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狀元纔是殿試第一名,爲何有人考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

狀元纔是殿試第一名,爲何有人考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舉制度是我國古代最爲出名的一種國家選拔人才的制度,在中國歷史上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古代科舉考試很難,而在科舉考試最後一關的殿試中取得前三名的人,分別命名爲:狀元、榜眼和探花,其中還有連中三元的說法,即鄉試、會試、殿試接連奪得魁首,不過這樣的猛人實在罕有。

按理說狀元是殿試第一名,理應是最風光的,但爲什麼古人中了探花比狀元還高興呢?

狀元纔是殿試第一名,爲何有人考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

“探花”一詞最早出現在唐朝,當時並非是指殿試進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種戲稱,與等第名次無關。唐朝進士及第後會有隆重的慶典,在杏花園舉行的“探花宴”就是活動之一。

探花宴開始前,會在同榜進士中選出兩位最年輕且最英俊的人充當“探花使”,他們遍遊長安城中的名園,沿途採摘鮮花,並在瓊林苑賦詩,用鮮花迎接狀元,這種以宴會形式慶祝學子高中的活動一直延續到唐末。

狀元纔是殿試第一名,爲何有人考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 第2張

唐人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寫道:“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爲探花使,遍遊名園,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罰。”送人魏泰在《東軒筆錄》中也記載:“進士及第後,例期集一月,共醵罰錢奏宴局,什物皆請同年分掌,又選最年少者二人爲探花使,賦詩,世謂之探花郎。”

也就是說唐朝的探花郎不僅有才華,還有英俊的相貌,他們也許會比其他人得到更多與皇帝、皇親貴族、臣子們接觸的機會。唐代孟郊有名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描寫了探花郎的意氣風發。翁承贊也在《擢探花使三首》詩中寫道:“探花時節日偏長,恬淡春風稱意忙。每到黃昏醉歸去,詑衣惹得牡丹香。”流露出了自己當選探花郎的喜悅。

狀元纔是殿試第一名,爲何有人考中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 第3張

而探花專指進士中的第三名,一般認爲是在北宋末年確立,在明朝正式形成定式。此時科舉制度逐漸趨於完備,探花也正式成了名次的稱呼,但隨着名次的正式變更,對於探花而言,長相與年齡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南宋以後,殿試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統稱爲“三鼎甲”。雖然探花是代表第三人及第,但同樣是天子門生,是一甲及第,與狀元、榜眼一樣都是不相上下的高才,是十分難得的榮譽,只是因爲皇帝的好惡而名序有先後,並非都以辭賦、策論分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