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唐朝時期古詩是如何發展的?有多受歡迎?

唐朝時期古詩是如何發展的?有多受歡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唐代是詩人輩出的時代,皇帝即便有幸列入詩人的行列,也不過是泛泛之輩,極不起眼。

當然,對於身系天下的皇帝來說,作詩不過是雕蟲小技,不必像有些帝王如梁元帝、隋煬帝那樣被詩陷進去,以至於亡命、亡國。

唐朝時期古詩是如何發展的?有多受歡迎?

唐太宗李世民是位勇略英武的皇帝。他的貞觀之治,功德兼隆,享譽歷史,垂名後世。

他也注重文事,對於經術造詣很深。他愛好詩文,禮賢文士,早在藩邸時即開文學館,召名儒十八人爲學士。

登基之後,他在殿左設置弘文館,召文學才士更番入直。即便臨朝理政,太宗也常與文臣討論典籍,雜以賦詩論文。

因此史稱:唐朝三百年文化鼎盛,皇帝實在有功。

至今流傳下來的唐太宗作品,有集四十卷,詩一卷,凡69首。

太宗的《秦王破陣樂》是以勇武剛勁見長的,然而,太宗在後宮,卻不必那麼鄭重、嚴肅,正容端坐地觀賞着禮儀性的具有象徵意義的樂舞。

太宗在香殿粉閣間信步閒遊,從容不迫。他常常斜倚樓臺,躺在珠簾翠幕前觀賞殿前的歌塵舞影,飲酒賦詩。

他的《三層閣上置音聲詩》注滿雅興,道出了人間天子和仙子的無窮滋味:

倚筵移暮景,紫閣引宵煙。

南棟歌塵合,分階舞影連。

聲流三處管,響匝二重弦。

不似秦樓上,吹蕭空學仙。

太宗在後宮中極有情趣,人情味很濃。後宮的芳蘭、庭霧、池柳、殘菊都栩栩如生地進入他的詩中,融情入景,詠事狀物,展示着一幅幅生動感人的後宮圖畫,令人追思和遐想,也豐富和充實着太宗的生活。茲引錄如下:

《芳蘭》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裹作芬芳。

《春池柳》

年柳變池臺,隋堤曲直回。

逐浪絲陰去,迎風帶影來。

疏黃一鳥弄,半翠幾眉開。

縈雪臨春岸,參差間早梅。

《賦得花庭霧》

唐朝時期古詩是如何發展的?有多受歡迎? 第2張

蘭氣已薰宮,新蕊半妝叢。

色含輕重霧,香引去來風。

拂樹濃舒碧,縈花薄蔽紅。

還當雜行雨,彷彿隱遙空。

太宗在後宮宴飲時,即便大臣在場,氣氛也不一樣,儘可以捧腹調笑。

有一次在宴席上,大宗心血來潮,令大臣們相互嘲弄,揭別人的短處取樂。

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先嘲異書法家歐陽詢,笑其身材瘦小,面貌醜陋:

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

誰家麟閣上,畫此一猻猴。

歐陽詢反脣相譏,應聲回詩作答:

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

只由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原來,長孫無忌生性怕寒,長着一張圓粉臉,冬天頭戴大厚皮帽,袍服裏和一般開着襠的不一樣,而是把褲襠縫嚴。

兩首詩寫得幽默風趣,嘲弄得入木三分,可謂旗鼓相當。太宗在聽罷大笑以後,問歐陽詢:你難道不怕皇后知道?

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也是一位喜好詩文,勤於筆耕的皇帝。

高宗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詩文僅存八首,這在他的八十六卷的文集中只佔極少的比重,可惜其文集已經失傳。

從高宗僅存的八首詩中,可看出他的生活情趣和詩人的天賦,摘錄兩首如下:

《七夕宴懸圃》

羽蓋飛天漢,鳳駕越層巒。

俱嘆三秋阻,共敘一宵歡。

璜虧夜月落,靨碎曉星殘。

誰能重操抒,纖於濯清瀾。

《守歲》

今宵冬律盡,來朝麗景新。

花餘凝地雪,條含煖吹分。

緩吐牙猶嫩,冰口已鏤津。

薄紅梅色冷,淺綠柳輕春。

送迎交兩節,暄寒變一辰。

中宗李顯只在位六年,但他雄姿英發,雅好文事。他置修文館學士,廣引天下詞學文臣,從侍遊燕。他們遊幸各地,吟詩作賦,四季不輟。

史稱他們春天遊幸梨園,在水邊撩水除邪,賜賞細柳圈避惡。夏天遊玩葡萄園,賜賞朱櫻。

秋天登慈恩寺,獻菊花酒祝壽。冬天遊革新豐,遊歷白鹿觀,登驪山,賜浴湯池,賞香粉蘭澤,從行人士賜翔麟馬,有品官員賜一襲黃衣。皇帝有感賦詩,學士們屬和。

中宗雖被女兒和皇后毒死,年僅55歲,卻留下了文集四十卷。可惜其文集大多失傳,僅留下了幾首詩和聯句,其中也不乏佳作,如《九月九日登高》和《登驪山高頂寓目》:

《九月九日登高》

九日正乘秋,三杯興己周。

泛桂迎尊滿,吹花向酒浮。

長房萸早熟,彭澤菊初收。

何藉龍沙上,方得恣淹留。

唐朝時期古詩是如何發展的?有多受歡迎? 第3張

這是景龍三年重陽的一次節宴,中宗命在座臣僚人題四韻,賦五言詩一首,最後成詩者罰之引滿。

這次韋安石、蘇環最先完成詩作,而於經野、盧懷慎落在最後,兩人一同挨罰。

《登驪山高頂寓目》也是命人題四韻,後成詩者罰飲三杯。日暮時分,只有五、六個人完成,其餘人等一體罰酒。

《登驪山高頂寓目》

四郊秦漢國,八水帝王都。

閶闔雄裏,城闕壯規模。

貫謂稱天邑,含歧實奧區。

金門披玉館,因此識皇圖。

睿宗皇帝李旦天性謙恭孝友,孜孜好學,尤愛文字訓詁之書。

他在位三年,所作詩文不知幾許,今僅流傳下來一首做湘王時的作品《石淙》:

奇峯嶙箕山北,秀崿岧嶢嵩鎮南。

地首地肺何曾擬,天目天台倍覺慚。

樹影蒙蘢鄣疊岫,波深洶涌落懸潭。

□願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御通三。

詩仙李白和才子型的皇帝唐玄宗生活在一個時代。

李白的才氣傳到了玄宗耳裏,玄宗特地在金鑾殿召見。

他們放達豪放,共議大事,指陳時政得失,李白不免興奮起來,當即揮毫成《頌》,玄宗大爲欣喜,當即賜食,並親自調羹賞賜,詔命爲供奉翰林。

李白空懷凌雲壯志,他不願意只充御用文人,而希望濟世救民。

可玄宗恰恰只是需要詩文才格外看重他。李白在翰林中受到玄宗的特別青睞,但李 白從未受寵若驚,這是個性使然。

玄宗沒有得到多少李白的頌歌,但李白過於放達,脫靴一事,不免令玄宗和高力士大爲尷尬,尤其是高力士終身以此爲恥,也深得楊貴妃的同情。

李白詩中雲: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把貴妃比作趙飛燕,貴妃大爲惱火。李白無形中,在皇帝的身邊結下了兩個舉足輕重的冤家,這豈能仕途通達?

玄宗講道藝文,在位四十七年,留下了不少翰墨文章,今流傳下來的有詩一卷,凡數十首。

玄宗的詩作後期勝於前期,尤其是逃奔巴蜀以後融入詩作之中的往往具有更深更沉的含意,兼具藝術和歷史的雙重價值。

唐朝時期古詩是如何發展的?有多受歡迎? 第4張

玄宗的晚年落寞淒涼,往事耿耿於懷,卻又常常如同幻影,虛虛實實,渾渾沌沌。只 有一首《傀儡吟》詩:

刻木牽絲作者翁,雞皮鶴髮與真同。

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

多少能慰藉他那顆孤獨的心。冷落的深宮,人們看見的是毫無當年容光聲色的老人,在喁喁低吟。

肅宗李亨留下有詩四首。德宗李適善於屬文,尤其長於篇什,在位二十五首,留下不少作品,不幸失傳,今只存詩十五首,大多是重陽、佳節應時之作。茲錄一首《九日絕句》:

禁苑秋來爽氣多,昆明風動起滄波。

中流蕭鼓誠堪賞,詎假橫汾發棹歌。

文宗李昂恭儉儒雅,博通羣籍,他曾對左右侍臣說:“如果不經常裁理政務,閱讀書籍,怎麼能爲皇帝?”

他常召文臣學士入于禁內,一同討論經義。他愛作五言詩,古調漫漫,清俊悠潤。

他一度想設詩博士,隨侍左右。李遷進諫說:“如今的翰林學士都能文詞,懂古今篇什,足可以怡悅聖情。”文宗這才作罷。

他還和宰相一道討論詩的工拙,鄭覃說:“詩寫的最好的,是古詩三百篇,都是國人創作的譏刺時政的作品,君主可以以此瞭解民情風俗。而後世的詞人,華而不實,於世事無補。”

鄭覃的意思是說今不如昔,《詩經》三百篇達到了中國詩詞的峯顛。文宗很讚許,可見文宗有點保守、懷古。

不過,文宗的詩很清新活潑,澹泊幽遠,令人回味。

如太和九年,李訓、鄭註失敗,仇士良愈加專橫,文宗登臨遊幸,悶悶不樂,常常瞠目獨語,在如此情形之下,卻寫了一首別緻的詩:

《宮中題》

輦路生春草,上林花滿枝。

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

唐武宗沒有什麼詩作留下來,但卻有一文苑軼事。

武宗曾愛上了一位宮女,後來又與宮女嘔氣,武宗長時間地冷落她,隨後怨氣稍解。

武宗召見她,對在內廷充當文學侍從的大書法家柳公權說:“我對這女子有些氣惱,如果學士寫一首詩,我就氣消了。”

柳公權不假思索,應聲捏來一首,替宮女說話:

不分前時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長安。

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試淚痕。

武宗聽罷,頓時心情暢快,盡釋前嫌,忙離席牽着宮女,向柳公權拜謝。

唐朝時期古詩是如何發展的?有多受歡迎? 第5張

唐代最後一位較有詩文雅興的皇帝是唐宣宗李忱。

李忱性情內向,沉默寡言。武宗在位時他是皇叔,裝瘋賣傻,以保全自身。他曾和僧人黃櫱同遊,一同觀看瀑布。兩人對聯:

李忱: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初知出處高

黃櫱: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李忱這兩聯預示着日後登臨大位,後來果然實現了。

宣宗李忱恭儉好善,虛懷若谷,史稱有貞觀遺風,他每次曲宴總與學士唱和。一應公卿出鎮,他都詩賦餞行。

他的詩今僅留傳下來六首,其《吊白居易》一篇詩味無窮: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爲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