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商鞅變法使秦國走向強大 六國爲什麼不效仿

商鞅變法使秦國走向強大 六國爲什麼不效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六國爲什麼不效仿商鞅變法,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衆所周知,魏國是戰國時期最先實行變法改革的諸侯,隨後在魏文侯的帶領下向西攻取秦國河西之地,北滅中山,又連敗齊、楚等諸侯,打下了大片疆土,爲此使魏國一躍成爲戰國初期的首任中原霸主,也是當時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商鞅變法使秦國走向強大 六國爲什麼不效仿

然而魏國進行的李悝變法並不徹底,原本存在的守舊利益集團並未被連根拔起,舊貴族勢力依然很強大,與變法新興的利益集團同時存在,因雙方能在魏國不斷進行的兼併擴張戰爭中獲得利益,以及變法內容還在舊貴族能容忍範圍之內,故而達成了暫時的和平。

但是魏國對外擴張步伐一旦受挫受阻,新、舊利益集團便會開始內-鬥,進而形成強力挑戰,而魏國也會因內耗逐漸衰落,這也是魏武侯在繼位後不斷南征北戰的原因之一,只有不斷進行兼併擴張戰爭,才能維持新、舊集團的微妙平衡。

結果由於魏武侯犯下不少戰略性錯誤,如猜疑大將吳起、插手同盟趙國事務、四面征戰,從而導致吳起轉投楚國,三晉聯盟瓦解,四面受敵,最終在魏惠王時代,魏國在四周秦、楚、齊、趙等諸侯夾擊下丟失霸業,並且不斷衰落,徹底走向了沒落。

而吳起投奔楚國後,在楚悼王的支持下,開始大刀闊斧的在楚國進行變法改革,一度使楚國國力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增強,然而吳起也因變法得罪了楚國一衆利益受損的貴族,在楚悼王去世而失去支持後,最終慘遭楚國舊貴族殺害,吳起變法也以失敗告終。

接着秦國因先君打下的河西之地被相鄰三晉魏國盡數吞佔,加上看到魏國因變法而強大的事實,早年流亡於魏國的秦獻公見證了魏國繁榮富強,之後回國奪得君位後也開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改變秦國自秦穆公死後不斷衰落,以至於到了春秋末,戰國初時被動挨打的現狀。

其子秦孝公繼位後,爲了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收復河西失地,圖強爭霸,在繼位元年便頒佈著名的《求賢令》,爲此吸引在魏國效力的法家衛鞅前來投奔,之後在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後,秦國實力與日俱增,最終發展成爲戰國後期最爲富強的諸侯大國,以強大武力兼併了關東六國,建立起大一統秦朝。

在秦國進行商鞅變法的同時及之後,其餘關東諸侯大國爲了圖強或是求存也相應展開了變法或改革,比如韓國申不害變法、齊國鄒忌改革、趙國胡服騎射、燕國樂毅改革。但韓、齊、趙、燕戰國四雄進行的變法改革並不徹底,包括比秦國還早實行變法改革的魏、楚兩國。

之後在戰國中後期秦國發展蒸蒸日上之時,魏、楚、韓、齊、趙、燕這六大關東諸侯卻在不斷衰落,以至於被因變法而發展強大起來的秦國逐個攻滅兼併。

商鞅變法使秦國走向強大 六國爲什麼不效仿 第2張

那麼關東六國爲何不效仿秦國進行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而圖強,從而改變自身亡國命運呢?

主要原因有三點,首先秦國在秦孝公時期進行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並不容易。即便有秦獻公時期實行的一系列改革而打下的基礎下,加上變法預案《墾草令》,秦孝公和商鞅一共前後進行了三次法令變更,歷時十餘年才基本完成了商鞅變法。

如果沒有其父打下的基礎,秦孝公進行全面徹底變法的難度會更大,甚至可能都無法成功。如果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廢除了商鞅制定的法令,秦國要想發展成戰國後期最爲強大的存在,時間也會延遲,也可能無法實現圖強崛起,甚至被髮展起來的關東諸侯超越而滅亡。

其次關東六國不效仿秦國實行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關鍵原因是無法像秦國君主那樣下定決心,因爲關東六國各國之中都有勢力龐大的舊貴族,他們爲了維護自身利益,勢必會極力反對本國實行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從而導致變法失敗或以夭折告終。

畢竟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必然會極大程度上損害舊貴族的利益,比如秦國實行商鞅變法後,舊的世卿世祿制被廢除,舊貴族原本掌握的特權基本所剩無幾,六國勢力龐大的舊貴族又怎麼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呢?故而關東六國君主只能退而求其次,在與舊貴族勢力達成平衡,又能富國強兵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變法改革。

商鞅變法使秦國走向強大 六國爲什麼不效仿 第3張

最後則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列國分裂割據、互相攻伐造成的大亂世環境不允許進行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因爲在短時間內難以完成。自戰國初期魏、楚、秦三國進行變法之後,戰國中後期的亂世環境已經不足以再給關東諸侯足夠的時間來進行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比如魏國自桂陵、馬陵之戰衰落後,在周邊大國夾攻下已經失去長期穩定的發展時間、空間,又如何再行變法圖強呢?

綜合之下,只有秦國具備進行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的條件。例如:秦獻公時期的一系列改革爲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秦國的舊貴族勢力沒有關東六國內的舊貴族勢力龐大,阻力較小。比如就拿楚國來說,如果屈、景、昭三大家族聯合起來不聽楚王號令,基本就架空了楚王,吳起變法也是因爲楚國舊貴族的強力反對而最終失敗。

時間上,戰國初期的環境相對平和,不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給了秦國實行全面徹底變法的時間;地理環境上,秦國地處中原西部,難以被諸侯夾攻,只要解決了東面相鄰的諸侯就可以安心發展,比如秦孝公爲了進行第二次商鞅變法,穩住正要揮兵西進攻秦的魏國,將已經攻佔的魏地和部分河西失地歸還了給了魏國,爲此解決了外部環境對變法造成的衝擊影響;還有秦國君主富國強兵的決心等等因素。

秦國變法改革的過程

秦國進行變法改革的過程並不容易,經歷的時間也很漫長。秦孝公在位時期進行的商鞅變法並不是秦國在戰國時期進行最早的變法改革,在秦孝公之父秦獻公時,秦國就已經開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活動。

秦獻公改革,改變秦國衰落之勢和被動挨打局面,併爲商鞅全面徹底變法奠定基礎

秦獻公本爲秦靈公之子,但是在秦靈公去世後,由於國內握有實權的重臣擁立秦靈公的叔父秦簡公繼位,爲此尚還年幼的秦獻公未能繼位,並且被迫流亡至東邊的相鄰的魏國,這一待就是將近三十年。

魏國此時正值魏國開國君主魏文侯在位時期,秦獻公見證了魏國因變法而強大繁榮的過程,也明白只有實行變法改革才能改變秦國自秦穆公死後不斷衰落而被三晉攻伐的局勢。於是秦獻公在時機到來時回來奪回了君位,並開始着手在國內進行改革。

商鞅變法使秦國走向強大 六國爲什麼不效仿 第4張

“止從死。城櫟陽。與晉戰於石門。與魏晉戰少樑。”《史記》

在公元前394年,秦獻公即位元年,秦獻公便開始進行一系列改革活動,如:廢除自秦武公開始,實行數百年已久的活人殉葬制度,爭取民心,樹立新形象;爲對外軍事需要,遷都櫟陽,對魏國展開軍事反擊;推廣設立縣制,加強集權;編制戶籍,控制、調動全國人力資源,便於徵兵對外作戰;建立商市,促進商品交換,提升經濟等。

這次改革打擊了奴隸主貴族勢力,大大提升了秦國君主的權力,不再是從前臣強君弱的局面,而且秦國也通過對外戰爭取得了勝利,改變了衰落捱打局面,大大提升了秦國在中原諸侯中的地位。可以說秦獻公的這次改革活動基本就等同於關東六國進行的變法改革。

儘管秦獻公進行的這次改革也不是徹底全面的變法改革,但也爲其子秦孝公時期爲富國強兵而進行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堅實基礎。就廢除人殉,推廣縣制、編制戶籍這幾條就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君主手中的權力,而且有了秦獻公的改革先例,秦孝公進行變法阻礙也會減小很多。

商鞅變法使秦國走向強大 六國爲什麼不效仿 第5張

畢竟欲速則不達,秦獻公剛從權臣、重臣手中收回權力,發展圖強秦國也需要一個過程,展開全面徹底改革必然會極大程度上損害舊貴族利益,從而遭到強烈反對,這對秦國發展來說並無益處,循序漸進,逐漸提升國力纔是秦國當時的上策。

秦孝公重用商鞅,進行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秦國國力從此與日俱增,終稱帝業

公元前361年,秦獻公去世,其子秦孝公繼位。秦孝公在繼位元年爲求富國強兵之策而頒佈了《求賢令》,從而吸引在魏國不受重用的公孫鞅西行前來投奔效力。

雖然商鞅經過多次遊說,終於以富國強兵之術打動了秦孝公,兩人也是相談甚歡,幾日幾夜都毫無倦意,而秦孝公也決定了在國內進行變法改革。但變法還未開始,在與大臣討論意見時,秦孝公和商鞅就遭到了以甘龍、杜摯爲首的守舊貴族派反對。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時還有先帝時期的重臣肥義支持,而秦孝公卻是無一個大臣支持,可見秦國進行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也不容易。

“甘龍、杜摯等弗然,相與爭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爲左庶長。”《史記》

於是秦孝公和商鞅就先頒佈了《墾草令》,主要內容是以刺激農業生產,提高國家經濟來展開,對舊貴族利益的損害程度控制在他們能接受範圍之內。過了三年,《墾草令》取得了成效,秦國百姓認爲很好。

在取得民心後,加上秦獻公時期改革集權,國君權力增強,守舊貴族也無法再幹涉變法的進行,於是秦孝公任命商鞅爲職爵一體的左庶長,正式在秦國展開第一次變法改革。而守舊貴族只能眼睜睜看着舊的世卿世祿制度在變更新法後被廢除,同時頒佈了軍功爵制,在激勵百姓爲國奮戰的情況下,又進一步爭取了民心,增強了秦君對國家的統治。

儘管秦孝公之子太子嬴駟和其兄嬴虔也違反了新法,有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和放權,商鞅也依法懲處了這些貴族階層之人,這點也能看出秦國君主爲富國強兵的決心,以及秦國君主在秦獻公改革集權,加上《墾草令》進一步爭取民心後的效果。

商鞅變法使秦國走向強大 六國爲什麼不效仿 第6張

之後秦孝公爲了推行第二次變法改革,在商鞅的建議下,與魏惠王講和,將攻佔的舊地安邑等土地歸還給了魏國,從而順利實行了第二次商鞅變法。而此次變法又廢除了貴族的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制,進一步削弱了貴族的權勢和利益。並開始普遍推廣縣制,進一步加強集權,以及在第一次基礎上,再次強制推行小家庭制度,擴大賦稅和兵役來源等。

最終在全面徹底的商鞅變法後,秦國實現了富國強兵,且國力與日俱增。從秦獻公即位元年改革算起,到秦孝公變法去世,秦國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共計用了近四十年的時間,以及兩代秦君的改革決心,這還不算後世繼位秦君的延續。拋開其他因素,關東六國哪有這麼長的時間來進行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呢!

除了漫長的時間外,關東六國無法像秦國一樣實行全國徹底的變法改革還有很多因素,如地利、外交、變法過於直接等,最爲重要的一點就是六國勢力龐大的舊貴族極力反對。

比如趙國的胡服騎射,趙武靈王只是改變一下服飾,就引起一衆貴族的反對,何況是以損害貴族利益的全面徹底變法改革,而且趙武靈王餓死於沙丘宮後,胡服騎射的大多條令就被廢止。還有楚國的吳起變法,楚悼王去世後,至少有七十多家舊貴族聯合起來圍攻王宮,射殺吳起,而吳起變法也因此宣告失敗。

商鞅變法使秦國走向強大 六國爲什麼不效仿 第7張

結語:

在戰國大分裂亂世,進行全面徹底的變法改革不是誰想就能進行的,即便是一國之君也要三思後行,在各種條件因素滿足後,也需要循序漸進,緩圖霸業,相反會欲速則不達,以至於變法失敗或夭折,反而開始逐漸衰落,最終以亡國告終。

秦國商鞅變法能一直持續到滅六國,成帝業,除了滿足各種因素條件外,也在於秦獻公、秦孝公兩代秦君下定決心,再以相對漫長的時間來循序漸進的推進,經過數十年的時間,變法改革的新法令已經深入人心,即使秦國君主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廢止。

最新文章