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王朝爲什麼會採用和親換取安定 都是權衡之後的最佳決定

古代王朝爲什麼會採用和親換取安定 都是權衡之後的最佳決定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在古代,爲什麼封建王朝實行和親制度,來換取國家安定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甄嬛傳》當中,皇帝將自己的妹妹朝瑰公主遠嫁到準噶爾和親,沈眉莊說“年羹堯不是英勇善戰麼,怎麼不派他去”。

甄嬛坦言:“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能用個女人解決的事,何必大動干戈。”

很多現在的人,成天只知道胡咧咧,說和親就是一種屈辱,不行就打啊,把打仗說得跟吹牛一樣簡單容易,而在古代,大多數的和親,都是權衡之後做出的最佳決定。

尤其是漢朝的和親,就是因爲打不了,不能打,和親是漢朝能夠付出的最小代價,和親頂多的面子上掛不住,但是對於大部分的百姓來說,這是好事。

古代王朝爲什麼會採用和親換取安定 都是權衡之後的最佳決定

和親起源於先秦時代,那時候諸侯國之間會選擇和親,所謂的和親除了姻緣,自然也帶着許多的相關利益,比方說聯盟、投降等等。

進入戰國時代,各國之間的聯盟,以和親的方式進行更加普遍。

那時候的和親,也沒啥人說什麼,因爲和親未必就是示弱,主要都是用來聯盟,可到了漢朝的時候,和親就逐漸被貼上了折辱、被迫之類的標籤。

經過戰國、秦朝、楚漢相爭數百年的征戰,漢初民生凋敝,漢朝爲了恢復生產,施行無爲而治的方式,而這時候的匈奴虎視眈眈,漢朝又沒能力與之一戰。

白登之圍漢朝尷尬之後,漢朝也認清了形勢,打是打不過的,最後可能玉石俱焚,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和親的方式穩住匈奴,以換取漢朝休養生息的機會,以待來日。

經過劉邦、呂后、文帝景帝,幾十年裏漢朝送出了大量宗室女子與金銀財寶、牛羊美酒,換取了相對的和平,漢朝百姓也得以喘息,人丁繁衍起來。

被後世某些人視作屈辱的和親,成爲了漢武帝對匈奴發動反擊的基礎。

劉邦駕崩後,匈奴曾來信折辱,而呂后並沒有氣得發兵,因爲她也知道絕對不能貿然出手,反而向匈奴示好,這也是當時的大環境所決定的。

試想一下,如果漢朝前期不和親,而是與匈奴硬拼,即便漢朝能勝,百姓也沒好日子過,甚至可能再次引發大規模的起義,漢朝走上秦朝的老路。

可以說,和親在當時是發揮了非常積極的建設作用的,以和親這種最小的代價犧牲,換來了整個王朝的安穩與發展機會,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古代王朝爲什麼會採用和親換取安定 都是權衡之後的最佳決定 第2張

古時候的和親除了被迫之外,也有那種主動和親,加強與部族聯繫的,比方說漢朝後期的昭君出塞與細君公主出嫁,還有唐朝時期的某些和親。

那時候的中原王朝已經非常強悍,斷然不會在這些部族的威脅之下選擇和親。

比方說,昭君出嫁塞外,是因爲當時的南匈奴臣服於漢朝,昭君是其求娶的,以表示雙方的友好算是中原的一種恩賞,而後來著名的文成公主出嫁也是一樣的道理。

中原王朝將自身視作天朝,而周圍的部族自然就是小弟,和親也算是一種安撫,與出嫁的和親公主一起送去的,還有很多的金銀財寶等等。

而到了清朝時期,與蒙古之間的和親更加成爲了一種常態,清朝與蒙古之間互相聯姻長達三百年的歲月,有效撫平了漠北之患,將蒙古牢牢拿捏在手中,維護了清王朝的江山。

古代王朝爲什麼會採用和親換取安定 都是權衡之後的最佳決定 第3張

整體來說,古代的和親是要具體看情況的,和親這種方式,就是送嫁個女子,然後附帶上很多的財物之類,就是用好處來換取江山的安寧。

就好像現在的一句話: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算是問題。

舉個例子來說,漢朝與匈奴要打起來,要付出幾十萬將士與百姓的性命,還未必能贏,可要是選擇和親,不外乎就是犧牲幾個人還有錢而已。

而唐朝等中原強盛時代的和親,那就更加充滿主動權,和親是一種恩賜安撫,清朝滿蒙聯姻是一種結盟的表面方式,對於雙方來說都不算有犧牲。

不要用現代人的眼光隨意判斷古代的和親,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很多時候和親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算是一種舍帥保車的方法,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