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諸侯國國君在僭越稱王前以各自爵位相稱,爲什麼楚國一直稱王?

諸侯國國君在僭越稱王前以各自爵位相稱,爲什麼楚國一直稱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西周建立之後,周天子大封天下,除了周天子稱“王”之外,諸侯王分別被封爲“公、侯、伯、子、男”五等。然而,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其他諸侯國國君在僭越稱王之前,基本上以各自爵位相稱,而唯獨楚國一直稱“王”,這是爲什麼呢?這個現象與楚國融入周朝體制失敗,進而與周天子決裂有關。

諸侯國國君在僭越稱王前以各自爵位相稱,爲什麼楚國一直稱王?

楚國曾助周滅商,但並未被納入體制。在分封儀式中,楚人被漏掉了,可能是因爲楚人太過弱小,或者是因爲楚人的蠻夷身份,又或者是因爲楚人所在的地方太過偏僻。這樣的行爲讓楚人倍感傷心。

楚人好不容易被封爲諸侯國,結果不僅封號極低,封地也很小。同時,在岐陽之盟上,楚人也感受到了被周天子和中原諸侯視爲蠻夷的感覺。但當時勢弱位卑的楚人還沒有資格與周天子講條件,只能選擇逆來順受。

諸侯國國君在僭越稱王前以各自爵位相稱,爲什麼楚國一直稱王? 第2張

經過“昭王南征而不復”,楚人與周王室可以說幾乎徹底決裂。不過由於當時的楚國還不是周天子的對手,因此楚人並未立即反叛,而是繼續暗中積蓄力量。到了周桓王時,由於西周已經滅亡,而東遷建立東周的周平王又有弒父嫌疑,周天子開始喪失威望,各地諸侯蠢蠢欲動。當此之時,楚君熊通也開始不滿自己爵位低微,遂以“先祖鬻熊子事文王 ”爲由,通過漢陽諸姬向周天子討要更高級的爵位。遭到周桓王姬林拒絕後,熊通乾脆於周桓王十六年(704年)再度自立爲王,是爲楚武王。

諸侯國國君在僭越稱王前以各自爵位相稱,爲什麼楚國一直稱王? 第3張

自此之後,中原王朝仍然尊奉“尊王攘夷”,繼續沿用周天子分封爵位之時,楚國卻再也不將周天子放在眼中,歷代楚國國君皆以“王”爲稱號。後來到了楚莊王時,楚國早已崛起爲了南方大國,楚莊王更是率兵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楚人“問鼎中原”之心已是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