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爲何不斷爆發農民起義?主要原因是什麼?

古代爲何不斷爆發農民起義?主要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農民起義通常意味着失去土地的農民的起義,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這是專制朝廷和民間社會矛盾的反映,也是農民階級反對地主階級的鬥爭。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漢末 、新莽初 ,琅琊(今山東臨沂)人樊崇揭竿而起,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軍號“赤眉”,提出了“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 的主張,頗具號召力,應者雲集。

東漢末年,鉅鹿(今河北邢臺屬縣)人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爲幌子發動了黃巾大起義,要求建立“黃天太平”的理想社會,很快擁衆數百萬,鋒鏑席捲黃河以北的大片區域;而幾乎在同一時期,“五斗米道”的創始人張道陵(民間敬稱爲張天師)之孫張魯在漢中建立了割據政權,被東漢朝廷蔑稱爲“米賊”。張魯在其控制區內實行無分等級,人人平等,廢除嚴刑峻法,經濟平均等所謂“善政”措施 ,將民衆極度渴望的“太平”理想付諸實踐。

唐朝末期,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民生艱難,所謂的盛世早已不復存在,曾國力強盛、花團錦簇、萬邦來朝的大唐不可避免地由盛轉衰。唐末農民起義也隨之爆發。著名農民領袖王仙芝自稱”天外平均大將軍“ ,黃巢則自號”沖天太保平均大將軍“,提出實現稅賦徭役負擔上平均的政治訴求。

古代爲何不斷爆發農民起義?主要原因是什麼?

五代南唐黃州府黃梅縣(今湖北黃岡市黃梅縣)爆發了褚佑領導的農民起義,褚佑起義的口號竟是 ”使富者貧,貧者富“ ,很明顯地反映出底層社會對縮小貧富差距、機會均等、人人一樣的極度渴求。

北宋初年,巴蜀農民領袖王小波、李順首次提出了” 均貧富“的口號,王小波振臂高呼“吾疾貧富不均,今爲汝均之”,這種樸素的民本主義思想一經拋出即堪稱石破天驚,極具誘惑力, 更加鮮明而具體地反映出廣大底層民衆反對經濟上貧富不均的平等主義思想。北宋末年爆發的方臘大起義也提出了和王小波類似的奮鬥綱領。

此後,平等、均富(平等)就更成爲不甘壓迫欺凌的農民抗爭者們的奮鬥目標。南宋初年,洞庭湖一帶的漁民、農民受到金兵 、流寇以及官軍等幾股勢力的輪番蹂躪、壓榨,鐘相、楊幺領導不堪忍受的”漁農韭菜“們揭竿而起,扯旗造反。

鐘相等人以”等貴賤,均貧富“作爲鬥爭綱領,這比王小波們又進了一步 :在追求經濟平等的基礎上,還提出了身份平等即人人平等、權利平等。

古代爲何不斷爆發農民起義?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明末崇禎年間,天災人禍接踵而至,民變四起。發端於陝北的李自成大順農民軍之所以能率僕屢起並迅速發展壯大,主要是獲得了廣大農民、流民、邊軍的鼎力支持,民間到處流傳”吃他娘,穿他娘,宰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的童謠,真實地反映出李自成推行“均田免糧、除暴恤民” 之策深得民心的歷史場景。

晚清時爆發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更將中國農民世代憧憬追求的平均社會具體化、制度化。譬如洪秀全、洪仁玕等制定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 》,以土地問題爲核心,囊括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描繪出一套太平天國所要建立的非常理想化 、又有些虛無縹緲的國家、社會宏偉藍圖。

在推翻末代封建王朝滿清的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綱領,核心仍是“平均地權”,這也是對廣大農民最具吸引力與號召力的一條。

古代爲何不斷爆發農民起義?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儘管農民們的平等平均理想還很原始,近乎要簡單機械地重返原始平均社會人人一樣的矇昧、普遍貧窮中去,因缺乏現實基礎而只能是烏托邦式的幻想,可望不可即,即使用暴力手段、付出無數生命也難以實現,但其中仍然閃爍出人類熱愛自由、崇尚平等,尊重他人尤其是弱勢者的理性之光,而一部分自詡“文明人”的統治階層卻如此眷戀野蠻嗜血時代的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不能不說是對文明本身寄生陰暗部分的一種絕大諷刺。

要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是一樣貧窮,制度比人強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