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北朝民歌多是少數民族的創作,在內容上有哪些藝術特點?

北朝民歌多是少數民族的創作,在內容上有哪些藝術特點?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橫吹曲辭》的《樑鼓角橫吹曲》中,此外在《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也有一小部分。今存70首左右。大多是北魏、北齊、北周時期的作品,多是少數民族的創作,傳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來。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北朝民歌多是少數民族的創作,在內容上有哪些藝術特點?

北朝民歌的內容:

北朝民歌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廣泛領域:

1、反映北方民族的遊牧生活,以及風俗習慣、風光景色。如《敕勒歌》等。

2、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獷豪邁的個性。如《折楊柳歌辭》(健兒須快馬)、《琅琊王歌辭》(新買五尺刀)等。

3、反映戰爭、徭役及生活的苦難。如《木蘭詩》、《隴上歌》(隴上壯士有陳安)、《企喻歌辭》(男兒可憐蟲)、《幽州馬客吟歌辭》(快馬常苦瘦)等。

4、反映婚姻愛情生活。如《折楊柳歌辭》(腹中愁不樂)、《捉搦歌》(誰家女子能行步)、《地驅樂歌》(驅羊入谷)等。

北朝民歌多是少數民族的創作,在內容上有哪些藝術特點? 第2張

北朝民歌的藝術特點:

1、北朝民歌風格粗獷豪放,質樸剛健。北朝民歌多收入《鼓角橫吹曲》中,《樂府詩集》說橫吹“其始亦謂之鼓吹,馬上奏之,蓋軍中之樂也”。這種“軍中之樂”從音樂上就有別於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多反映北方少數民族大漠、草原上的遊牧、征戰生活。這種生活造就了民族的粗豪性格,情感體驗沒有南朝民歌的細膩深婉,而是率直裸露,反映在詩歌的創作風格上就形成了粗獷豪放,質樸剛健的特徵。

2、北朝民歌的藝術雖然沒有南朝民歌細膩委婉、優美精緻的特點,但是在粗疏質樸中也別開另一種藝術境界。首先,簡單質樸的語言造就了凌厲的氣勢。如“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跋黃塵下,然後別雌雄”(《折楊柳歌辭》)語言雖然粗疏,但是很有氣勢,也揭示了馬背民族強悍尚武的精神氣質。

其次,語言雖然樸素,但是卻能創造出渾樸的意境。最典型的就是《敕勒歌》,只是隨口唱來,短短几語,那蒼茫的景象和雄渾的境界便應聲而出,成就了千古絕唱。另外,樸素的語言卻也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如“驅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喚天”(《地驅樂歌》),短短的十六字既描寫了景物,又把老女的形象表現得鮮明而生動。簡單疏朗、質樸無華,毫無造作矯飾是其藝術的基本特點。

3、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還有四言、七言、雜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較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