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真實的薛訥,是個怎樣的人?

歷史上真實的薛訥,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薛訥(649年—720年),字慎言,絳州萬泉人,唐朝名將,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長子。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演義小說裏面,薛丁山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

演義小說中的薛丁山,是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剛剛出生,父親便去遼東投軍。後來薛仁貴功成歸鄉,卻在意外之下,一箭射中薛丁山。而薛丁山重傷垂死之際,則是被雲夢山的王敖老祖救走,傳授他武藝,將他撫養長大。

後來,薛丁山長大成人之後。恰逢薛仁貴率軍西征,被困鎖陽城。而後薛丁山奉師命下山救父,最後做了唐軍的元帥,立下了大功,還娶了樊梨花、陳金定和竇仙童這三個媳婦。此後,薛丁山南征北戰,成了唐朝名將。但最終卻因爲兒子薛剛誤殺太子,唐高宗李治因此嚇死,薛家被滿門抄斬,而後又引出了薛剛反唐等一系列故事……

熟悉演義小說的朋友,對這些故事,肯定是如數家珍。但實際上,以上有關薛丁山的所有故事,基本上全部都是杜撰的!除了薛仁貴確實有這麼一個兒子之外,其他所有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編的。

歷史上真實的薛訥,是個怎樣的人?

真實的歷史上,沒有樊梨花,也沒有陳金定和竇仙童,更沒有什麼王敖老祖。薛仁貴也沒有用箭射過自己的兒子,更沒有被自己的兒子射死。薛家更沒有被武則天滿門抄斬,反倒是被武則天大力提拔。

歷史真實的薛丁山,其實叫做薛訥,字慎言。至於薛丁山這個名字,其實也同樣是後世演義小說杜撰的。

和演義小說裏描寫的不同,薛家祖上並非出身貧寒,而是時代爲官。薛訥的老祖宗,名叫薛安都,曾是北魏時期的名將。這個薛安都的故事,其實同樣十分精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

後來,歷史先後經歷了多次改朝換代,先是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而後北周取代西魏,楊堅又篡了北周,建立了隋朝,最後統一了天下。雖然經歷了幾次改朝換代,但薛家並沒有因此衰落下去,反倒是一直官位不低。

但是,到了隋朝末年的時候,薛家出了一點小意外。

在隋朝末年的時候,薛家傳到了薛軌這一代。薛軌在隋朝的時候,官位倒是也不低。公元614年,薛軌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薛仁貴。就在薛仁貴出生後不久,因爲種種原因,薛軌去世了。而在薛仁貴五歲這年,隨着江都兵變的爆發,楊廣被麾下的禁軍勒死,隋朝徹底滅亡,唐朝開國。

家裏正值壯年的男主人去世,同時又遇上了改朝換代。這下子,薛家瞬間就衰落了下去。在唐朝開國那會兒,薛仁貴就是個孩子,自然也做不了什麼。不過好在,薛家的先人還是攢下了一點家業,家裏有點土地。所以薛仁貴逐漸長大之後,靠着族人們的接濟,再加上自家有點地,還是順利活了下來。

但是,以薛家當時的情況,薛仁貴想要做官,那就不可能了。

隨着薛仁貴逐漸長大,後來,薛仁貴娶了個媳婦,也就是演義小說裏的那位柳銀環。古人向來講究成家立業,成家之後的薛仁貴,靠着祖上留下來的那點土地,勉強可以餓不死,但也發不了家。做生意沒本錢,想通過科舉考試做官,薛仁貴也沒學過。

所以,薛仁貴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去參軍打仗。

歷史上真實的薛訥,是個怎樣的人? 第2張

公元643年,恰逢李世民要親征高句麗,在全國範圍內募兵。得知這個消息後,薛仁貴在媳婦柳氏的勸說下,便去參軍入伍了。這一年,薛仁貴正好30歲。

注意,在演義小說裏面,薛仁貴剛剛去遼東投軍,柳氏就懷上了薛丁山。但在正史上,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當時薛仁貴之所以要去投軍,就是因爲想要靠軍功爭取前途。此時的薛家,已經窮得不能再窮了。連大人活着都費勁,更別說養孩子了,所以在薛仁貴去投軍的時候,柳氏並沒有懷孕。

此後,薛仁貴到了遼東戰場,因爲作戰勇敢,一路高升,最後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睞。遼東之戰結束後,唐軍撤回國內,薛仁貴也成了唐朝軍方內部,重點培養的將軍。回國之後,薛仁貴就被調去了京城,負責守衛宮城,去給李世民看大門去了。

也正是在看門期間,薛仁貴得到了一大堆的唐朝名將教導,逐漸從一個單純的猛將,成長爲一個帥才。

直到返回京城,成了宮內的禁軍統領,薛仁貴這時候纔算是有了一定的地位,前途也算是光明。此後,薛仁貴纔將妻子接到京城,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等到把這些都搞定了之後,薛仁貴纔開始考慮造人的問題。

公元649年,薛訥出生。這一年,薛仁貴已經36歲了。

其實從這個時間點,我們也不難看出:演義小說當中,說薛仁貴回家之後,差點射死兒子,這事根本就不可能發生。因爲當時的薛訥,壓根就還沒出生呢!

薛訥出生的這一年,恰好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去世的那一年。李世民去世後,唐高宗李治登基。李治登基後,先是因爲種種原因,暫時休養生息了幾年,並未對外發動戰爭。所以在這幾年當中,薛仁貴也一直留在京城,給了薛訥一個完整的童年。

直到9年之後,在薛訥十歲那年,隨着李治登基時間日久,徹底坐穩了皇位,李治這才重啓唐朝對外的戰爭。也是從這時開始,薛仁貴才正式以一個統帥的身份,主持唐軍對外征戰。

此後的十年時間裏,薛仁貴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後終於幫唐朝滅掉了高句麗。而在這十年當中,薛訥也逐漸長大,逐漸到了參加工作的年齡。

歷史上真實的薛訥,是個怎樣的人? 第3張

照理來說,以薛訥的身份,他要是想參加工作的話,自然是要進入軍方,去接薛仁貴的班。而薛訥的少年時代,也是聽着他爹的傳奇故事長大,對此想必也是十分憧憬。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意外的出現,徹底讓薛訥的人生,走向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向。

公元668年,薛仁貴率領唐軍,在遼東戰場上長驅直入,最終滅掉了高句麗。此後,作爲唐軍高層統帥,薛仁貴也就暫時留在朝鮮半島,負責當地的戰後恢復工作。在朝鮮半島工作了一年多以後,恰逢高原上的吐蕃崛起,進犯唐朝邊境,薛仁貴就被調到了西線,率軍征討吐蕃。

此時的薛仁貴,正處於巔峯時期。不管是指揮能力,還是個人的體力,都正值當打之年。再加上之前薛仁貴的戰績,唐軍又是百戰之師,戰鬥力極強。所以當時薛仁貴出征之後,幾乎沒人認爲薛仁貴會輸。就連薛仁貴本人,也這麼認爲。當薛仁貴帶兵登上高原之後,薛仁貴甚至一度認爲,可以直接率領手下的十多萬精銳,一口氣打到拉薩去,徹底解決吐蕃問題。

以當時唐軍的戰鬥力來說,薛仁貴的這個計劃,其實並不算狂妄,甚至可以說是理所當然。

但是,就在雙方開戰之後,意外出現了。

當時薛仁貴的副將,名叫郭待封。這哥們也是名將之後,他爹是唐朝的開國名將郭孝恪,曾經是唐朝的初代西域都護,戰功彪炳。因爲家世原因,郭待封被任命爲薛仁貴的副將後,心裏一直很不服氣。覺得自己作爲名將之後,完全有能力做主將,怎麼能給薛仁貴做副手呢?

正是出於這種心理,郭待封不願接受薛仁貴的軍令。在護送唐軍補給的時候,消極怠工,最後導致唐軍補給被吐蕃軍隊偷襲,軍糧和都被吐蕃軍隊毀掉。沒了補給之後,就算薛仁貴再怎麼能打,也註定不可能再戰勝吐蕃。最後,薛仁貴被圍在大非川,隨後被吐蕃擊敗。雖然勉強通過議和的手段,將唐軍主力從高原上撤了下來。但經此一敗之後,唐朝就再也無法遏制吐蕃的擴張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大非川之戰。

大非川之戰,後來在演義小說裏面,就成了薛仁貴被困鎖陽城。可惜歷史上真實的戰爭當中,薛仁貴被圍之後,並沒有兒子來救他,最後他也確實是戰敗了。此時的薛訥,或許也有率兵前去救父的心思。但在現實當中,唐朝自然不可能讓一個從未帶過兵的毛頭小子,去做唐軍的統帥。

大非川戰敗後,薛仁貴雖然也是受害者,但作爲唐軍主帥,自然要被問責,所以被一擼到底。在這之後不久,因爲朝鮮半島那邊再起戰火,薛仁貴又被緊急起復,被調往朝鮮半島。但是到了朝鮮半島之後,沒過多久,薛仁貴又再次因爲內部原因,損兵折將。

這下,就算李治再怎麼重視薛仁貴,也忍不了了。

不久之後,薛仁貴被徹底革職,而後流放廣西。直到十年之後,才被再次起復。

歷史上真實的薛訥,是個怎樣的人? 第4張

剛剛到了該工作的時候,便碰上了父親戰敗,而後被流放廣西。在這種情況下,薛訥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了。史書上沒有記載,薛訥當時是否被一起流放。但從野史傳聞來看,薛訥當時應該是一起去了廣西。原本的大好前途,也就成了泡影。

在廣西待了十年之後,直到公元681年,隨着薛仁貴被再次起復,薛訥這纔跟着父親,重新回到了京城。

此時的薛仁貴,已經68歲了,薛訥也已經33歲。

薛仁貴之所以被調回京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時李治身體已經不行了。此時的李治,急需找一幫猛人,幫他穩固國家,守護李家的皇位傳承。薛仁貴被起復之後,很快被調到了北方,再次統領大軍作戰。至於薛訥,則是終於有了入朝做官的機會。

但是,此時的薛訥,依然沒有參軍入伍。至於原因,大概是因爲薛仁貴覺得,父子二人不能同上戰場,總要給薛家保留一些香火。

此後,薛訥被任命爲城門郎,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首都衛戍部隊營長。

然而,就在薛訥剛剛步入仕途,仕途終於有了一些起色之後,又有一個重大打擊向他襲來。

就在薛訥入仕兩年之後,公元683年,薛仁貴病逝於北方草原。同年年底,唐高宗李治去世,武則天開始全面接手大權。

歷史上真實的薛訥,是個怎樣的人? 第5張

父親的去世,對於薛訥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而且按照當時的制度,父親去世之後,兒子是需要辭官回家守孝的。薛訥雖然是名將之子,自然也無法違背傳統。此後,薛訥只能暫時辭官,返回家鄉守孝。

從這段故事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此時的薛訥,在唐朝根本不是什麼重要人物,自然也談不上兒子打死太子,最後嚇死皇帝之類的事情。正史上那位太子李弘,是因爲生病去世的。李弘死的時候,薛訥還跟着他爹,一起流放廣西呢!

在演義小說裏面,李治去世之後,薛家被武則天滅了滿門。到了這裏,薛丁山在演義小說裏面的故事,也就徹底結束的。但對於歷史上的薛訥來說,李治的去世,卻恰恰是他仕途的開始。

就在薛訥回家守孝期間,唐朝發生了一連串的重大變故。先是李治因病去世,李治去世後,太子李顯順利登基,史稱唐中宗。李顯即位後,因爲表現出要和老媽武則天爭權的意思,僅僅不到兩個月之後,武則天就發動了政變,廢掉了李顯,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做皇帝。李旦登基之後,徹底成了武則天的傀儡,武則天也開始加快爭取權力。又過了幾年之後,武則天干脆直接搶了自己兒子的皇位,自己登基做了一代女皇。

公元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歷史由此進入了武周時期。

在搶奪權力的這幾年裏,武則天下手頗爲狠辣。很多反對她的大臣,都被她直接清理掉。在軍方這邊,武則天更是着重下手,殺了不少唐軍將領,甚至導致唐軍的內部傳承,都出現了斷代的現象。登基之後的武則天,同樣心狠手辣,大肆任用酷吏。所有反對武則天的人,幾乎被武則天給殺絕了。

歷史上真實的薛訥,是個怎樣的人? 第6張

如此一來,回家守孝這幾年,對於薛訥來說,反倒是福非禍了。如果薛訥依然留在官場,能不能躲過這幾年的動盪,恐怕都是一個未知數。

等到薛訥守孝結束之後,差不多也就到了武則天登基的時候了。到了武則天時代後,薛訥繼續做他的京官,老老實實地幹自己的工作,倒也沒有遇到什麼危險。在這幾年當中,薛訥因爲工作做得比較好,逐漸開始升官,最後升遷至藍田縣令。類比現在的話,大概相對於北京市豐臺區區長。

在擔任藍田縣令期間,薛訥一直堅持自我,絲毫不爲當時的酷吏風潮所動,堅持做一個好官。在此期間,著名酷吏來俊臣,曾爲了自己貪污,需要調動長安城內的官辦糧倉。而這個糧倉,當時恰好歸薛訥管理。面對來俊臣的無理請求,薛訥絲毫不爲所動,毫不懼怕來俊臣的威脅,堅持不給。在這不久之後,來俊臣還沒來得及報復的時候,就被武則天清理掉了,所以薛訥也就因此安然無恙。

總之,在京城內做官的幾年裏,薛訥一直恪守本心,沒有被當時的時代變遷所改變。不得不說,這也算是頗爲難得的事情了。

在糧倉事件結束後不久,恰逢北方的後突厥入侵,騷擾河北地區,武則天這時候就想起了薛訥。因爲連年的內鬥,當時唐朝內部能打得猛將,已經屈指可數了。而薛訥作爲將門虎子,雖然沒經歷過大型戰爭,但年輕的時候,卻深受父親薰陶,對於用兵打仗可以說是門清。

此後,武則天將薛訥提拔爲左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略,前往北方戰場。

這一年,是公元698年。此時的薛訥,已經50歲了。

五十歲的薛訥,纔剛剛開始他的軍旅生涯。

歷史上真實的薛訥,是個怎樣的人? 第7張

到了北方之後,薛訥很快就開始發揮自身的價值,統領唐軍抵禦北方突厥。不得不說,薛訥確實深得他爹的真傳,鎮守北方期間,雖然沒有取得什麼重大勝利,但卻保證突厥沒能南下半步。這個貢獻,其實是相當巨大的,因爲在這之後,唐朝高層又發生了劇烈的動盪,導致國內非常混亂。如果沒有薛訥在北邊鎮守,後突厥會不會長驅直入,禍及中原,可就是未知數了。

在薛訥鎮守北方期間,唐朝高層又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首先,武則天因爲過於年老,開始寵信自己的男寵張家兄弟,搞得朝堂烏煙瘴氣。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聯合一些大臣,悍然發動了神龍政變,誅殺了張家兄弟,同時逼迫武則天還政給李顯,擁立李顯再次登基。在李顯登基數月之後,武則天因病去世,終於徹底走完了她的一生。

與此同時,李顯登基之後,唐朝高層的情況並沒有好轉,反倒更加惡劣。李顯的皇后韋氏,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妄圖做第二個武則天。此後,韋氏開始大肆在朝中清除異己,先是清理了以張柬之爲首的這羣功臣,而後又逼得太子發動政變,殺了武家的帶頭人武三思,此後又滅了太子。做完這些之後,韋氏已是大權獨攬,最後乾脆直接毒死了李顯,立李顯的兒子李重茂爲皇帝,後世史稱唐殤帝。

李顯去世後,高層大權已經完全落入到韋氏手中。第二個武則天,馬上就要出現了。就在這個時候,之前同樣做過皇帝的那個李旦,卻成了最大的變數。李旦的兒子李隆基,聯合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再次發動政變,入宮殺掉了韋氏,而後擁立李旦爲皇帝。

歷史上真實的薛訥,是個怎樣的人? 第8張

李旦登基之後,唐朝高層的內鬥,依然沒有停止。之前發動政變的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又成了朝中的兩大巨頭,開始內鬥。爲了平息兒子和妹妹的鬥爭,李旦後來乾脆放棄了皇位,禪位給李隆基,希望以此結束這場李家內戰。然而李隆基登基以後,太平公主依然不肯罷手,最後李隆基也不得不以皇帝的身份,再次發動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徹底獨掌大權。

直到這時,隨着李隆基獨掌大權,唐朝高層的內亂,才徹底結束。歷史上著名的開元盛世,也由此開始。

從薛訥被調往北方,武則天開始重新張家兄弟開始,一直到李隆基獨掌大權,這期間一共過了整整16年!在這16年當中,薛訥一直守在北方,牢牢遏制住突厥南下的勢頭。如果沒有薛訥的鎮守,就李家這個搞法,唐朝能不能傳到李隆基手裏,恐怕都是一個大問題。

隨着李隆基獨掌大權,野心勃勃的李隆基,終於有能力可以收拾唐朝的爛攤子了。就在李隆基幹掉太平公主後不久,李隆基就把各地的精銳唐軍,各地調一部分入京,想要看看唐朝軍隊的實際情況。

結果這一看不要緊,當時的李隆基,鼻子差點都氣歪了。

和他想象的不同,此時的唐軍,實在是弱得超乎想象。這也難怪,畢竟之前的幾十年裏,唐朝高層一直在忙着內鬥,也沒誰會去關心軍隊戰鬥力如何。所以此時擺在李隆基面前的,完全就是一羣烏合之衆,連最基本的軍容,都無法保持整潔。

唯一例外的,便是薛訥統轄的軍隊,以及朔方道將軍解琬麾下的兵馬。

歷史上真實的薛訥,是個怎樣的人? 第9張

眼見於此後,唐玄宗李隆基直接大開殺戒,殺了一批在軍中混日子的將領。就連兵部尚書郭元振,都被李隆基直接罷官流放。而對於軍容整潔的薛訥,李隆基則是極爲欣賞,同時也委以重用。

此時的薛訥,終於迎來了光明。唯一可惜的是,此時的薛訥,年齡已經太大了。年齡的限制,讓薛訥註定無法重現當年薛仁貴的誇張戰績。

這一年,薛訥已經65歲。

但即便這樣,薛訥依然被李隆基委以重用,成了唐朝開元年間初期,唐軍內部最能打的一員大將。

開元二年,薛訥率軍進攻契丹,雖然初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因爲唐軍內部軍事紀律太差,最後還是不幸被契丹擊敗。戰後,薛訥被李隆基追責,貶官爲民。但同時,李隆基並沒有對薛訥失去信心,反倒是按照薛訥的意思,在軍中殺了一批消極怠工的將領,整頓軍紀。

就在薛訥剛剛被罷官不到一個月之後,西線再次告急,吐蕃入侵。薛訥隨即被起復,任命爲隴右防禦使。與此同時,李隆基率軍親征吐蕃。最終,薛訥率領唐軍主力,在甘肅臨洮地區,與吐蕃主力遭遇。一場大戰之後,唐軍大獲全勝,殺敵數萬!

自武則天時代結束後,十多年來,唐軍一直被吐蕃壓着打。這場大勝,也成了最近十幾年當中,唐軍最大的一場勝利。唐軍的士氣,也由此大爲好轉。

歷史上真實的薛訥,是個怎樣的人? 第10張

此戰之後,薛訥又被調往北方,繼續和後突厥戰鬥。與此同時,唐朝開始以外交手段,分化北方草原逐步。最後,後突厥內亂,可汗被殺。北方的拔野古、回鶻等部落,再次投降了唐朝。唐朝的北方邊境,也再次接觸了危機。

隨着邊疆漸趨安定,再加上身體原因,在這之後,薛訥請求退休,唐玄宗隨後批准了他的請求。退休之後,薛訥回家安享晚年,終於過了幾年難得的消停日子,得享天倫之樂。公元720年,薛訥病逝於家中,終年七十二歲。

歷史上真實的薛丁山,沒有被滿門抄斬,反倒是得以善終了。

從薛訥的人生當中,我們不難發現,歷史上真實的薛訥,和演義小說裏面的那個薛丁山,根本就是兩回事。不光人物經歷對不上,就連最後的結局,也是截然不同。

演義小說裏的薛丁山,或許是一個大英雄。但那樣的薛丁山,太過完美,結局又太差。而真實的薛訥,雖然半生困窘,看似沒有那麼精彩。但最後卻得以善終,而且同樣建立了不朽功勳。這樣的結果,或許比演義小說裏的結果,更讓人能夠接受。

薛訥的人生,其實也帶給了我們一個啓示:有時候人生多一些波折,也未必不是好事。就比如薛訥,如果薛仁貴晚死幾年,他不用回家守孝的話,或許當時他也躲不掉武則天的清理。再比如後來被外放做官,要不是被外放,繼續留在京城,恐怕也無法躲開後來唐朝高層內鬥的漩渦。

正所謂‘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挫折這種東西,誰都不喜歡。但如果我們時間線拉長,從人生的角度來看,挫折或許反倒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