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唐三彩是哪三彩 唐三彩屬於什麼技術

唐三彩是哪三彩 唐三彩屬於什麼技術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英文名: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中國古代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而以黃、綠、白三色爲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爲“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

唐代,是一個開放、包容、鼎盛、富足的時代,經濟的發展對藝術產生根本影響,造成在文化領域爭奇鬥豔。唐三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造型多樣,富有生活氣息。唐三彩的歷史演進經歷了初創——鼎盛——衰落的過程。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洛陽唐三彩燒製技藝得到恢復與再創造。

一、初創至鼎盛時期

我國製陶業已有近萬年的歷史,在陶器上施以釉料的技術在2000年前的兩漢時期出現。當時,均爲綠釉、慄黃釉等單色釉,這個時期的手藝人已經注意到,器物在窯爐內放置的位置不同,所受到的溫度也不相同,導致出窯後的釉色顯現各不相同,釉料流動的幅度也不一樣。在此基礎上,藝人們不斷積累和摸索,逐漸掌握了各種金屬元素之間的變化規律,最終在唐朝初期成功燒製出了唐三彩。

根據考古資料的證明,最早的三彩器物並不完整,它屬於唐代麟德元年,出土於鄭仁泰墓穴之中,是一件殘缺器物的蓋子。完整的三彩器物,出土於上元二年,分別爲三彩榻和三彩雙聯盤。麟德和上元都是唐高宗的年號,按照唐代歷史階段劃分,屬於初唐時期。這說明,唐三彩在初唐時已經出現。

初唐時期的唐三彩,流釉現象嚴重,施釉較爲粗糙,多用蘸釉法,色澤不夠明亮,釉面不均勻,顏色以赭黃色爲主,間或有白色或綠色的釉層。器物只有器皿和模型,種類和數量都不多,在墓中隨葬並不普遍,僅在達官顯貴墓葬中有發現。出土陶俑225件,全部陶胎彩繪。隨葬品種有三彩器:三彩雙聯盤——1件,三彩長方形榻——2件。這幾件三彩是目前有確切年代可考的早期產品,但工藝上尚未成熟。

唐三彩是哪三彩 唐三彩屬於什麼技術

  唐三彩

盛唐時期是唐三彩的興盛時期,它的時間範圍是武則天執政時期到唐玄宗開元年間。這時的唐三彩色彩多樣,除了原有釉色,還出現了藍色釉料和黑色釉料,多種釉色集聚一物。器物類型除了器皿和模型外,還出現了三彩俑,幾乎所發現的三彩俑類都爲這個時期所產生的,器皿和模型的數量、種類也空前增加。生活用具形式多樣,瓶、罐、壺、樽、碗、盆、洗、燈等各有出現。俑類包含了生活中的各種角色,文官、武官、胡人、貴婦人均有。

動物類體現了當時畜牧業的發達,馬、駱駝、牛、驢、鴨等均有見到。這一時期的三彩器物上的裝飾內容也十分豐富,花草、人物、鳥獸都作爲裝飾。如鴛鴦踩蓮,四瓣劃花、飛雁穿雲等等。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流行以三彩隨葬,可以說這是唐三彩發展欣欣向榮的時期。洛陽關林59號唐墓中,隨葬器物共38件,多爲乾子土所制。三彩文吏俑——1件。三彩天王俑——2件。三綵女俑——3件。三彩鎮墓獸——2件。三彩馬——2件。三彩駱駝——2件。

二、發展與衰落時期

唐朝時期,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文化上兼容幷蓄,異彩紛呈。此時,歐亞的一些國家還處於矇昧野蠻時期。由於傾慕唐朝文化的強盛,諸多外邦前來中國學習,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唐三彩成爲見證歷史的使者。

唐朝時,有通向羅馬的絲綢之路,有通向日本的遣唐使航線,道路交通的暢通使得東都洛陽十分國際化,常可見到波斯人、阿拉伯人、中亞人、日本人、非洲人等等,這在唐三彩器物中可見一斑。唐朝時,繁華先進的城市面貌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以胡人爲例。胡人大多眼睛凹陷,鼻樑高挺,絡腮鬍,他們以遊牧生活爲主,善於調教馬和駱駝。

在唐三彩中,出土許多牽馬、牽駝的胡人俑,他們深目多須,與所牽動物之間神態交流和諧。還有胡人經商俑,胡人在洛陽開店經營家鄉土特產。大多三彩胡人俑形象憨厚勤快。還有載樂駝俑,駱駝身上放置一個圓墊,墊上架平臺,上鋪毛毯,毛毯上數人奏樂,所用樂器許多爲胡樂器,如琵琶、箜篌、橫笛、銅鈸等。隨着絲綢之路的通行,唐三彩也不斷向外輸出。

日本1954-1969年間,在玄海灘發現唐三彩陶殘片22塊,拼合後是一件三彩長頸貼花瓶。在奈良發現了唐三彩。韓國1973年在慶州市野山麓出土了一件三彩三足罐。意大利曾出土三彩盒和三綵鳳首壺。在外國出土的唐三彩全部是中、晚唐時期的作品,已基本不作爲隨葬明器,全部是生活用具。除了澤披外邦的唐三彩燒製技藝傳播,在我國內部也有再生更新的唐三彩燒製技藝傳承。

唐三彩是哪三彩 唐三彩屬於什麼技術 第2張

  唐三彩

三、恢復與再創造時期

清代光緒25年(公元1899年),修建隴海鐵路開挖路基時,經過洛陽城北的邙山,發掘出一批唐代墓葬。挖出的金銀玉石被工人們爭先恐後地搶走,一些釉陶罐、釉陶馬被扔在一旁,工人們覺得這些釉陶器物只是陪葬品,留着覺得晦氣,便未加留意。但聞訊趕來的古玩商感覺這些釉陶器也應該有來頭,便拿了些出土釉陶運往北京。

在北京琉璃廠古玩市場,許多古玩商弄不清這些釉陶器應該叫什麼名字,便丟在店鋪角落。直到羅振玉發現了這些釉陶器,並與王國維經過查閱文獻考證後才把這些釉陶器定名爲“唐三彩”,又因多在洛陽出土,所以人們多稱其爲洛陽唐三彩。從此之後,名不見經傳的唐三彩被競相搜求,高價收購,邱墓間物充斥都市。也就是說,“唐三彩”這個名字是20世紀初纔出現的,並非從唐代延續至今的名字。

在洛陽地區,可將唐三彩燒製技藝劃分爲三個階段。農民個人仿製時期(20世紀初到40年代)。如前所述,唐三彩在修築隴海鐵路時被發現,唐墓所處的位置是洛陽北邙山,歷來被看做墓葬的風水寶地,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之說。孟津縣南石山村正處於北邙山腹地。唐三彩被挖掘發現後,有些器形不完整的唐三彩在古玩市場上的價格遠低於完整器。

於是,在經濟利益驅動下,修復唐三彩的技術在市場需要中產生。南石山村的老藝人高良田在修復過程中練就了精湛的複製技藝,據《孟津縣誌》記載:“1920年前後,孟津南石山村陶塑藝人高良田仿唐三彩製品,首獲成功,歷代家傳,祕其技法,手工產業,小窯燒製,其色彩造型可以亂真。”這一時期的唐三彩主要由個體戶經營,除了高良田老藝人之外,還有其他幾位老藝人都從事唐三彩器物燒製。

唐三彩是哪三彩 唐三彩屬於什麼技術 第3張

  唐三彩

國營單位集體仿製時期(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1949年之後,我國政府對所有人羣進行了新的階級分層,手藝人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唐三彩燒製技藝得到洛陽市政府的重視,將南石山村的13個唐三彩手藝人招到洛陽市併成立了民間美術社,以合作化形式小批量仿製唐三彩製品。唐三彩燒製的模式轉變爲國營單位的集體仿製,成爲社會合作化生產。合作化時代對手藝人的藝術水平和技藝水平帶來影響,手藝人在合作化時代,其技藝傳承的壁壘打破了,在國營單位內的成長環境是得天獨厚的,產品供不應求,成爲紅極一時的“國禮”,也培養了一批唐三彩燒製技藝人才。

個體戶和國有單位的多元仿製時期(20世紀80年代至今)。由於國家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允許唐三彩個人仿製,南石山村的仿古作坊如雨後春筍,一度形成井噴狀態。提起這段歷史,當地人這樣說:“那時候估計建了有一百多家廠。是一個家庭都要壘一個窯,那時候不像現在規模這麼大,壘一個窯,找一個工人,拼拼接接燒出來,貨都馬上拉走了⋯⋯後來形成了惡性循環,後來就沒啥質量保證了,就是靠量,不停地壓價。質量相當不好,跟現在沒法比。”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南石山人吸取經驗教訓,無論如何都要保證質量,不能打價格戰。加之政府給予政策扶持,南石山村的唐三彩仿製行業得到恢復。這個時期的美陶廠也在繼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