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古代漢族人講多子多福,少數民族也有這種說法嗎

古代漢族人講多子多福,少數民族也有這種說法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爲了“多子多福”的事情,最後竟然被弄成了這個樣子。我們說:“多子多福”有時就像飯在碗裏,吃到它,也不一定要用技術的“筷子”。而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看到過去北方少數民族相比漢人而言,對“多子多福”的祈求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古代漢族人講多子多福,少數民族也有這種說法嗎

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爲大。”這句話其實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傳說,舜帝的父母不賢,導致舜帝一直沒能娶妻,舜帝最後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所以,孟子認爲這是一件“不孝”的事情: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舜不告而娶,爲無後也。君子以爲猶告也。孟子說的這個意思很明顯,即是一個人結婚的時候要告訴父母一聲,得到他們的認可,纔是符合禮儀與孝道的,否則,生下的孩子大約就有些“野孩子”的意思,等於沒生,可以說是“無後”的。

然而,孟子這種曲裏拐彎的說法,很快便被人們捋直了,直接把“無後”理解爲沒有後代,讓“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變成了傳宗接代是人生的第一要務或者使命。也許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吧,中國人都喜歡多子多福,兒孫繞膝得房子裏裝不下才好呢!正所謂:路透江東屋邉田,兒孫繞膝盡堪傳,春來向畝勤耕作,秋偹魚竿上釣船。娃娃多了,可以下地幹活,多一口人,就多一份勞力,有什麼不好的呢?一方面,以前生產力落後的時候,人本身就是生產力,幾個人比一個人強,多子多福沒問題;另一方面,人丁興旺,保不準某個有出息,光宗耀祖,讓父母跟着享幾於福也是應該的,也是多福的係數。

古代漢族人講多子多福,少數民族也有這種說法嗎 第2張

這種說法在優生優育的今天,一些人看來或多或少有些可笑,但在古代,人口問題不但事關一個家庭、家族的興旺,而且,還牽扯到一個民族、國家的發展壯大,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因此,各個朝代的執政者都在想盡一切辦法鼓勵老百姓生育,你生我生他生大家都生,老百姓多子多福了,國家也差不到哪裏去。這方面,史籍記載,中原漢地政權的很多,有關少數民族的相對較少,但這並不等於少數民族不重視人口發展,不懂多子多福的道理,相反,他們在這方面的意識要超過漢地。

有兩個事例是顯而易見的:1.當時少數民族尤其是北方少數民族都實行收繼婚制,多數是兄弟亡故收其寡妻爲已妻,包括兄收弟媳和弟收兄嫂,個別亦有子收庶母(父妾)爲妻者。不管今天的人們給予它多少合理的“解釋”,其爲繁衍人口服務是不可以抹去的。2.在過去北方少數民族與中原王朝的戰爭中,發動戰爭的少數民族都有一個很強的目的,除了搶劫財富即是擄掠人口,不分男女,只要在其部落生下孩子,就是財富,就是“多福”。所以,爲了發展人口,古代這些少數民族很是無視中原漢地講的一些禮儀,都以生人爲第一要務。有時,甚至爲此鬧笑話。這裏,我們以曾在河西自稱匈奴王的沮渠蒙遜說說。

沮渠蒙遜(368年-433年),臨鬆盧水(今甘肅張掖)人,匈奴族,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涼國君,諡稱北涼武宣王。天璽三年(401年)到北涼義和三年(433年)在位。張掖臨鬆(今甘肅肅南東南馬蹄鎮)匈奴盧水胡人。仗打得好,也有治國的才華。有10個兒子1個女兒,但總覺得不夠,自己生不成時,就想讓兒女們多生孫子,結果弄出了被後世恥笑的事情。

古代漢族人講多子多福,少數民族也有這種說法嗎 第3張

罽賓國,又作凜賓國、劫賓國、羯賓國,爲漢朝時之西域國名。地處絲綢之路南道上的一條重要支線之上,商人經常來往中國。也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佛教國家,晉代高僧佛圖澄曾學佛於此。亦有一些僧人東來,曇無讖就是其中一位。

曇無讖最早來到鄯善國,號稱自己有方術“能驅使鬼給人治病,能讓女人多生孩子”,在鄯善國混得很吃香。但這人多少有些不務正業的意思,不長時間,就與鄯善王的妹妹曼頭陀林有了私情。事情敗露,連夜逃跑,投奔了涼州沮渠蒙遜。一夜之間,又成了沮渠蒙遜的“紅人”。爲了多子多福,沮渠蒙遜讓自己所有的兒媳、女兒都去曇無讖那裏“聽課”,學習多生孩子的“法術”,弄得神乎其神。

古代漢族人講多子多福,少數民族也有這種說法嗎 第4張

後來,這事兒讓北魏拓跋燾聽說了,拓跋燾也是一個想要多子多福的主兒,就向沮渠蒙遜索要曇無讖,沮渠蒙遜不但拒不遣送,還怕“法術”外傳,就把曇無讖給殺了。今天,我們說這個曇無讖其實就是一個騙子,他給女人們教授的實際上是一些男女交接的房中之術,給北涼國留下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沮渠蒙遜死後,他的兒子沮渠牧犍繼位,沮渠牧犍的姐妹都學到了一些邪門左道,經常聚集在一起幹荒淫佚樂之事,毫無羞恥慚愧的顏色。《魏書·卷九十九·列傳第八十七》對此的記載是:“姊妹皆爲左道,朋行淫佚,曾無愧顏。”甚至,最終北涼國也是因爲沮渠牧犍和自己的嫂子李氏有私情,冷落了北涼皇后、拓跋燾的妹妹而引發戰爭亡國的。

古代漢族人講多子多福,少數民族也有這種說法嗎 第5張

事情的大致經過是這樣的:武威公主剛到北涼時,沮渠牧犍出於對大國的敬畏,對公主還比較尊敬和體貼。但時隔不久就和嫂子李氏又好了,武威公主覺察後,把沮渠牧犍罵了個狗血噴頭。這段痛罵適得其反,使得沮渠牧犍產生逆反心理,與李氏打得更火熱。李氏瞭解武威公主的性格,料到武威公主不會罵過了事,於是把毒藥放到武威公主的飯中。豈料,武威公主命大,吃後只是嘔吐,並無大礙。消息傳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後,拓跋燾立即命沮渠牧犍交出李氏。沮渠牧犍不但不給,還把她送到酒泉。拓跋燾勃然大怒,給沮渠牧犍列了12條罪狀,出兵北涼。北涼永和七年(439年)八月,北魏大軍包圍了谷臧。沮渠牧犍出城投降,北涼亡。

一個爲了“多子多福”的事情,最後竟然被弄成了這個樣子。我們說:“多子多福”有時就像飯在碗裏,吃到它,也不一定要用技術的“筷子”。而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看到過去北方少數民族相比漢人而言,對“多子多福”的祈求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