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邦取代項羽後,爲何剩餘諸侯王沒有謀反?

劉邦取代項羽後,爲何剩餘諸侯王沒有謀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即漢高祖,字季,沛縣豐邑中陽里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漢朝開國皇帝,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漢元年,項羽自號西楚霸王,隨後封了十八路諸侯王和兩位侯。

霸,既是咱們平常理解中的霸道中的霸,也諧音伯父的伯,伯是大的意思,所以霸王的霸,還有另一層意思是大,西楚霸王也就是西楚大王,是所有諸侯王老大的意思,說得文雅一點,就是咱們常說的天下共主。

然而,項羽剛剛回到自己的都城彭城,項羽分封的諸侯王們,就開始扎堆謀反了。

劉邦取代項羽後,爲何剩餘諸侯王沒有謀反?

西邊,是漢王劉邦兵出關中,掠奪了塞王、翟王、雍王的封地;東邊,是三齊的實際掌權人田榮擊殺了項羽所立的三齊王;北邊,是項羽所立的遼東王對壘項羽所立的燕王,是陳餘幫着項羽所理的代王驅逐了項羽所立的常山王。

東西北三方,都是烽煙,各諸侯王扎堆謀反。

四年之後,劉邦於垓下擊敗項羽,取代了項羽的西楚霸王,於定陶泗水之陽即皇帝位,但實際上,當時的劉邦,仍舊不過是項羽一樣的天下共主而已,除劉邦的漢以外,當時還有韓王信的代、張敖的趙、藏荼的燕、韓信的楚、英布的淮南、彭越的樑、吳芮的長沙以及共驩的臨江

雖然諸侯王仍舊很多,但這些諸侯王卻沒有像項羽主導天下時那樣,扎堆謀反。

爲什麼?爲什麼劉邦取代項羽,成了新的天下共主,剩餘的諸侯王就沒有像項羽主導天下時那樣,扎堆謀反呢?

劉邦取代項羽後,爲何剩餘諸侯王沒有謀反? 第2張

難道說劉邦比較幸運?

不是的。

項羽主導天下時,之所以會有諸侯王扎堆謀反,一個很根本的原因在於,當時的諸侯王中,不認同項羽分封的,大有人在,他們必將趁着項羽立足未穩之際,使出渾身解數,爲自己謀奪利益,以避免夜長夢多。

但在劉邦成爲天下共主之時,剩餘的諸侯王中,幾乎沒有不滿劉邦分封的,他們或者通過楚漢相爭獲得了更多更廣的封地,或者保住了原來的封地,更有甚者,根本就是在劉邦的幫助之下,纔拿到或者拿回封地的。

對於這時候的諸侯王來說,根本沒有謀反的客觀理由。

主觀上,如果想謀反,只有兩個原因,一是獲取更多的封地,重複劉邦的故事,二是害怕劉邦蠶食他們的封地。

劉邦取代項羽後,爲何剩餘諸侯王沒有謀反? 第3張

後來接二連三謀反的,也幾乎是這兩個原因,臨江王共驩不服劉邦,被打掉;燕王藏荼和韓王信可能都得到了匈奴的支持,所以有了謀反的行爲;淮南王英布和燕王藏荼是害怕被誅殺,所以反了;而楚王韓信和樑王彭越是被人誣告的,趙王張敖是受到趙相貫高的牽連。

這些諸侯王被打掉之後,除了臨江國之外,其他的諸侯國仍舊在,只是換了個國王,這在沒有被打掉的諸侯王看來,劉邦對他們的諸侯國是沒有興趣的,劉邦也不會強佔他們的諸侯國,給了他們足夠的安全感。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史記·黥布列傳》、《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史記·田憺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