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北宋爲什麼不殺文官 對朝廷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北宋爲什麼不殺文官 對朝廷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宋朝不殺文官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書《資治通鑑》當中有寫道“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經過了幾千年的歷史研究、實踐,證明了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公司、一個團體來說,這句話基本上都適用。

這句話是唐太宗和魏徵的談話,衆所周知,都認爲唐太宗在我國曆史上是非常有作爲、有水平的皇帝之一,魏徵也是數一數二的諫臣。

北宋爲什麼不殺文官 對朝廷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但是,這樣一句話,也寫出了古代帝王,希望身邊能夠都是能言善諫之人,也有“廣開言路”的優點。

在我們學過的古文《鄒忌諷齊王納諫》當中,就寫道了這樣的道理。到了後來的康熙皇帝也是一位廣開言路的明君,才能夠將一副爛牌打得漂亮。

即便是在我們口中非常殘暴的秦始皇,也能夠接受李斯的“不要驅逐那些能言上諫的人”。古代對於先賢廣開言路的重視程度可以說是意義非常了。

因爲海納百川的皇帝抑制被大家作爲美談和中國的優秀代表,唐太宗李世民、康熙皇帝、雍正等等,但是,有一個朝代,從始至終是廣開言路,那就是宋朝。

爲何宋朝一直能夠廣開言路呢?所有皇帝不一定都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到底是什麼制度讓他們廣開言路的。

北宋爲什麼不殺文官 對朝廷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2張

一、宋朝的態度

1、趙匡胤建國後“杯酒釋兵權”收歸軍權

衆所周知,宋朝建立的背景十分混亂,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割據,戰亂不斷,長達半個世紀的混戰,讓所有的人都以武力爲最高統治本領。宋太祖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奪得政權。

因此,他深深體會到了武將帶來的危害。因此,他明白,軍權在他人之手就是最大的威脅,於是,建國之後,就靠着幾杯酒將所有的軍事大權收歸到中央,由自己親自領導。削弱了各個地方的節度使權力。

解除了武將權力之後,宋朝的中央集權化基本上已經形成,可以說,在集權之後,地方已經沒有可以輔佐治理國家的團體和力量了。於是,宋太祖開始發展文治,也就是廣開言路,政策也有了現實需求。

同時,武將集團長期被抑制,地方的治理也需要很多的文官補充上去,因此,文官集團開始形成,宋朝也開始了“重文抑武”的治國方針。

北宋爲什麼不殺文官 對朝廷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3張

2、尊重“祖法”

宋朝時期,“祖宗法制”推崇的是高於任何朝代的。在古代時期,對於“祖宗”的法制都有一部分是非常遵守的,在我們觀看的電視劇當中。

經長會提到先帝,也就是之前的皇帝留下來的規矩,都是一直需要遵守的。宋朝時期,對於老祖宗留下來的制度也是非常的遵守。

3、言論寬鬆的制度

我們都知道,宋朝時期,有了很多的非常著名的文臣,他們直言納諫,敢做敢爲,這與鬆草的祖宗製法是分不開的。趙匡胤當年下發了死命令“不可斬殺文臣和直言納諫者”,貫穿了整個北宋時段。

到了南宋建立之後,這個規矩才被打破。於是,宋朝時期,言論環境相對來說比較寬鬆,大臣也可以直言納諫。

宋朝幾乎沒有被判處死刑的人,就連蘇軾當年“烏臺詩案”之後也只是被貶謫。不殺上述言論文人成爲了宋朝時期的傳統。

北宋爲什麼不殺文官 對朝廷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4張

4、推崇“無爲而治”

“道理最大”是來源於宋太祖與手下大臣的一個對話,因此,趙匡胤之後,都是認爲“道理最大”。這也是宋朝時期,皇帝廣開言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樣,都是具有客觀事實的。宋徽宗時期,自己稱自己爲“教主道君皇帝”,因爲他對道教非常的推崇。

其實,早在宋太宗時期,就已經接受了道家的說法——無爲而治。宋太宗在所有皇帝當中算的上是比較強勢的。

能夠帶領部隊拿下北漢,又接二連三的發起北伐戰爭,可以說,這樣的皇帝怎麼樣都不會信奉“無爲而治”,然而,宋太宗接受了。

北宋爲什麼不殺文官 對朝廷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5張

二、文人的士氣

1、“爲天下開太平”精神永垂不朽

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之後幾乎所有當官人的準則,真實體現了宋朝時期,文人以天下爲己任的豪情壯志。

也寫出了文人不爲利益,只爲家國的境界。可以說,正是因爲這樣,宋朝的文人一直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爲了國家發展和人民安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2、幹一行,專一行

宋朝理學大師朱熹說,雖然皇帝可以任命自己的臣子職位和權力,但是皇帝不能干涉臣子的所作所爲,因爲,每個人都有相關的專業性。

不能夠讓外行來指導內行怎麼做事。可見,宋朝文人身上的勇氣,對於當時言論寬鬆的政策來看,堅持各自信念,這在其他朝代非常難得。

北宋爲什麼不殺文官 對朝廷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6張

宋朝時期,自建國以來就表明了對文臣的重視,廣開言路也是爲了整個國家的發展和繁榮。宋朝中後期的皇帝對於祖上的制度也是言聽計從。

避免了因爲皇帝自己的喜好導致文人不敢納諫,包括宋徽宗時,推崇的“無爲而治”,“道理最大”,這也是推動了文人們諫言毫無禁忌,營造出了宋朝時期廣開言路的風氣。

參考文獻:《宋:現代的拂曉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