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文天祥的英雄事蹟 文天祥的著名詩句

文天祥的英雄事蹟 文天祥的著名詩句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天祥(原名:雲孫,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宋瑞,江西吉州廬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爲“宋末三傑”。

 生平

文天祥的英雄事蹟 文天祥的著名詩句

  文天祥在朱熹《蓬戶手卷》中的題記

文天祥18歲時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並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宋理宗親拔爲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爲得人賀。”但四天後父親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

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他上疏請斬董宋臣,建議禦敵之計,未被採納;後歷任籤書甯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衆,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鬥爭。然最終因爲孤立無援,抗爭失敗,到最後僅餘六人。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希望以談判的方式來刺探蒙古軍情,在談判過程中,文天祥據理力爭,怒罵伯顏,但與此同時,南宋朝廷卻派人前往文天祥軍營,宣佈解散文天祥的軍隊。伯顏得知文天祥軍隊已經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押解北方。當文天祥被押送到鎮江的時候,得當地義士相救脫險。此後力圖恢復,轉戰東南。這時,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陳宜中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文天祥與當時朝臣張世傑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巖、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十縣、吉州四縣,人心振奮,抗元形勢轉好。但好景不長,元軍主力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衆,率軍北撤,敗退到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兒也被元軍擄走。

祥興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崖山,爲擺脫艱難處境,請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計劃失敗,文天祥率軍退往潮陽縣。當年八月南宋朝廷封文天祥爲 少保 、 信國公 。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再敗逃走,傳說曾經發生文天祥幾乎快被元軍逮捕時,突然冒出三座山遮住蒙古兵,掩護文天祥逃去,後人即以“三山國王廟”祀拜這三座山神保護忠義;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文天祥軍在五坡嶺(廣東海豐北)造飯時被元軍攻擊,兵敗,文天祥吞下隨身攜帶的冰片企圖自殺,未死,但卻昏迷過去,在昏迷當中,文天祥被俘。張弘範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衚衕,拘囚四年。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忽必烈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忽必烈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爲者。”元朝又請出當時已經降元的南宋大臣,出面勸降,結果遭到文天祥的痛罵;元朝又派出已經被俘的宋恭帝趙㬎勸降,文天祥置之不理。次日押赴刑場(柴市口,今北京東城區交道口),文天祥向南宋首都臨安方向跪拜,從容就義,享年47歲。行刑後不久,“俄有詔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說:“好男子,不爲吾用,殺之誠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歐陽氏收屍時,在其衣帶中發現絕筆自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爲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句。他生前所用的硯臺玉帶生硯仍保留至今。

 主要成就

 軍事

文天祥於開慶元年(1259年)任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時元軍攻鄂州(今武漢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避兵。文天祥上書宋廷,建策建方鎮分地防守,從民兵中選精兵,破格選用將帥。並請除殺動搖民心的董宋臣,未被採納,辭官回鄉。

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宋守將多降。文天祥罄家財爲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今杭州)。上書力陳分全國爲四鎮,集中財力、軍力抗元。旋爲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今屬江蘇),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杭(今杭州西)。德祐二年(1276年)力請同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張世傑率京師軍民20餘萬,與元軍背城一戰,宋廷不許。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營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泛海至溫州(今屬浙江)。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爲帝,任樞密使、同都督諸路軍馬。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爲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十一月,進軍江西失敗。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在各地抗元義軍和人民支持下,再攻江西,於雩都(今於都)擊敗元軍,收復興國(今屬江西)及贛州、吉州的屬縣,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

文學

文天祥在文學研究上僅存一篇哲學專著《御試策一道》,這是由於當時動亂的時局所致。除對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卻友人之所託,寫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誌銘,壽序、贊、頌、祝辭、書、啓、跋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文體。此外,詩、詞最多,除了《指南錄》和《指南後錄》和《吟嘯集》外,還有《集杜詩》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詞等。這是最有價值的著作,稱之爲史詩。此外還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詩稿。

文天祥在文學創作尤其是對詩詞的創作上,有兩個顯著特色,這兩個特色即分爲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

前期指贛州奉詔勤王開始至夜走真州這個階段。當時宋廷雖處多難之秋,但文天祥自己積聚了一支“乃裹餓糧”而來、愛憎分明,具有戰鬥力的兵丁,因此在他心目中,復興南宋和收復失地有望。這一時期寫的詩歌的特點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別豐富,濃郁,常以飽滿的戰鬥精神勉勵自己,使人讀之如飲鬱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如《赴闕》一詩。從這些詩章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眼裏似乎已經看到前途已呈現光明,復興有望。後李庭芝暗示苗再成殺死文天祥,以絕後顧之憂。苗再成不願殺他,但又不敢明目張膽違抗,便設“看城子”之計,將文天祥引出城外,然後拒而不納。文天祥一再受挫,但並未氣餒,而是以昂揚的鬥志迎接戰鬥。在長詩《高沙道中》中,他運用了平易流暢的、散文化的語言,按照時間順序,周詳而不零碎地將他出真州城後身歷險境的經過和盤托出,使人讀之如身臨其境。全詩每句五言,隔句押韻,長達80多韻,一韻到底。使人讀後大有渾灝流轉之感,被認爲可與杜甫的《北征》相媲美。這段時間,文天祥寫的詩篇較多,內容大都振奮人心,可以說是兩個特色時期的中間時期,亦即過渡時期。

文天祥的英雄事蹟 文天祥的著名詩句 第2張

  文天祥畫像

到了福安之後,情況起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一時期,朝政仍被陳宜中等把持,文天祥雖居要職,但備受排擠,所以他詩詞寫作上,開始顯露出後期階段的特色,即多有對人生旅途“險阻艱難”、未盡人意的感嘆。特別是在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二月六日,張弘範集中軍力破崖山,強制文天祥與之隨船前去。文天祥坐在另一舟中,見證宋軍覆沒的慘景,心中猶如刀割,深恨豎子大不爭氣,致有此敗,造成行朝覆滅。乃作長詩以哀之。詩題爲《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爲之詩》,表達了當時文天祥沉痛的心情,以及對賈似道、陳宜中之流所造成的惡果的無比痛恨。文天祥這一階段寫的詩詞,既悲壯、沉痛,又秀腴,典雅。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宋史》: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論曰:自古志士,欲信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爾。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師不期而會者八百國。伯夷、叔齊以兩男子欲扣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賢之,則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來兵間,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無成,奉兩孱王崎嶇嶺海,以圖興復。觀其從容伏質,就死如歸,是其所欲有甚於生者,可不謂之“仁”哉。宋三百餘年,取士之科,莫盛於進士,進士莫盛於倫魁。自天祥死,世之好爲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

歷代評價

宋理宗: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王積翁:南人無如天祥者。

蔣一葵:當時有先兆曰:“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陸秀夫。”

于謙:嗚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國亡身,捨生取義。氣吞寰宇,誠感天地。陵谷變遷,世殊事異。坐臥小閣,困於羈繫。正色直詞,久而愈厲。難欺者心,可畏者天。寧正而斃,弗苟而全。南向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節,萬古攸傳。載瞻遺像,清風凜然。

陳循:天祥孤忠大節爲宋臣,首按諡法;臨患不忘國曰“忠”,秉德遵業曰“烈”請諡曰“忠烈”。枋得仗節死義爲天祥亞。

韓雍:今斯集也,傳之天下後世之人,爭先快睹,皆知是君之大義,守身之大節,不宜以成敗利鈍而少變。扶天常,以植人紀,以沮亂臣賊子之心,而增志士仁人只之氣。其於世教,重有補焉。

胡華:昆陵忠義之名益著,忠義著而諸公之英聲偉烈,震耀兩間,人人知所景仰,吾輩又當以君之錄達於朝行,將立廟奉祀,勒石頌功,隆一代崇褒之典,而大顯揚於時,於以勵髙風,激頹俗,匪直有勸於常抑有勸於天后世是録有關於忠義大矣。

楊士奇:文丞相甫冠奉廷對,即極口論國家大計。未幾元兵渡江,又上書乞斬嬖近之主遷幸議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氣蓋天下矣。自是而斷斷焉,殫力竭謀,扶顛持危,以興復爲已任。雖險阻艱難,百挫千折,有進而無退,不幸國亡身執,而大義愈明。蓋公志正而才廣,識遠而器閒,浩然之氣以爲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蓋以天命去宋也。雖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殺身成仁者不少。論者必以公爲稱首公。

敖英:人莫不有死也,惡之慾其死者,衆人之情也。愛之慾其死者,君子之心也。夫既愛之矣,又欲其死何哉!蓋所愛有重於死者,先民有言,綱常九鼎,生死一毛,是故南霽雲被執而未死,張睢陽大呼男兒以速其死,文丞相被執而未死,王鼎翁作生祭文以速其死。

宋儀望:公之忠大矣,海隅荒服聞其名猶知敬慕,況過化之區乎!孺子懦夫一及當時事怒發豎指,涕洟沾襟,況冠裳之儒乎!

謝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馬溫公之相業,寇萊公、趙忠定之應變,韓魏公之德量,李綱、宗澤之撥亂,狄青、曹瑋、岳飛、韓世忠之將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歐陽永叔、蘇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國之忠義,皆灼無可議,而且有用於時者,其它瑕瑜不掩,蓋難言之矣。

王世貞:談者悲文信公之忠,而惜其才之不稱也,餘以爲不然夫信公非無才者也。當鹹淳之末天下之事巳去而信公以一遠郡守,募萬餘烏合之衆,率以勤王而衆不潰,此非有駕馭之術不能也;丹徒之役能以智竄免,間關萬死,而後至閩復能合其衆,以收巳失之郡邑;而所遣張汴、鄒鳳遇李恆悉敗,既再散而再合矣。而舉軍皆大疫,死者過半。五坡之役,復遇張弘範以敗,凡天祥之所用將,皆非恆範敵也。元起朔漠。以力雄海內外,滅國四十殲夷女直,以至宋宋自朱仙之後未有能抽一矢、發一騎,而北馳者元舉太山之勢以壓宋卵。而信公欲以單辭羈身,鼓舞其病媍弱息,以與賁育中黃之徒抗,葢未接刃而魄先奪矣。雖有韓白未易支也。故信公之數敗,而能數起吾以是知其才,其數起而數敗,吾不謂其才之不稱也。

乾隆帝:才德兼優者,上也;其次,則以德貴,而不論其才焉……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降元,而死君事、分國難者,皆忠誠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於一時之憤激,奮不顧身以死殉之,後世猶仰望其丰采。若文天祥,忠誠之心不徒出於一時之激,久而彌勵,浩然之氣,與日月爭光。該志士仁人欲伸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

陸以:此四人者(范仲淹、諸葛亮、陸贄、文天祥),皆經綸彌天壤,忠義貫日月。

蔡東藩:及文、張、陸三人之奔波海陸,百折不回,尤爲可歌可泣,可悲可慕。六合全覆而爭之一隅,城守不能而爭之海島,明知無益事,翻作有情癡,後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時局至此,已萬無可存之理,文、張、陸三忠,亦不過吾盡吾心已耳。讀諸葛武侯《後出師表》,結末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千古忠臣義士,大都如此,於文、張、陸何尤乎?宋亡而綱常不亡,故胡運不及百年而又歸於明,是爲一代計,固足悲,而爲百世計,則猶足幸也。

熊逸:那些理學名儒,如許衡、吳澄輩,皆俯首稱臣。只有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謝疊山不肯臣元,都死了節。

 軼事典故

文天祥在獄中曾收到女兒柳孃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爲奴,過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但文天祥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場的那天。監斬官問他:“丞相還有甚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麼可說的!”他又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

後世紀念

文山城牆

文天祥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開府聚兵期間留下不少事蹟,影響最深的是“文山城牆”。“文山城牆”位於福建南平市延平區城北茫蕩山的蓮花山,城垣舊址長5000餘米、寬4.5米,高3米許,外側利用天然山脊爲陡峭工事,部分地段用石頭壘砌而成,更多爲夯土所築,十分壯觀。遺址後經造林、開路,嚴重受毀,地面大部分已不存在,地下牆基尚存。文天祥於德祐二年(1276年)七月上旬到達南劍州後即着手籌建這一帶城牆。因爲元軍南侵陸路必經城北的官道,因此築城牆成爲當務之急。按理說這麼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三、五個月才能完工,但文天祥僅用了幾天幾夜就把這10里長牆築成了。修築工事,夜以繼日,遠近百姓聞風而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足見當時民衆抗元熱情之高漲。後來人們傳說文天祥抗元氣節驚天地泣鬼神,築牆如有神鬼相助,遂把這段城牆稱爲“鬼城牆”。

江西遺墓

位於江西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騖湖大坑之原。進入墓園,首先是一座高大的石坊,石坊上鐫刻着“仁至義盡”四個大字,內有石拱橋,石級神道。神道爲47米長,寓意爲文天祥走過的不平凡的47年人生路程。神道兩旁,翁仲、石獸肅立,青松翠柏成行。文墓的所在,是一座虎形山,從山下仰望墓塋,巍巍然,森森然。文墓的建築可謂獨具匠心:不左不右,方位正北;最上端是墓塋,呈圓形,往下是菱形石梯,再往下是狹長直立的石臺階。

井岡山天祥公園

天祥公園以文天祥紀念館爲主體,坐落於吉安縣城東北角,緊靠吉泰走廊快速通道——井岡山大道吉安縣段,佔地面積550畝,其中將軍湖水面面積200畝,綠化面積300畝。

中國香港文天祥紀念公園

位於中國香港新界新田之青山公路新田段及新田公路之間,佔地2萬公頃,爲紀念文天祥而建,又名“文天祥公園”。公園內最高處有文天祥銅像一座,銅像後有一幅石碑,描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蹟,當中包括耳熟能詳的《正氣歌》。

海豐文天祥公園

位於汕尾海豐縣五坡嶺方飯亭,是南宋文天祥落難之地。在原有方飯亭的基礎上,海豐縣投資1700萬元,將其建成了一個集愛國主義教育、健身休閒、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主題公園,並徵名確定爲文天祥公園。2011年8月21日,文天祥公園正式開園。

文天祥紀念館

位於新縣城當緬山,取名“緬懷”。1984年動工,1991年底竣工開館。總建築面積1398平方米。正氣堂坐北朝南,臨門九十九級臺階,周圍松柏四季常青。正氣堂爲序廳,有文天祥塑像,高6.4米,莊嚴威武。四壁嵌八幅大型壁畫,描繪文天祥生平佳績。序廳設有一全館整體模型盤,指導遊人蔘觀瞻仰。四個展廳,分東西廳,西廂房爲書畫珍藏廳及文天祥生平事蹟展覽廳,四周亭廓環抱,館內有中心花園。

方飯亭及表忠祠

位於廣東省海豐縣城北面的五坡嶺上,乃文天祥被執之地,亭坐西北向東南,佔地960平方米。前面分五層34級臺階,臺階上面是一幅長20米、寬13米的月臺,中心建一重檐攢尖頂,通高9米。亭內後側再置一廡殿頂小石亭,高3.9米,內豎一碑,高2.7米,寬0.9米,刻文天祥畫像。該亭爲紀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方飯五坡嶺不幸被捕而建,故取名“方飯亭”。

文天祥祠

又名文丞相祠,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衚衕63號,佔地600平方米,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遭囚禁和就義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萬曆年間自府學右側遷建到府學左側,後屢有重修。1984年重修,1985年對外開放。現存大門、前殿、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