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北史》的創作背景:反映了“天下一家”的政治要求

《北史》的創作背景:反映了“天下一家”的政治要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史》是匯合並刪節記載北朝歷史的《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而編成的紀傳體史書。魏本紀五卷、齊本紀三卷、周本紀二卷、隋本紀二卷、列傳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記述從北魏登國元年(386(丙戌年))到隋義寧二年(618)的歷史。《南史》與《北史》爲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

充分注意到《南史》《北史》重視國家統一的歷史思想。

《北史》的創作背景:反映了“天下一家”的政治要求

李大師爲什麼要寫南北朝史?李延壽是這樣講的:“大師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齊、樑、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爲‘索虜’,北書指南爲‘島夷’。又各以其該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這種情況,從上面介紹的《宋書》、《南齊書》、《魏書》可以看得很清楚。而李大師所能見到的當時人的著作一定比這要多得多,因而感觸也會更深。李大師認爲應當“改正”這種不正常的作史態度,所以纔打算“編年以備南北”,寫一部貫通南北朝的史書。從史學跟社會的關係來看,國家的統一,必然要求產生與之相適的歷史著作、唐初,皇家組織撰寫樑、陳、齊、周、隋五代史以及重修《晉書》,只說“正統”和“僭僞”,不特別強調“華”、“夷”界限,只有在統一的政治形勢下才能做到。這反映了隋唐統一後“天下一家”的思想。李大師生活於隋唐之際,他提出“編年以備南北”的撰述計劃時,“五代史”尚未着手撰寫,重修《晉書》的工作還沒有提到日程上來,足見他重視國家統一的歷史思想是十分可貴的。

李延壽繼承了父親的這一歷史思想,在《南史》中取消了《索虜傳》,在《北史》裏也不再立《島夷傳》;於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歷史均立“本紀”;於宋、齊、樑、陳歷史亦均立“本紀”。從而擺脫了南北朝時期因政治分裂而造成的史學家的偏見和侷限,大致擺平了南、北歷史的地位。這不僅反映了在國家統一局面下“天下一家”的政治要求,也反映了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國各民族大融合的歷史結局。我們讀《南史》《北史》,不能不瞭解作者所處的歷史環境以及在這個歷史環境下所形成的撰述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