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楊玄感擁有顯赫家世,爲什麼選擇造反?

楊玄感擁有顯赫家世,爲什麼選擇造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玄感(不詳~613年8月21日),字號不詳,弘農華陰人,隋朝大臣,司徒楚公楊素嫡長子。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613年6月,禮部尚書楊玄感趁着隋煬帝二徵高麗之際在黎陽郡起兵謀反!

軍師李密獻策三條!

上策:出奇兵,攻薊郡,扼守臨渝關,切斷遠征軍的歸路。

具體理由是:楊廣親率大軍出征,此時遠在遼東,就是距離幽州也有千里之遙,況且南有大海,北有胡虜,只中間夾着一條道可以返回,而臨渝關則位於這條道的咽喉位置,所以說控制了臨渝關,就相當於阻斷了楊廣的回軍之路。一旦高麗人知道了楊廣回撤遇阻,勢必會在後面窮追猛打,如此一來不出一個月,隋軍的軍資糧秣都將消耗殆盡,結果就是隋軍要麼投降要麼潰散,那麼皇帝楊廣也可以不戰而擒了!

楊玄感擁有顯赫家世,爲什麼選擇造反?

中策:向西直取長安,固守關中!

主要理由是:關中之地四面都有要塞屏障,自古以來便是天府之國。如果拿下長安,然後通過招攬豪傑、撫慰民心等手段,長安便可作爲反隋的大本營,就算楊廣率大軍從高麗返回,但他失去了根本之地,也奈何不了楊玄感,而楊玄感卻可以依託長安慢慢進取天下!

下策:挑選精銳士卒,襲取東都。

主要理由是:如果能夠順利攻取東都,便可藉以號令四方!但風險也是最大的,因爲東都守備充足,如果百日內攻城不下,而全國各地的軍隊又從四面八方涌來,那結果就非常不妙了!

楊玄感則認爲李密所提下策實屬上策,他的理由是:如今文武百官的家眷都在東都,要是先攻取東都,就足以擾亂百官們的心,到時候誰還有心思陪着楊廣打仗?他們爲了家眷的安全,肯定會投降,這樣一來楊廣就成了光桿司令,而自己得到了文武百官的支持,登上皇帝寶座也就易如反掌了!

聽完這個解釋,李密像看白癡一樣的看着楊玄感,他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會跟着這樣的人造反,同時他也知道,自己這幫人不久恐怕就要大禍臨頭了!

楊玄感擁有顯赫家世,爲什麼選擇造反? 第2張

可楊玄感不管李密是怎麼想的,他已決定襲取東都!隨後楊玄感派遣大軍向東都洛陽進發,而結果也正如李密所料,由於東都城高壑深,再加上城內糧草充足,守軍又有二十萬之多,所以楊玄感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打下東都。

遠在遼東的隋煬帝獲知楊玄感造反並且圍困東都的消息後,再也顧不上高麗,率軍星夜兼程回師救援,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勤王軍隊紛紛向東都趕來。就在楊玄感的軍隊即將被包圍之際,他又聽取了部將李子雄的爛計策,把本就不多的人馬分成了兩部分,打算分兵抗擊!結果是楊玄感和李子雄都被討逆之軍打的大敗!

楊玄感擁有顯赫家世,爲什麼選擇造反? 第3張

直到此時,楊玄感才決定採取李密所提中策——西取長安!可是當他率軍行進到閺鄉的時候被追兵追上,楊玄感且戰且退,身邊的人是越戰越少,等他來到上洛的時候,身邊只剩十餘騎相隨,而身後的追兵還在源源不斷的趕來,最後退到葭蘆戍,就只剩他和弟弟楊積善了!

楊玄感見大勢已去,就對弟弟楊積善說:“今日我難逃一死,但我無法忍受別人的侮辱,你殺了我吧!”

楊積善還想再勸勸哥哥,可是他看着四面八方潮水般涌來的官軍,無奈一嘆,眼含淚水抽刀殺死了楊玄感,隨後又揮刀自刎!

當追兵把楊玄感和楊積善的首級一併送到楊廣的行營後,楊廣又將楊玄感的屍首處以車裂之刑,在東都鬧市陳屍三天,最後將屍首剁碎焚燒!至此,隋朝歷史上第一次門閥政變僅僅過了四十多天就落下了帷幕,而楊玄感的下場可以說是無比悽慘的!

楊玄感擁有顯赫家世,爲什麼選擇造反? 第4張

楊玄感是隋朝開國功臣、上柱國、楚國公楊素之子。有這樣顯赫的家世背景,再加上他自幼習讀兵書,按理說他不可能不知道李密所提奪取天下三策中哪個纔是上策,可他爲什麼偏偏選擇了成事機率最小的下策呢?這還要從他與李密的相識說起!

李密是上柱國、薄山公李寬的兒子,雖然他們家也算豪門貴族,可與楊玄感家相比就差得多了,而李密自己也只混了個左親侍的小官,就是晚上在皇宮中給隋煬帝站崗的,可就連這樣一個差事他也沒保住!一次隋煬帝在宮中遇上了李密,覺得他眼神犀利不同於普通人,於是就把他給開除了!

丟掉工作的李密回到家後摒絕了一切應酬往來,專心讀書。一次他在街上倒騎着牛讀《漢書》,恰巧被路過的楊素看見,楊素被他的行爲吸引,覺得此人非同尋常,於是就把李密召到自己家中交談!結果是楊素非常高興,捋着鬍鬚大笑着對楊玄感說:“李密有如此的見識氣度,你們兄弟幾個都不如他!”

楊玄感擁有顯赫家世,爲什麼選擇造反? 第5張

自小在蜜罐中長大的楊玄感哪裏受得了這個氣,但礙於父親的面子,他還是和李密結交成了好朋友,但私下裏楊玄感經常戲侮李密。一次李密實在生氣,就對楊玄感說:“大丈夫應該實話實說,怎麼能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呢?如果兩軍陣前交戰,往來衝殺,使敵人震驚懾服,我不如您;但如果說指揮天下賢士俊傑各自施展才能,您不如我。所以您怎麼能因爲自己身份高貴就輕慢天下的士大夫呢?”

這一番話說的楊玄感啞口無言,但心裏還是不服氣,所以到他謀反,李密提出上中下三策,他故意選擇下策,因爲如果他用下策也能奪取天下,不就證明自己比李密強嗎?只是結果並沒能如他所願,不僅沒能證明自己比李密強,還把大好局面白白葬送了,自己也落了個死無全屍的下場!

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成大事者必須要有容人之量,如果意氣用事,最後爲失敗買單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