堅,隨即君臣被扣留。隋文帝下詔廢樑國,將江陵正式編爲隋之州郡。至此,立國33年的小朝廷西樑,終於和平地走完它的歷程,爲南朝劃上一個平淡的句號。

本文轉載自全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