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鬆錦之戰中,爲什麼洪承疇帶領的明朝軍隊全軍覆沒?

鬆錦之戰中,爲什麼洪承疇帶領的明朝軍隊全軍覆沒?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鬆錦之戰是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到崇禎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間清帝皇太極發動的旨在消滅明朝關外最後一支勁旅,打通關寧錦防線的戰役。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和清朝的這場主力決戰,在歷史上被稱之爲‘鬆錦之戰’。鬆錦之戰當中,明軍之所以最終會全軍覆沒,原因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當時明軍被切斷了補給,所以纔會被清軍打敗。

鬆錦之戰中,爲什麼洪承疇帶領的明朝軍隊全軍覆沒?

當然,歷史上真實的鬆錦之戰,其實極爲複雜,而且持續了整整兩年時間。在這期間,不但戰場上發生了很多變化,就連雙方的國內,也出現了很多變數。

想要說清楚這場決定大明國運走向的鬆錦之戰,我們還得從崇禎皇帝剛登基那會兒說起。

崇禎皇帝登基的時候,明朝的情況已經很糟糕了。內部天災不斷,外部後金崛起,在東北方向虎視眈眈。而早在崇禎皇帝登基以前,明朝和後金已經交手過很多次了。

鬆錦之戰中,爲什麼洪承疇帶領的明朝軍隊全軍覆沒? 第2張

在交手的過程當中,明朝這邊,也發現了後金的一些特點。後金軍隊強於野戰,如果對拼騎兵的話,明朝這邊只有最精銳的軍隊,才勉強能和後金正面抗衡。但是,如果換一種思路,改爲以守爲攻,則可以剋制後金軍隊的野戰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不斷修城,壓縮後金的生存空間,逼着後金軍隊放棄野戰,轉爲攻城戰。

一旦進入攻城戰的狀態,這就是明軍擅長的領域了。就算打不贏,守住還是可以的,這麼打容錯率也比較高。所有後來,明軍在北方的幾任統帥,都採取了這個做法。最後,到了崇禎登基以後,袁崇煥正式在遼東地區,正式完成了這條關寧錦防線的建造。

這條防線,以山海關爲後盾,寧遠爲中堅,錦州爲先鋒,徹底堵死了遼西走廊。在這三座城之間,明軍又修造了很多聯防戍堡。不管後金軍隊攻擊哪一點,都必須面對堅硬的城牆,不可能馬上攻克。一旦拖得時間長了,其他地方的明軍,就能前來增援,對後金形成有效的反擊。

後金軍隊,雖然戰鬥力很強,但面對這條防線,也是毫無辦法。後來,後金想了個辦法,直接繞過這條防線,突襲北京。雖然沒能成功把北京打下來,但是也利用一系列手腕,讓明朝這邊殺掉了袁崇煥。

鬆錦之戰中,爲什麼洪承疇帶領的明朝軍隊全軍覆沒? 第3張

而袁崇煥死後,後金雖然佔了一些便宜,但面對強大的關寧錦防線,仍是沒有任何辦法。

所以,隨着雙方戰鬥的時間越來越長,雙方的戰爭焦點,逐漸匯聚到了錦州地區。對於後金方面來說,只有拿下錦州,才能繼而破壞整個關寧錦防線。只要這條防線沒了,後金軍隊攻克山海關,就不再是一個夢想

而對於明朝來說,只要錦州還在,明朝在山海關以外,就還有較大的戰略迴旋空間。錦州如果丟了,後金便可以輕鬆打到山海關。到時候再想守,就難如登天了。

所以,此後的幾年時間裏,後金這邊多次強攻錦州,但卻始終沒有取得多大的戰果。因爲駐守在錦州的明朝軍隊,是最爲精銳的關寧鐵騎,戰鬥力同樣十分彪悍。這期間明軍這邊,還曾玩過詐降之類的手段,反正總之,後金在錦州這邊死磕了好幾年,直到後金改名爲清朝,依然沒能打下來。

直到幾年之後,已經改名爲清朝的後金,終於意識到,或許是自己的戰略出了問題。想要靠着軍隊勇猛,一戰攻克錦州,多半是不現實的。於是,清朝方面開始轉變思路,由原來的強攻,轉變成了包圍。

既然是一座城,那城裏的補給就是有限的。只要將這座城徹底圍起來,耗光城內的補給,這座城自然就陷落了。若是在此期間,明軍前來救援,那就更好辦了,直接圍點打援!清軍這邊最頭疼的,就是明軍堅守不出,反倒不怕明軍主動出擊。

在修改了作戰計劃之後,接下來,清軍這邊從出征到定點圍困,總計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當中,清軍全力拔除錦州城外的戍堡,把錦州變成了一座孤城。

鬆錦之戰中,爲什麼洪承疇帶領的明朝軍隊全軍覆沒? 第4張

另外,在之前的幾年當中,清朝又收復了朝鮮和蒙古。如此一來,清朝就有了穩固的後方,明朝就算想騷擾清朝後方,也完全沒了機會。到了這個時候,清朝在關外戰場上,其實已經開始取得壓倒性的優勢了。

而到了崇禎十四年三月,經過長時間的圍困之後,錦州已經被清軍徹底圍死,城內的補給即將斷絕。到了這個時候,守城的明軍,只能開始求救。明朝政府也知道,一旦錦州丟了,整個山海關外的防線就徹底崩了。所以接下來,明朝派洪承疇爲統帥,調集了十三萬明軍,前去救援錦州。

此後,明軍經過數月的跋涉,終於抵達了錦州戰場。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八日,明軍抵達錦州城南的乳峯山一帶,雙方很快展開了第一次交鋒。

這次交鋒,最後以明軍小勝而結束。

清軍這邊,雖然擅長野戰,但在這一戰當中,人數上處於絕對的劣勢。另外,清軍圍困錦州已經很長時間了,自身也比較疲憊。而明軍這邊,調來的又是當時明朝最猛的一部分精銳。所以,在這場接觸戰當中,清軍戰敗,其實並不奇怪。

鬆錦之戰中,爲什麼洪承疇帶領的明朝軍隊全軍覆沒? 第5張

照理來說,這個時候的明軍,其實已經成功救下了錦州。如果按照之前的戰略,這時候明軍應該迅速給錦州補充兵員和補給,主力部隊進行戰略後撤。如此一來,不但解了錦州之圍,同時也能保存明軍主力的戰鬥力。

但問題是,這個時候,明朝內部的情況,不允許明軍主力撤退,甚至要求明軍必須一戰勝利,殲滅清軍主力。

因爲就在這一年年初,明朝內部,以李自成爲首的農民軍,已經攻下了洛陽,此後又攻下了大量的地盤。如此一來,明朝內部早已是捉襟見肘,在這個時候,明軍又抽調了十三萬主力,出關作戰,國內已經空虛到了極點,根本擋不住農民軍。

所以,崇禎皇帝曾多次催促洪承疇,讓洪承疇快點結束關外的戰爭,然後立刻帶領這些精銳回援,解決內部的農民軍問題。

正是因爲崇禎皇帝的催促,洪承疇從出征那天開始,其實就一直沒有做好準備。離開寧遠的時候,軍糧補給也嚴重不足。別說迅速補充錦州,就連這十三萬主力軍隊的補給,都是一個大問題。

於是,當清朝這邊反應過來以後,明軍的麻煩就來了。

鬆錦之戰中,爲什麼洪承疇帶領的明朝軍隊全軍覆沒? 第6張

在那場短暫的勝利之後,清朝這邊,以皇太極爲首的清朝精銳,開始迅速馳援錦州地區。到了錦州戰場之後,皇太極經過仔細的觀察,很快就意識到了明軍的補給弱點。同時,皇太極率領的這支援軍抵達,也使得雙方的整體戰力,開始持平。

接下來,清軍開始玩了命的挖戰壕,將洪承疇統領的明軍主力先鋒給包圍了起來。與此同時,清軍又派遣精銳,偷襲了明軍位於筆架山的糧草補給點,並且切斷了明軍的補給線。

沒了補給的明軍,頓時慌作一團。主帥洪承疇不得不下令,十三萬明軍,分頭突圍,能跑一點是一點。但是,此時的清軍,哪裏還會給明軍機會?除了吳三桂、馬科兩位總兵,成功率軍突圍之外,剩下的明軍大部隊,全部被清軍圍在了松山城地區。就連主帥洪承疇,也沒能跑出去。

此後,清軍兵圍松山城,將明軍主力徹底圍了起來。沒過多久,松山城內便糧草斷絕。因爲明朝在遼東地區的大部分主力,都已經被圍在了這裏,所以也不會再有援軍前來救援他們。

鬆錦之戰中,爲什麼洪承疇帶領的明朝軍隊全軍覆沒? 第7張

於是,崇禎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松山城被攻破。數日之後,錦州守軍將守城無望,也開城投降了。而隨着錦州和松山兩座城的陷落,明朝在山海關外的防禦體系,已經徹底崩潰,再無任何希望。

經此一役之後,明朝不但折損了超過十萬以上的精銳,同時也失去了山海關外所有的戰略縱深。此戰之後,清軍便可以直接衝擊山海關,明朝再無任何反擊的能力了。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鬆錦之戰。

鬆錦之戰當中,明軍之所以會全軍覆沒,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補給被切斷。但如果細究其根本原因的話,那可就太多了。說到底,還是因爲明朝內部矛盾太多,統治機器已經徹底腐朽。在這種情況下,明軍打不過清軍,自然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