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東漢三國時期,軍隊出現缺糧現象時是如何解決的?

東漢三國時期,軍隊出現缺糧現象時是如何解決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打仗,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可見後者的重要性。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各路諸侯割據兼併,戰爭連年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再加上連綿不斷的自然災害導致的糧食歉收絕收。有學者統計,漢末累計發生過較大的水災11次、大疫9次、震災8次、旱災6次、蝗災5次,北方和中原一帶人口銳減,導致三國初期非常缺糧。袁紹、曹操、劉備等人甚至經常沒有軍糧供應,因爲斷糧而不得不罷兵的情況也經常出現。無奈之下,軍隊很多時候只能有什麼吃什麼,史書記載較多的是吃桑葚、吃蒲蠃,吃水草,也有非常極端的情況發生!

東漢三國時期,軍隊出現缺糧現象時是如何解決的?

曹操自陳留起兵討伐董卓以來,就經常苦惱糧食問題。在董卓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的時候,關東諸侯卻各懷異志,沒有人願意出擊,曹操獨自出擊結果被董卓部將徐榮擊敗。曹操於是決定回揚州募兵,招募了四千多人,可是由於軍糧缺乏,新兵譁變叛逃,最後只剩下500多人。後來曹操東征陶謙,因糧食不足,只好中途退兵。和呂布爭奪兗州的時候,也一度因糧食不足,只好雙方罷兵自守,繼續軍糧。

漢獻帝和文武百官從長安逃回到洛陽後,沒有地方住,沒有東西吃。糧食極度奇缺,州郡各擁強兵,但沒有人貢獻出來。百官只好自己外出挖野菜充飢,有的就餓死在牆壁間,形勢可謂非常危急。荀彧建議曹操迎請漢獻帝,曹操到洛陽迎漢獻帝,因爲軍糧吃光了,將士們差點餓死,幸虧新鄭令楊沛拿出儲存的桑葚幹來充飢,才度過危難。因爲在興平末年(195年),新鄭遭災荒,百姓多飢窮。於是楊沛叫民衆大量儲蓄桑葚、野豆,積蓄了千餘斛,以備度荒,結果沒想到這些儲備最後救了曹操的軍隊,楊沛後來也投靠了曹操,成爲曹魏的官員。

袁紹和袁術兄弟也是一樣,史書記載“袁紹在河北,軍人仰食桑葚,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贏”。和曹操一樣袁紹的軍隊也曾經依靠吃桑葚度日,這裏需要說明一下,爲什麼會有這麼多桑葚可以給他們吃。兩漢之時,特別注重農桑之事,可以說家家戶戶都種桑樹,因爲需要靠養蠶來織布,所以政府鼓勵民衆多植桑樹,而且可以遇到饑荒時靠桑葚度日。蒲蠃(pu luo),就是蚌蛤、海螺一類的貝類。袁術因爲在江淮地區,水網密佈所以吃各種蚌類、貝類的東西可以說是就地取材了,有啥吃啥,甚至連水草都一起吃。

東漢三國時期,軍隊出現缺糧現象時是如何解決的? 第2張

桑葚、水草、蒲蠃這些東西做軍糧還都可以理解,但是令人髮指的時,在極端的情況下,都有自相啖食的情況發生。郭頒《魏晉世語》中記載,早期曹操軍隊曾經嚴重缺糧,當時程昱想辦法爲曹操解決問題,於是在自己的縣城裏(東阿縣)強奪糧食,爲曹軍供應三日的糧食,這些糧食當中據說更有不少人的肉乾。這些行爲令程昱的聲譽受到嚴重的打擊,更很可能是他畢生位不至三公的重要原因。《三國志》注引《英雄記》曰:備軍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遂使吏請降布。劉備在和呂布的爭奪徐州時,曾經逃到廣陵,飢餓困敗,曾經發生了自相啖食的慘劇,無奈之下劉備只好投降了呂布。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食就沒有爭奪天下的資本。缺糧的問題直到公元196年才逐漸解決,曹操定都許昌後,開始施行屯田,當年得谷數百萬斛。後來大範圍的屯田開始,在曹操控制範圍內,每州都設置屯田。吳、蜀兩國爲了解決軍糧問題,也都進行了屯田,才逐步緩解了三國初期的缺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